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涪州”之设置

历史上,涪州之设置,一在今重庆市合川区,一在重庆市涪陵区。

一、“涪州”初置

“涪州”首先出现于今重庆市合州区,时间在隋代。《涪陵辞典》第 5 页:涪州,古代至近代政区名。初置于今重庆市合川市合阳镇。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改合州置,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废。《合川县志》第 7 页云:开皇十八年(598 年),改合州为涪州。辖汉称、清居、赤水、石镜 4 县。州署在今合阳镇。《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173 页云:涪州,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罢合州垫江、清居 2 郡,改置为涪州。领县四。开皇十六年(596年),省清居县入汉初县。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涪州,改置为涪陵郡。涪州领县 3:石镜县(州治)、汉初县、赤水县。《重庆市志》第 675 页云:涪州,开皇三年(583 年)撤销合州垫江、清居 2 郡,仍置合州。开皇八年(588 年),分石镜县置赤水县。开皇十八年(598 年)改合州为涪州。州治石镜县,辖县4:石镜县、赤水县、清居县、汉初县。《合川县志》第 26 页云:开皇十八年(598 年),合州更名涪州(仍以水名)。大业三年(607 年),涪州又改名涪陵郡,郡治合阳镇。涪陵郡辖 3 县:石镜县、汉初县、赤水县。

二、“涪州”移置

隋代以后,“涪州”被定位在今重庆市涪陵区。《涪陵辞典》第 4 页云:涪州,古代至近代政区名。置于今涪陵城区。唐武德元年(618 年),以隋渝州涪陵镇升置涪州,辖涪陵、温山、乐温、永安、宾化、武龙等 6 县,直至清代。其中,唐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后,省永安县,涪州只辖5 县;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 年)改称涪陵郡;宋代涪州辖涪陵、武龙、乐温等 3 县;元代省涪陵县入涪州,领彭水、武龙两县,直至明代。清康熙七年(1668 年)武隆县并入后,涪州不领县。1913 年改涪州为涪陵县。涪州两次建置共 1279 年,先后隶属山南道、黔中道、重庆路、重庆府。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249 页云: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以渝州涪陵镇置涪州,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改为涪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涪州。辖县 5:涪陵县[州郡治。初仍涪陵镇,武德二年(619 年)升为县,今涪陵县城关镇]、永安县[唐初置,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34 年)省入乐温县,今长寿县东南复元公社南永丰场]、宾化县[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分巴县置隆化县。玄宗先天元年(712 年)改名,今南川县隆化镇]、武龙县[高祖武德二年(619 年)分涪陵县置,今武隆县西北土坎公社(旧名武隆司)]、乐温县[高祖武德二年(619 年)分巴县置,隶南潾州。九年(626年)来属。今长寿县东北邻封公社(旧名邻封场)]、温山县[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置,隶南潾州,后来属,今长寿县再东北仁和公社(旧名仁和场)]。《重庆市志》第 677 页云:天宝元年(742 年)改涪州为涪陵郡,辖县 5:涪陵县(治今涪陵市)、武龙县(治今武隆县西北土坎乡)、宾化县(治今南川县隆化镇)、乐温县(治今长寿县东北)、温山县(治今长寿县境内)。

三、“涪州”沿置

五代前后蜀设涪州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238 页云:涪州,仍置,领县 5:涪陵县(今涪陵县城关镇)、宾化县(今南川县隆化镇)、武龙县[今武隆县西北土坎公社(旧名武隆司)]、乐温县[今长寿县东北邻封公社(旧名邻封场)]、温山县[今长寿县再东北仁和公社(旧名仁和场)]。

北宋涪州涪陵郡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313 页云:北宋,涪州涪陵郡仍置,领县 3:涪陵县、乐温县、武龙县。《重庆市志》第 680 页云:涪州,宋初仍置,州治涪陵县,属夔州路。熙宁三年(1070 年),撤销温山县,其地改为温山镇,并入涪陵县。熙宁七年(1074 年)隆化县改属新设南平军。乾德三年(965 年)辖县 5:涪陵县、乐温县、温山县、隆化县、武龙县。崇宁元年(1102 年),辖县3:涪陵县、乐温县、武龙县。

南宋涪州涪陵郡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342 页云:南宋,涪陵郡仍置。南宋末,于度宗咸淳二年(1226 年),移治三台山(今涪陵县城关镇东岸)。领县 3:涪陵县、乐温县、武龙县。

元代设置涪州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365 页云:涪州,仍置。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 年),撤涪陵、乐温 2 县入州,州治今涪陵县城关镇,领县 1:武龙县。元末,大夏又置长寿县(元末,大夏以原乐温县改置长寿县,并移治于今长寿县城关镇南河街)。《重庆市志》第 681 页云:涪州,仍置,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销涪陵、乐温 2 县,其地由州直辖。州辖 1 县:武龙县。

明代设置涪州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396 页云:涪州,仍置。东南有清溪关,西南有白云关,西有阳关。州治今涪陵县城关镇。领县 2:武隆县[元为武龙县,明太祖洪武十年(1387 年),省入彭水县。十三年(1380 年)复置,改名。今武隆县西北土坎公社(旧名武隆司)]、彭水县[元绍庆府治,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 年)府废改属重庆府,洪武十年(1377 年)来属。东南有天池关,东北有亭子关,县治彭水县汉葭镇]。《重庆市志》第 682 页云:涪州,仍置,除州直辖地外,辖 1 县:武龙县。

清代设置涪州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453 页云:涪州,仍置。康熙元年(1662年),省武隆县为镇入州,东有龟山,北有桂岩,东南有武龙山,大江自长寿入,经城北会涪陵江,即古延江。有武隆巡检司(今武隆县西北土坎公社,又名武隆司)。有涪陵驿(即在州治),州治今涪陵县城关镇。《重庆市志》第 684页云:涪州,仍置,除州直辖地外,不辖县。

四、“涪州”罢省

民国二年(1913 年),改涪州为县,涪州的历史结束。《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 485 页云:涪陵县,民国二年(1913 年),改涪州为县,隶属川东道,治今涪陵县城关镇。《重庆市志》云:民国二年(1913 年),设川东道,驻巴县,撤销府、州、厅,以道统县,涪州改为涪陵县。今涪陵区称“涪州”的历史结束。 QjlD4etTh6AkgcwatMDtPpiorykViloStv46K2AH6g1Jl1nWf2ls2Ppf0LdJXX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