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枳地郡县设置

在古代,枳县地域广袤,除枳邑、枳县、枳城郡的郡县设置以外,尚有不少的郡县设置。这里主要考察魏晋南北朝以前的郡县设置,参见余文《秦汉王朝对乌江流域的经略与治政》。

一、巴郡

秦于周赧王元年(前 314 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今重庆渝中区)。《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显王时,巴国衰弱。秦惠文王与巴、蜀为好。蜀王弟苴侯私亲于巴。巴蜀世战争,周慎王五年(前 316 年),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四十一县。(张)仪城江州。”清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说:“按汉巴郡,今四川重庆府之巴县(驻今重庆)及合州(今重庆合川)、涪州(今重庆涪陵),保宁府之阆中、南部二县,顺庆府之渠、南充二县,夔州府之奉节、云阳二县,酉阳之彭水县,暨忠州州治皆其地”。可见,枳地为巴郡管辖范围,枳县为巴郡属县。

二、巴郡平都县

《后汉书·郡国志五·注》说:“《巴记》曰:和帝分枳置”。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 年),分枳县地置平都县(今重庆丰都县),治所倚平都山(名山),故名。初置隶益州巴郡;献帝初平元年至建安五年(190—200 年)隶益州永宁郡。蜀汉延熙十七年(254 年),平都县并入临江县(今重庆忠县)。隋恭帝义宁三年(618 年),自临江县分出置丰都县,治所丰民洲,在平都山下。

三、黔中郡

在今渝东南和黔东北地区,古称商於之地,最早为巴国的疆域,被称为巴黔中,楚国夺取该地以后,称为楚黔中,前 316 年秦灭巴蜀以后,进军黔中之地,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黔中争夺战,秦昭襄王三十年(前 277 年)于黔中之地设立黔中郡,统属十三县,即索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孱陵(今湖北公安西部)、临源(今湖南常德市)、沅陵(今湖南沅陵南部)、镡成(今湖南靖县西南部)、无阳(今湖南芷江)、迁陵(今湖南保靖东北部)、辰阳(今湖南辰溪西南部)、酉阳(今湖南保靖东、古丈北部的酉水流域)、义陵(今湖南溆浦)、佷山(今湖北长阳西部)、零阳(今湖南慈利东北)、充县(今湖南桑植)。其中今贵州省印江、思南、德江、沿河、凤冈、务川和重庆市酉阳、彭水、武隆、黔江均属黔中郡所辖。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沿革史(先秦至汉晋时期)》更认为“黄平以东的整个黔东地带即在黔中郡的范围内”。

四、涪陵郡

汉将黔中郡改为涪陵郡。涪陵郡因涪水而得名,《华阳国志》云:“涪陵郡,巴之南鄙,从枳南入,南接武陵,西接牂牁,北接巴郡。土地山险水滩,人多戆勇,多獽蜑之民”。涪陵郡治在今重庆彭水郁山镇,《大清一统志》卷 417 酉阳州《古迹》云:“涪陵故城,今彭水县治”。《华阳国志·巴志》刘琳校注认为在今彭水县西二华里壶头山麓。涪陵郡下辖五县,即涪陵、丹兴、万宁、汉平、汉髪。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 年)益州牧刘璋分巴郡置巴东属国;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刘备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治涪陵县(今重庆市彭水县),属益州。辖地包括今重庆市彭水、武隆、黔江、酉阳、秀山和贵州省务川、沿河一带。蜀汉治汉复县(治今贵州省沿河县洪渡镇一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 年),曹魏灭蜀汉后,分益州的广汉、巴、涪陵以北诸郡为梁州,涪陵郡属之。西晋末还治涪陵县。东晋成帝咸和元年(326 年)、三年(328 年),成汉军队两次进攻涪陵,晋朝太守或被擒或战死,涪陵郡辖地不为东晋所有,涪陵郡建置废于战乱。咸和三年(328 年)后,涪陵郡地被当地少数民族僚人占据。晋穆帝永和三年(347 年),桓温平蜀。因涪陵故郡业已废没,东晋乃在巴郡枳县侨置涪陵郡,东晋后期还治涪陵县。南齐高帝建元二年(480 年)属巴州。周保定四年置涪陵等县,郡治汉平县(今重庆彭水郁山镇),属奉州。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 年),废奉州置黔州,涪陵郡属之。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废涪陵郡。其后,为涪州涪陵郡,长期沿袭使用。

