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大厂新区的开辟和回族武装的建立

大厂地区所属的冀东西部抗日游击区的开辟,始于1940年。1940年4月,冀东西部建立了第一个抗日联合县——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县委书记李子光、县长张耀东派遣刘向道带领武装工作队深入三河县蒋福山、栲栳山一带村庄,创建了三河县第一块抗日游击区。

1940年7月,建立蓟平密联合县三河特别区。同月,在军事建制上,冀东划分为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包森任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团团长。1940年下半年,冀东抗日武装配合“百团大战”,在东部打了胜仗,在西部袭击了蓟县县城,攻克了平谷、三河、密云等地许多小据点,抗日形势迅速发展。在冀东西部,以盘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根据地包括蓟县、平谷县的大部分村庄,三河、兴隆、密云、宝坻等县各一部分村庄。

一、大厂新区的开辟

1941年初,蓟宝三联合县指派阎佩儒以镶牙作掩护深入大厂一带秘密开展工作。

1942年初,中共蓟宝三联合县委举办“党政干部训练班”。每期20天。由李子光、王少奇、李尚武等领导干部讲课。主要内容是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徐进、王以仁等一批骨干力量参加了这次训练学习。2月,县委派受训学员徐进、赵楫民等人到四区工作(即现在的大厂地区一带),加强了四区的干部力量。另派王以仁深入大厂地区,秘密发展抗日回族武装。他们以太平庄、霍各庄为基础逐步向外扩展,将大厂这块回民聚集区开辟成抗日游击区,并且组建起一支回族抗日武装。

1942年3月,区级干部队伍进一步扩大。四区将开辟地区的干部编为两个小组。张硕臣带一个小组向南挺进,开辟香河、渠口一带。杨景林带一个小组,成员有徐进、赵楫民,继续深入大厂附近,并由此向西发展。在工作中与阎佩儒互相配合。

1942年4月初,在区委的指导下,徐进带着开辟地区的艰巨任务深入到大厂南部地区。

徐进,原名杨玉清,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徐进原籍是三河县韩各庄村,清朝同治年间,他的祖父搬家到了蓟县桑梓村,他的二、三、四叔祖父搬到了大厂地区南部的南太平庄村。徐进进入大厂地区后,首先利用了这层关系,来到了他的三个叔祖父家。以探亲上坟为名,在太平庄他的叔祖父家隐蔽下来。他每天下地干活与广大群众交朋友,并利用田间、地头和穷人谈心的机会,深入了解各阶层的思想动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由于徐进见多识广,很多穷朋友都愿和他在一起聊天。一到晚上,他的身边总是聚集很多人,每到这时他都要给群众讲:日本鬼子欺压中国人的日子不会长久,只要人们不当亡国奴,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日军就一定会被赶出中国去;八路军就是打日本解救穷人的,号召大家参加八路军、为八路军办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发展了高平东、刘福田、关丙忠等一批骨干分子。徐进也在这里扎了根,站稳了脚。他回到区里做了汇报,区委很满意,为加大工作力度,杨景林和赵楫民同徐进一起开展工作。

他们来到太平庄,经过周密的研究和准备,第二天晚上就通知太平庄以北的陈府、荣马坊、威武屯、大马庄等十几个村的保长在东厂大庙里开会。会上他们讲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抗日救国的道理,以及共产党八路军在抗日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细致生动,保长们都听得入了神,当场都表示拥护抗日,愿意接受抗日政府的领导和为抗日政府做工作。为了便于工作,迷惑敌人,会上又给各村化了名,如威武屯叫“止戈”,大马庄叫“民族”,东厂叫“团结”,等等。最后又指示各村打狗,以便于抗日政府工作人员夜间活动。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开辟了太平庄以南的漫兴营、马家庙、杨辛庄等十几个村子,前后十几天的时间就开辟了鲍邱河以东、大厂以南的几十个村子,使这些原来只为敌方办事的村政权,改变为也为抗日政府办事的“两面政权”。

