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扩大注意范围,化解人际冲突

心理导读: 心量狭小 滋生烦恼 心量广大 智慧丰饶

回味生活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某人为了点小事与他人伤了和气的事,心里就会嘀咕:“这人真是小肚鸡肠。”当我们无意伤害了某人,他不仅不在意反而劝慰说:“没关系,你别在意。”我们心里也会想:“这人大人大量。”心的大小,我们通常称之为“ 心量 ”,也称为“心胸”或“胸怀”。

心量的大小是人品的重要衡量标准,心量大的人称为大丈夫或君子,如平日常说的“大丈夫不拘小节”“宰相肚里能撑船”。心量小的人称为小人或伪君子,心量越小越没气度,越容易和人分斤拨两、斤斤计较、不容他人,而且还会经常郁闷烦恼。如孔子所说:“ 君子坦荡 小人长戚戚 。”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 心小了 事就大了 心大了 事就小了 。同样的事,有时我们非常在意,有时却并不在意,这说明每个人的心量都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宽心谣,以此劝人降服烦恼。

基本常识

心量并不是大脑拥有的信息总量,而是局限在大脑优势兴奋灶所激活的信息。也可以说, 心量 是被注意所选择、被意识所觉知的当下的信息总和及特征。因此,有时一件小事也可成为意识活动中心,令人感叹自我或他人心量太小。人在某时刻的心量,与此刻外在或内在注意的对象有着直接关系。

在心理学中,注意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或尺度。也叫 注意广度 。心理学家很早就研究注意的广度。1830 年,哈密顿(Hamilton)就做过如下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弹子,发现人们很难立刻看到六个以上。若把石子两个、三个或五个一堆,人们能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几乎一样多,因为人们会把一堆看作一个单位。

哈密顿的实验,还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如果注意选择的是整体,整体所载信息量会远大于构成它的个体所载信息量,从而扩大知觉范围。因此,心量大小取决于注意选择的是整体,还是构成整体的个体或局部。案例如下。

访谈案例

两个同学在自习课上,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发生口角,恰巧被前来检查自习纪律的班主任碰见。两人看到老师,争执虽然停止,但依然怒目相视,余怒未消。班主任见状,微微一笑,对此事一言未发,只是把其中一个喜爱画画的同学带到讲台上。

交流摘要

班主任:沂山是离我们最近的大山,你去过沂山吗?(引导)

同学:去过。

班主任信手从讲桌上捡起一支粉笔,递给他说:画出沂山的全貌,并在山腰间画头牛,但牛与山的比例不能失调。(体验)

这位同学很快就画出了沂山全貌的轮廓,但他却不再画下去了。走到班主任的身边小声地说:老师,我明白了。(自觉)

班主任:大家暂停学习,让他把明白了什么告诉你们。

该生陈述班主任让他作画的要求后,说:我画不出老师要求的画,我想你们也画不出。因为看到沂山的全貌就看不到牛,看到牛就看不到沂山的全貌。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山好比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理想、现在与未来的生活,牛好比是我和同桌争吵的事情。牛相对于大山来说微不足道,我俩的那点事,也根本就不值得争吵。(诠释)

过程旁白

让人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一是使其明理,二是使其分散注意,三是使其转移注意。本案例中,班主任的介入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特别是把注意引向更广阔的时空,使学生意识到在某个时期看似很重要的事情,在整个人生中,却可能微不足道;在某个时空内很大的事情,在更大的时空内,却可能无足挂齿。

延伸分析

中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同学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调节同学间因琐事产生的矛盾,先调查矛盾形成的缘由,搞清是非曲直,分清孰是孰非,再去调和、批评、教育或处罚,未必是上策。如中国古人所言“有容乃大”,方显涵养之高深。包容他人的过错,更能让人释怀。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物,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更好地处理各种关系。听完这位同学的感悟,老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内部注意广度的特点,随机讲了佛教禅宗的一则公案,并要求同学们扮演公案中的信徒,在听讲过程中进行想象。

典型案例

一位信徒问禅师:“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

禅师并无直接回答,却说:“请你将眼睛闭起来,在心中建一座城垣。”

于是信徒闭目冥思,心中构想好一座城垣后,说:“城垣造好了。”

禅师:“请你再闭眼造一根毫毛。”

信徒又照样在心中造好了一根毫毛后,说:“毫毛造好了。”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徒:“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用全部的心造,还是只用部分的心去造?”

信徒:“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徒讲禅:“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的啊!”

由于大脑皮层只有一个区域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所以人们的意识活动如同电视屏幕,每个时刻只能出现一个画面,或若干个画面组成的一个画面,至于出现什么画面取决于刺激与心理倾向。特别是在心理活动中,注意的选择性和转移性告诉人们:你想什么是自己能说了算的。

延伸分析

在佛教中,流传着达摩禅师一首偈子:“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们也经常会评论某人“心量太小,这点事情都容不下”,某人“大人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事实上,通过注意目标的改变,心量也会随之变化;同时,利用“尺度效应”,还可纠正自我观念。

所谓“尺度效应”,是指事物所处整体的规模,也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习惯于从个体的性质归纳出由个体构成的整体的性质,殊不知个体在整体之下具有个体自身所不具有的性质。在青少年心理工作中,有时我们与其就事论事,推演事件本身的利弊,有意强调或淡化事件的重要性,还不如从该事件与社会或人生的整体关系进行疏导。

遇事我们不反对思辨,乃至据理力争的自我辩护,不失对事物缜密的分析。但在化解因争执引起的烦恼时,不论对方态度如何,改变自我内部注意的尺度,扩大自我心量,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意识。

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包容自己与他人,同情因心量小而烦恼者,怜悯因执迷不悟而害人害己者。让自我心量拓宽再拓宽,让心量天天在增大。那么,引起烦恼的事物会相对变小,以至于隐去。以此法化解烦恼,方能做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心量大的人,更易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更易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人不无夸张地说“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扩大心量源于扩大注意范围或改变注意对象,这是化解矛盾、减少烦恼的重要方法。例如,当中学生时常注意远大理想目标,那么眼前的是非、坎坷、烦恼、争吵、曲折即便被注意所捕获,也会很快淡化、放下,并把注意转移到与远大理想的实现相关的事物上,不再为眼前的事物所迷惑,心量自然会变大。

教育启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关注最多的就是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努力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趣味性、紧张度等,打造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高效课堂;家长也会用激励或奖惩的手段,创造不会分散注意力的环境,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还应关注学生在考试成绩、人际关系、行为过失等方面的烦恼,以免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不容忽视内在心理倾向与注意的关系。扩大心量,降低烦恼,这是保障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方面。如《大学》中所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 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其中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扩大心量的过程。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是扩大心量的重要途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动机,形成明确的注意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注意焦点,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基本保障。 fehYkqsL/BJvLOxRGF+nVdQFA8Scr5LBwj+96WtnQtpqYTr5uS9memIlOiq0JoY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