五、涪陵郡涪陵县

《太平寰宇记》卷 120 云:汉武帝置,东汉、蜀汉、晋因袭。据《元和郡县志》《舆地纪胜》《太平寰宇记》、《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涪陵县治地在今彭水县西二里壶头山麓,辖地包括今重庆彭水、武隆、石柱、黔江、酉阳,贵州道真、正安、沿河、务川、德江、印江、思南等县地。

六、涪陵郡丹兴县

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 年),益州牧刘璋接受涪陵县令谢本建议,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重庆黔江区联合镇(古称楠木坪),归巴东属国管辖。三国蜀汉属涪陵郡。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复二县。

七、涪陵郡万宁县

《续汉志》刘昭注引《巴记》云:东汉灵帝分涪陵置永宁县,后蜀汉刘备改名万宁。《太康地记》:“万宁县在涪陵郡南,水道九百里,盖今费州是”。费州在今贵州省德江县潮底镇,万宁县治所应在今贵州思南县城。贵州省印江、石阡龙圹、德江、凤冈等地属万宁县辖境。

八、涪陵郡汉平县

蜀汉后主延熙十二年(249 年)置汉平县,治地今重庆武隆县鸭江镇,属涪陵郡。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 年)汉平县并入枳县。南齐至北周(479—581 年)复置汉平县于鸭江镇,仍属涪陵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徙汉平县于涪陵(今重庆涪陵区),十三年(593 年)改名涪陵县。《重庆市志》第 30 ~ 31 页云:隋开皇三年(583 年)“取消郡,改为州县二级行政区划,改楚州为渝州,辖巴县、江阳(今江津县)、汉平(今涪陵市)3 县”。

九、涪陵郡汉发县

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28 年)益州牧刘璋分涪陵县设置。其辖地包括有今重庆酉阳、黔江,湖北来凤、咸丰,湖南龙山等地。

十、武陵郡

《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孱陵、临沅、沅陵、镡成、无阳、迁陵、辰阳、酉阳、义陵、佷山、零阳、充”。《汉书·地理志补注》说:“《史记·苏秦传》,楚威王曰:西有黔中、巫郡。《正义》曰:今朗州,楚黔中郡,汉更名武陵。《后汉书·南蛮传》,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郡。《武陵先贤传》,潘京世长为郡主簿,太守赵伟甚器之,问京:‘贵郡何以名武陵?’京答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所破,光武时移治东山之上,遂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云,高平云陵。于是名焉。’刘昭《续志注补》,《前书》本名武陵,不知潘氏此对何所据而出。《水经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 280 年),使司马错以陇蜀军攻楚。楚割汉北与秦。至三十年(前 277年),秦又取楚巫黔及江南地以为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 202 年),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常林《义陵记》云:“(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义陵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 202 年)年更名。”武陵郡部分县地属于古代的枳地地域。

十一、涪陵属国

蜀汉章武元年(221 年),刘备改东汉末年巴东属国置,治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镇,领涪陵(治今重庆彭水汉葭镇)、汉葭(一作“汉发”,治今重庆彭水郁山镇)、丹兴(治今重庆黔江区联合镇)、永宁(治今贵州思南县以北)等四县。蜀汉延熙十三年(250 年)改涪陵属国为涪陵郡。

十二、涪陵镇

周武帝保定四年(564 年),占据原涪陵郡域的蛮帅田思鹤,于故枳城归附北周,北周遂以其地置涪陵镇,隶属楚州巴郡巴县,治今重庆市涪陵城区。 jQacFhCv8x5Q+rvpuKH+oa/ZedhJwzfad+fW5ENAuIgjMTPuXfb1b1FbgjbJ0Z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