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建置沿革

上古黄帝时,安次为古安墟地。禹治水奠定九州,安墟在冀州域。舜曾设十二州,因冀州南北宽阔,遂以卫水为界分设并州、幽州,安墟地属幽州。

夏、商、周时期,安墟属幽州。

春秋战国时,属燕国。

秦统一天下,设40郡,安墟先后属上谷郡、广阳郡。

西汉。高帝初年,始设安次县,属渤海郡。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八月,立卢绾为燕王,安次属燕国。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燕国置涿郡,安次属之。吕后时,又分燕国之地置涿郡、广阳国,辖安次县。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设十三州,安次县先后属幽州、涿郡、广阳郡。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广阳郡为广阳国,安次属之。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取消广阳国,并入上谷郡,安次属之。永平八年(公元65年),设置广阳郡,于安次设置幽州刺史治署(后汉《郡国志》载:世祖省并上谷,永平八年复五城:蓟、广阳、昌平、军都、安次)。和帝又置幽州,安次隶如旧。

三国。属魏国范阳郡。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燕王曹宇之子曹奂,封常道乡公,封地在安次。

西晋。太康初年(公元280年后),属幽州燕国。

东晋。永嘉之后,安次历属赵、燕、秦、后燕,北魏改安次为安城,后周属幽州总管府。

隋。炀帝大业初年,废府改为涿郡,复名安次。

唐。武德初年,安次隶属涿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移县治至石梁城(今调河头乡朱官屯村北,原村名为灰城。1950年,因永定河水患,村民移民安置县内其他村)。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移县治至常道城(今广阳区九州乡北常道村)。武后如意元年(公元692年),分安次置武隆(今永清县),署幽州。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安次从武隆析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县治移于耿就桥行市南(今广阳区九州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幽州为范阳郡,辖安次。开元中期,改幽州为范阳郡,安次属之。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属幽州。

五代十国。晋天福初年(公元936年后),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赂契丹,安次为辽地。县治移至崧城(今广阳区万庄镇稽查王村)。

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以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安次属之。保大(1121—1125)末年,安次入于金。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幽州入宋,置燕山府路,收复山前州县,安次属之。七年(公元1130年)后,郭药师以燕山叛没于金。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安次属河东北路。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迁都燕京,改为中都路,以析津府为大兴府,安次属之。

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改安次为东安,隶属霸州,后改称燕京路,又为总管大兴路,仍属之。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升东安县为东安州。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后),改燕京为中都路,以析津府为大兴府,东安州属之。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又改大兴府为大都路总管府,直属中书省,东安州属之。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九月,置大都督分府于此;十月,隶山东行省。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置北平行省,东安州属北平府。是年,因浑河(永定河)水患,州治迁至常伯乡张李店(今仇庄乡光荣村)。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东安州为县。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东安县属之。

清。东安县隶属顺天府南路同知。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属顺天府南路厅。

中华民国。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东安县为安次县,为京兆区所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安次县属直隶津海道。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安次属之。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日本侵略军侵占热河察北,华北危急,河北省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区,安次县属第五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冀中区地方委员会成立,安次属冀中十分区。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6月,在冀中区党的领导下,成立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4月,冀中区五地委、冀中区第五专署成立,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五专署领导。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8月,冀中区五地委改称冀中区十地委,冀中区第五专署改称冀中区第十一专署,安次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之。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9月,冀中区十地委决定,永清、安次、固安、霸县建立第三联合县,中共安次县委撤销,安次县划归第三联合县,属一联区管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12月,建立中共安次县临时县委、临时县政府。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安次县人民政府建立,临时抗日民主政府随之撤销,隶属冀中第十专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底,全县解放。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3月,安次县属冀中第十专区。是年8月7日,河北省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立,安次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2月,因永定河水患,县治从老县城(今仇庄乡光荣村)迁到廊坊。是年11月,河北省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安次属之。1955年4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区专员公署改为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员公署,安次属之。安次县人民政府改称安次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天津专区与沧县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安次属之。12月20日,国务院第八十三次会议决定,撤销安次县,划归武清县。是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津专区,划归天津市,武清属之。1961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天津专区建制,受天津市、河北省双重领导,武清属之。是年6月1日,安次、武清分设,安次县建制恢复建立,隶属不变。1967年1月,县党政机构、群众团体“造反派”夺权。11月,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安次属之。1968年2月,成立安次县革命委员会,负责原安次县委、安次县人委会的工作。1969年3月,天津地区机关驻地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是年4月,建立中共安次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1年8月10日,中共安次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安次县第三届委员会,并撤销了安次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县委建立后,工作部门与县革命委员会为一套班子。197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天津地区更名为廊坊地区,驻地仍在廊坊镇。1974年1月,正式起用廊坊地区名称。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河北省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安次属之。1978年,河北省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建立,河北省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安次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撤销,恢复县人民政府建制,安次县隶属关系未变。198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廊坊镇,设立廊坊市(县级),以安次县的廊坊镇及尖塔、桐柏、北旺3个公社为廊坊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安次县仍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1982年3月1日,廊坊市建立,下辖北史家务(198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廊坊镇,镇内6个街道办事处体制不变,组建成立北史家务公社,原廊坊镇30个生产大队归北史家务公社管辖)、北旺、桐柏、南尖塔4个公社和镇内6个街道办事处。1983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安次县建制,将安次县行政区域划归廊坊市,经过筹备于7月1日安次县并入廊坊市,安次县名称停止使用。1988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廊坊地区和廊坊市(县级),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地级),廊坊市(县级)改为安次区。1989年2月,根据国务院和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撤销廊坊市(县级),设立廊坊安次区”的决定,廊坊市(县级)正式改称廊坊市安次区。是年4月1日,廊坊市(地级)正式建立,驻地廊坊,安次属之。2000年10月,根据国务院函〔2000〕19号批复和省政府冀政函〔2000〕13号文件,对安次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划出南尖塔镇、万庄镇、九州乡、北旺乡、白家务办事处及城区内的小廊坊、北大街、北门外、新开路街道办事处和北史家务乡的7个村街,成立广阳区;安次区辖落垡镇、码头镇、葛渔城镇、东沽港镇、北史家务乡、杨税务乡、仇庄乡、调河头乡和光明西道、银河南路街道办事处,仍隶属廊坊市。2007年根据省民政厅冀民函〔2006〕116号批复和廊坊市人民政府〔2006〕46号批复,增设安次区永华道街道办事处。2016年8月15日,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廊坊市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的批复》的要求,将廊坊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河北廊坊龙港经济开发区合并,实行“一区两园”。整合更名为“河北廊坊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8月15日,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廊坊市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的批复》的要求,将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河北安次经济开发区合并,实行“一区两园”,整合更名为“河北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区方志办) BQ+yrk+29RLUfKfi8M+waV/lAHcBVm4iNXSyBo8z1wOhopqa6j9nFb1To7Pm4A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