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是为理清土地权属关系之道。土地确权登记制度是历朝历代政府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演变贯穿于几千年中国发展史。“鱼鳞册”作为中国农村土地管理的历史标本,起始于宋,沿用至今,影响深远。在古代,以“鱼鳞册”为代表的土地登记制度,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征收田赋的需要,同时具有核查土地面积、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土地流转等功能。“以史为鉴”有利于固化、细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晰土地利用分配状况,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先后进行了四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第一次是 1950 年前后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代替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农民土地权能完整。第二次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农村宅基地为主的确权颁证,由于政策不清晰,半途而废。第三次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发证率较高,但土地权能尚不完整,农民土地流转权利受限。总体上,前三次农村土地确权,基本实现了对土地面积核查和土地权属确认、登记,但土地权能不完整、权属关系尚不明晰,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实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管理面临新形势,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已初步完成。

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是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是一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和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艰巨而庞大的工程。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用 5 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 2018 年 6 月底,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开展了农地确权工作,确权面积 13.9 亿亩。尽管土地确权试点总体进展较为顺利,但仍普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多元性,甚至十分棘手,亟需从政策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和从学术方面展开系统性研究。

可喜的是,文龙娇博士团队围绕“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展开了古今中外综合比较与土地确权实施影响的创新应用研究,并获得了 2017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7EYD002)资助以及原常州市农工办、现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和常州市档案馆对课题的招标、资助。本书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苏、皖、浙三个地区,借助档案史料分析与深入田野调查,对清代“鱼鳞册”确权与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进行系统比较分析。该研究首先基于物权行为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比较研究了古今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地权分配逻辑、经济效应差异,为从土地“还权、赋能”视角提升农户土地权利保障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基于土地确权实践,通过对古今中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比较,为优化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提供经验启示。最后,结合土地经营权入股改革试点,实证分析了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确权制度在土地入股改革中的创新应用。

作者观察视角敏锐、研究作风务实、资料数据详实可靠,研究成果极具原创性与启发性,读者们可以通过此书系统全面了解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的前世今生,把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实质、规律及其影响。

新时代城乡要素流动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三权分置是应对挑战的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的核心要义就是明晰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我相信,此书出版对于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要素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期待此书能够引起相关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的密切关注、积极参与和不断探索,共同推进土地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改进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纪月清
2019 年 6 月 94DgySvCYh1KHkLhTRMX84QdDGscYq7rpcUgL4g8MTJ0RGI5z421RZsQwPSLsO1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