在冀东西部地区举办的政权干部训练班上,曾与徐进一起学习的王以仁,也被派到大厂地区开展抗日工作。王以仁原名黄振国,蓟县别山人,回族。1939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2月入党。他原是军分区卫生所所长,被抽调到政权培训班学习期满后,由于他的回族身份,及对回族风俗习惯的了解,1942年2月,地委书记李子光派他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到大厂这片回族聚居地区开展地下抗日工作。当时的大厂地区属于敌占区,日伪统治很严酷,要在这里做地下工作,必须有合法身份。王以仁就委托其表兄王献臣帮助解决“合法身份”问题。王献臣是蓟县南关人,以开店为生。当时,霍各庄村的回族群众李士坦,经常到蓟县一带“拉骆驼”,经营长途贩运。来往就住在王献臣的小店里。由于经常交往,情谊较深。一天,王献臣与李士坦闲谈,当谈到日军在各地抢粮抓丁时,对他说:“我有个表弟叫黄振国,我常担心他被抓丁,他也托我给他找个地方躲躲,我想拜托你把他带到你们那里去,做个小买卖,也好避避风险。”李士坦痛快地答应帮忙。

1942年2月,李士坦把王以仁带到霍各庄,经商议决定,王以仁出资跟李士坦合股开小面铺。从此,王以仁的小面铺在位于大厂地区腹地的霍各庄村开张。

王以仁充分利用小面铺跟人们接触的机会,广泛联系群众,并通过到清真寺做礼拜结交各阶层人士。时间不长,霍各庄群众就都知道村里来了个开面铺的黄先生,他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很快有了群众基础。黄先生白天做买卖,晚上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认真细致地了解了各阶层的动态和回、汉族人民的心理,又以极其稳妥、隐蔽的方法,发展了骨干力量,酝酿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艰巨任务——建立抗日民族武装。

1942年4月,蓟宝三联合县委常委李尚武(化名张然)带着县基干连来到了大厂地区。在后丞相召开了四区助理会(当时四区设四个小区,负责人为区助理员),他指出大厂地区形势很好,开辟新区进展很快,所以县委决定再扩建4个小区。会上宣布,大厂以东已开辟的村庄归五小区管辖,五、六、七小区分别由张硕臣、杨景林、赵楫民任助理。鲍邱河、大厂以西至潮白河直到通县由徐进负责开辟,定为八小区。

会后,李尚武又展开统战工作,通过各种关系和大厂敌据点新民会队长侯荣森见了面。李尚武对侯讲了党的统战政策,指出了他的出路。侯答应不打八路军,并表示每逢配合日军出来“清乡”“扫荡”,事先给八路军送信。党的统战工作为开辟新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后丞相会议后,李尚武还把带来的县联络员阎佩儒留下来配合徐进开辟第八小区工作。

阎佩儒,金庄人,原名王士田,家境贫寒,14岁到北平天桥镶牙馆学徒,出师后在京东各地以镶牙为生。从1938年开始,在蓟县上仓以镶牙为名,为抗日政府搜集情报。1939年2月正式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4月,在蓟宝三联合县支队当干事,10月初,县委调他做联络工作。他好学习,记忆力强,善于联系群众,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并有一手好枪法。他这次参加开辟地区工作,使徐进有了得力助手。这时期,日军正搞第四次“强化治安运动”。开辟地区虽然艰难危险,但是,因徐进有了开辟新区的工作经验和基础,再加上阎佩儒社交广、有广泛的乡土群众基础,这就为开辟新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开辟新区工作开始后,徐进、阎佩儒首先来到霍各庄,找到在这里做地下工作的王以仁,他们首先把霍各庄村作为开辟回民地区和向四方发展的根据地。然后很快开辟了芦庄、金庄、后店、六合庄等村,把这一带村庄都化了名,如霍各庄叫“湖北”、芦庄叫“大钟”、金庄叫“宝平”、后店叫“如意”、六合庄叫“金乐”等。4月底又向西发展,一直开辟到潮白河沿岸一带村庄。5月份大厂地区的绝大部分村庄都由为敌服务的一面政权变成了也为我抗日政府服务的两面政权。为了站稳脚跟,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徐进和阎佩儒一面加强对群众的抗日宣传,建立有雄厚群众基础的“基本村”,如当时的霍各庄、芦庄、金庄、河西营,陈家府、西关、宋各庄等;一面以抗日政府的名义在被开辟的村庄内向地富收缴枪支弹药。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全区从地富家收缴大小枪支200多条,几千发子弹,仅金庄一个村就收上枪支20多条。陈家府的郭子华、宋各庄的刘伯泉等每户都向抗日政府交出枪支三四条。这两项工作,对于开辟地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和地主汉奸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厂地区通唐公路以北的11个村庄,原属平三密联合县五区管辖。那里因距北部根据地较近,开辟地区时间较早。1940年,平三密联合县五区区委书记李子敬、区长信宁及民政助理周明远等同志,便深入北贾各庄、潘各庄、北王庄、棋盘等村,首先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然后,发动群众,为抗日政府征送粮食、鞋袜及军事情报,随即建立起地方武装,这样公路北的抗战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

