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建构

感觉与知觉作为人类心理最基本的活动,其发生与发展绝不是完全由遗传的生物因素来决定,也不是完全由个体的生理成熟来控制,其发展的快慢以及完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影响,因此,为了使婴儿的感知觉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成人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促进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婴儿形成感觉统合能力。感觉统合概念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 1972 年提出,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这种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学习过程,人的学习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过程,此过程包括两种学习:一种是感觉学习,即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信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的过程;一种是运动学习,即大脑将感觉信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过程。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

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有基础的。首先,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结构,其各种构成活动的发展虽然有早晚和快慢的问题,但每一种活动的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依托,整体向前推进发展。各种感觉活动的发展遵循同样的规律,因此它们在发展过程必然会产生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其次,客观环境中各种性质的刺激也不是孤立地作用于个体,而是以一种复合刺激作用于个体,个体每时每刻所接受到的都是一组复合的刺激信息,包括视觉与听觉的、视觉与触觉的、听觉与触觉的、味觉与嗅觉的等等,这种复合刺激的作用就为各种感觉的联合提供了条件。再次,个体很早就具备这种感觉统合的能力。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婴儿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跨通道知觉的能力,这种通道就是指感觉通道,证据主要来自婴儿的视觉与听觉、视觉与触觉、视觉与身体运动模仿的跨通道整合。研究发现,3-4 个月的婴儿就能将声音与各种图像联系起来,并利用图像和声音的共同特征推测图像和声音具有相同来源;1 个月的婴儿在注视偏好研究范式下,更多地注视与其嘴里含过的橡皮奶头相似的球体,说明婴儿已能从所看到的形状中,再认出哪一个形状与他用嘴探究过的形状相匹配,表现为视觉与触觉的统合;婴儿很小就能在看不到自己动作执行的情况下模仿所看到的他人动作,表现为视觉与身体运动模仿的统合,这也是亲子互动游戏的基础。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好,严重的就表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主要包括:前庭平衡失调、视觉感不良、听觉感不良、触觉敏感或过分迟钝、本体感失调、动作协调不良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其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其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多种障碍,主要表现为心理成熟迟滞,注意能力差,语言表达不畅,情绪不良,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学习能力下降,不会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差等等。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比例非常高,其中有很多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为了更好地促进婴儿的感知觉发展,使其建立起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避免产生感觉统合失调,成人对婴儿的环境设置及养育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意孕期保健,建立良好的哺育行为。婴儿的部分感官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开始发挥作用,因此怀孕期间母亲的自身状况及行为都有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进而使其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先天不足。因此,做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避免一些消极不良因素的作用,诸如母亲应注意营养供应,不能因为妊娠反应严重而少进食或不敢进食,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营养不足,进而影响各种感官的发育;母亲不应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这些行为会造成脐带的毛细血管萎缩,使孩子出生后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除做好孕期保健外,在孩子出生后还要建立起良好的哺育行为,如不要让孩子总是静躺或静坐,要多摇抱孩子,以增加孩子的触觉感;不要因为溺爱孩子而不让其哭泣,哭可以增强婴儿的心肺功能,锻炼其口腔肌肉;不要总是让孩子独处,要多注视孩子,与其说话,多进行亲子互动,以促进其视觉、听觉的发展及统合。

其次,设置优良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刺激。感觉与知觉活动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给个体提供信息,以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很多感统失调儿童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环境过于单调,接触刺激少,感官由于缺少刺激的作用不能使其功能有效地发挥并实现多感官之间的有效统合。当今社会,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婴儿来说,大多都是生活在小家庭当中,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加之父母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带孩子外出的时间就更少。孩子每天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待在家里,陪伴他们的是电视、游戏机、电脑、手机、电动玩具等电子设备,孩子缺少与人的沟通与互动,同时也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与互动。这种生活环境严重地限制了儿童与外界的接触,人为地剥夺了儿童对各种感觉信息的获得,导致儿童获取信息量不足,打破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信息平衡,进而使各种感觉发展不良,出现感统失调。即便是生活在城镇及乡村中的婴儿,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低,不懂得婴儿感知觉信息获得的重要性,也缺少主动为婴儿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从而使婴儿也生活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因此,从小就为婴儿设置优良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应该主动带孩子走出房间,走出家门,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与大自然有更多的接触和亲近。因为,大自然的各种环境、各种事物会给他们以各种刺激,会让他们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婴儿会看到湖光山色、旷野田园、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会听到流水潺潺、山风呼啸、鸟儿鸣唱、动物嘶叫;会抚摸植物体验不同的感受、会在水与泥沙中体验冷暖、会在微风吹拂下体验一丝爽意;会闻到花草的芬芳、泥土的清香;会品尝到野果的酸甜、草与叶的苦涩。所有这些信息的获得,不但让婴儿获得了体验,而且会使他们在多种刺激的作用下进行信息的整合,实现多感官的统合,达到对事物的综合认知。

再次,尊重儿童天性,减少过早的认知教育。儿童的天性是什么?就是爱动,喜欢玩,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喜欢游戏。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这种天性有多少人清晰地认识到,又有多少人对其尊重和保护,现实的情况是不但认识到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还有意或无意地把儿童这种天性几乎剥夺殆尽,而剥夺儿童天性的罪魁祸首就是过早的认知教育。我们的家长不知是出于担心还是着急,就怕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落后,因此就迫不及待地对孩子实施所谓的早期教育,因为他们都信奉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起跑线,起跑线在哪,反正早做要比晚做好,因此就不顾孩子的天性和兴趣,不管孩子能否接受和喜欢,为他们准备了各种所谓“兴趣班”、“特长班”、“早教班”等,使孩子过早地接受认知教育。这种过早的认知教育,其危害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加之过多的限制和过高的要求,很多时候使孩子难以完成任务,达不到要求,进而招致家长的批评和惩罚,使他们过早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的愿望。同时,由于过早的认知教育活动完全挤占了儿童自由玩耍的时间,使他们的生活缺少游戏活动,缺少与人的沟通与互动,进而使他们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尊重儿童天性,还孩子以游戏时间和空间,对促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实现感觉统合,避免感觉统合失调是无比重要的决定。因为,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各种事物,认识各种事物特性,了解事物的各种功能,并通过在游戏活动中制定游戏规则、接受和改变游戏规则、解决矛盾与冲突等行为实现与他人的互动与沟通,这些对于儿童的认知、情绪、意志、人格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身心放松,感知觉活跃,这对促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替代的。 DOB6QjdCDaSGr7cLbI+W5IdG111hkwZdniLLLlUa8MlvO4nYWApeb79tLW1L/U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