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诗中的“流行金曲”《春江花月夜》

近几年听到了一些新的古典韵味的流行歌曲,如《菊花台》《青花瓷》《龙文》《天女散花》等,它们的词都很有古韵,曲也好学好听,不仅仅是年轻人而且是很多人喜欢的流行歌曲。

听到这些歌曲,特别是听到《天女散花》的时候,想起了唐诗《春江花月夜》。

因为词和意境俱美,《春江花月夜》被誉为“诗中之诗”“千古绝唱”“以孤篇压倒全唐”,这意味着《春江花月夜》1000多年来一直是诗中的“第一流行歌曲”。

但是现在,这种美誉只流传在学术研究或者专业的范围里,尽管有现代版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但是知道琵琶、学习琵琶的人也极其有限,如果把《春江花月夜》也谱成流行歌曲,也许会有更多的人会认识它、欣赏它、喜欢它。

《春江花月夜》的上半段写江南春夜的景色,下半段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也可以说,诗的上半段写出了现实世界中的“春江花月夜”,诗的下半段写出的是人感情世界的“春江花月夜”。

不看下半段的缠绵悱恻,单看上半段也让人陶醉,词语清丽,韵调优美,读起来诗意盎然: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

慢慢朗读《春江花月夜》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眼前宛如一幅月光照耀下的长江画卷正在缓缓展开——宽阔平坦的江面上,远去的流水溶进大海,安静的夜正在来临;江潮与海水一次次相拥而起的时候,月亮同时也被它们托起;江潮与海水一次次相拥,月亮被越推越高、明亮的光辉洒满江面;海上,明月升起来,用美丽和温柔陪伴着长江,回报江水的满腔热情——“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在《春江花月夜》缓缓展开的画卷中,月亮是那么美丽温柔,江和海是那么宁静,大自然敞开怀抱,万物和谐。

被海潮托起的月亮也映照着江边的大地,岸边的红花绿树在银色的月光沐浴下像雪花闪闪发光,江水宛如在花丛中穿流;

夜深霜起,但在银白色的月光下,空气明镜如洗,岸边沙滩也被染成银白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在月亮的光辉下,江水、绿树、红花、沙滩仿佛全都同天空一样,都成了陪衬月亮的风景;反过来,月亮也是与它们不同的风景。

在这安静的月夜,“我”欣赏着这些风景,难免想到一个问题,生命究竟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

“我”想知道是什么时候月亮开始与江水做伴,也想知道江月从哪一天开始与人做伴。人与江月的关系,究竟是人先于月、先于水还是月先于人、水先于人?

岁月匆匆而逝,江月年年相同。当我们慢慢吟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当我们流连在春江花月夜里时,也许,“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样的问题就像热恋的人问“你爱我吗?”一样不需要回答。我们在春江花月夜里的感觉已经很多:

生命究竟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春、江、花、月、夜同人一样在大自然中共存,同人一样千姿百态,同朋友一样给予我们温情和美好,当你用心感受的时候;

当你忙碌与孤独、当你喜悦与忧愁,无论何时,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红花、绿草都会滋养你;

无论何处,土地万物都会陪伴你。

如果没有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只有工业化的物质产品和水泥森林,就像人没有家人、没有同事、没有朋友、没有人讲话一样,多么单调、可怕。

附:全诗及注释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 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 不觉飞,

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 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 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 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 妆镜台

玉户 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 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逐月华 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 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无限路

不知乘月 几人归,

落月摇情 满江树。

注释

①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②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③霰(xiàn):雪珠,小冰粒。

④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⑤汀(tīng):沙滩。

⑥纤尘:微细的灰尘。

⑦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像车轮,故称月轮。

⑧穷已:穷尽。

⑨但见:只见、仅见。

⑩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市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

扁舟:孤舟,小船。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

相闻:互通音信。

逐:跟从、跟随。

月华:月光。

文:同“纹”。

闲潭:安静的水潭。

潇湘:湘江与潇水。

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作“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 19 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早已经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 DJLwj0nGcSMh9YFePHVqhUhMWlKN1b0hXL0mtFQHkIGry3YoCL0BTQOHi3iiKr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