二、抗日回族武装的诞生

1942年4月,王以仁通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通过观察、了解和秘密串联,陆续发展了霍各庄的李士昆(化名李尚武)、杨德增(化名陈捷三)、魏凤仪(化名赵华国)、大马庄的李福长(化名何凤如)等革命青年骨干力量。对于这些骨干,王以仁经常给他们讲必须拿起武器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道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他说:“我们回民团结性强,斗争性强,勇敢无畏,我们只要有了自己的武装,就能配合八路军打日本,就能解救受苦受难的大厂回、汉族人民。”经过耐心的教育,骨干分子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在大厂地区建立回族地方抗日武装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经过扎实、细致、耐心、深入的群众工作,为大厂地区回族抗日武装的诞生,做了较充分的准备,王以仁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在4月初的一天,王以仁派何凤如和魏凤仪到蓟县盘山根据地找县委联系。县委询问了这里的情况后指出:发展回族武装要积极慎重,一旦条件成熟、组建成功之后,可派人到军分区来受训。两人返回大厂后,向王以仁做了汇报。又经过几天的慎重考虑、研究,最后决定派霍各庄村的李茂桐(化名王海桐)、魏凤仪(化名赵华国)、杨德增(化名陈捷三)、李茂清(化名中正)、赵继先,大马庄村的李福常(化名何凤如)、张乃堂等7名骨干力量去盘山根据地接受培训。

当时,正值日本侵略军推行所谓“四次强化治安”运动,敌人对通唐公路封锁得很严。受训的7名同志就利用夏垫镇农历三月十八(5月2日)庙会之机,混过了关卡,经过长途跋涉,来到盘山根据地。在盘山,军分区把这7名回民兄弟当成宝贝似的保护起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进行培养训练。

不久,日军的大“扫荡”开始了,日军以二十七师团为主力,配合全部伪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冀东被屠杀两万多人。残酷的环境使这7名同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他们亲眼看到了日军的残忍,增加了对敌人的仇恨,也亲眼看到了军民合作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他们不但学会了一些初步的军事常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每个人的思想觉悟。

培训结束以后,这7位同志带回6支步枪,5颗手榴弹,两把大砍刀。“冀东十四军分区回民队”宣告成立。何凤如被任命为队长。

从此,大厂地区这支回族抗日武装光荣诞生了!

日军的第四次“强化治安运动”,从夏到秋持续了4个多月。为搜捕抗日军民,他们到处设卡,并利用伪政权组织严密监视,控制各个村庄。回民队建立后,比较隐蔽地开展活动,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白天给地主扛活,晚上搞宣传。通过和贫苦农民交朋友、谈心、讲革命道理,思想工作日益深入人心,很多人积极报名要求参加回民队。如霍各庄的李茂增(化名王山)、杨玉峰(化名陈少武),大马庄的张久如、黄起增(化名于德水)、铁广增(化名王德山)、安德余等,都积极应征入伍,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的民族武装,使回民队很快发展到13人。此时为加强队伍建设,上级又任命王以仁为教导员,张乃堂为班长,陈捷三为副班长。

回民队创建以后,一直扎根于群众之中,在大厂地区广泛开展抗日活动,给群众“撑腰打气”,鼓舞大家斗志,使大厂地区的回、汉族人民有了主心骨,有了靠山,有了对日本侵略者报仇雪恨的希望。回民队所到之处,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68Wi0qkmpWaDQes2TbHYXqvxboGiEBTW3Fdl3w5C1fH11IsU4yCEIX/3XSkihf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