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2人,华北解放区的文艺工作组与在北平的原国统区文艺界朋友举行茶会,郭沫若在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以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学艺术界组织,此提议得到热烈响应,3月24日,筹备委员会成立,委员42人,其中常务委员7人,分别为郭沫若、茅盾、周扬、叶圣陶、沙可夫、艾青、李广田,郭沫若任筹备委员会主任,茅盾、周扬任副主任,沙可夫任秘书长。据夏衍回忆,1949年5月13日夜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文艺界座谈会,包括周扬、茅盾、萨空了、胡愈之、阿英、夏衍、沙可夫等人参加。周恩来阐述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指出中央下半年要召开一次全国文学艺术界的代表大会,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包括现在海外文艺工作者的统一组织。该会议从晚上十点一直开到第二天黎明。最后,“周副主席对周扬、沙可夫同志说,解放区——主要是西北、华北、东北、中原各解放区的情况你们比较熟悉,由你们负责联系;对我说,上海、西南、广东、香港和海外的文艺工作者(这时他特别关切地问到当时还在美国的老舍同志),由你负责;又对阿英同志说,上海、新四军所在地区的作家、艺术家你都熟悉,现在就可以开一个可以参加会议的人选名单。周副主席着重指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面越广越好,必须包括戏曲、曲艺界的代表人物。他对我说,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都还在上海吧?上海一解放,你就得一一登门拜访,不要发通知要他们到机关来谈话。你们要认识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要比话剧演员大得多。”
1949年7月2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7月3日,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在整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及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等理论精神的基础上,他界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性质并指出文艺活动应采取的运作策略。郭沫若在报告中指出:进入民国以来,受五四启蒙思潮及民主民族革命的影响,“代表地主阶级的封建文艺已经在理论上解除武装,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法西斯文艺,一直受到全国文艺界和全国人民的唾弃”, 中国文艺界主要存在两条路线的论争:“一条是代表软弱的自由资产阶级的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路线,一条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人民的为人民而艺术的路线。” 前者曾经在文学场域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解放大军迅猛攻占天津、北平、上海等大城市后,这条文艺路线逐渐式微。事实上,细心比对卷帙浩繁的现代文学报纸期刊,我们发现1948年是话语转变的一个拐点,该年下半年诸多民间立场的印刷物一起出现了转向:描写工农大众题材的作品显著增多,在封面装帧及文本插画上也出现较多线条粗犷朴直的工农木刻群像。我们从当时诸如《春秋》《茶话》等大众流行通俗文艺刊物上能明显感知这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