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节
潜动机引起的随机行为

心理导读: 潜念转化为意念的事件 并不受意识的支配 也不受认 知顺序的制约 更不分时间与场合

回味生活

有次正做着饭,放在客厅的手机突然响起,我赶紧跑出接听手机,并耐心回答对方咨询的问题,没意识到锅里的菜糊了。这本来是我的错,却因妻子为此的质问,而恼羞成怒,反而追究起妻子的过错。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行为时常发生,我的解释也通常难以得到妻子的认同,自己只可以承认是即兴所为,甚至也为自己的行为深深地自责。可是,每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就烦妻子质问:“ 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烦的理由也很简单:我的内心不愿这样做!

但是,在工作中我却因学生的某些行为,而去质问学生:“ 你为什 么会这样做 ?”忽然有一天反思自己的经历,才感到这句看似很自然地发问,在我心中却具有对心灵的杀伤力。于是,我很少再用这样的发问,以免加重学生内心的自责,并试图合理地诠释他人某些超常规的行为。

基本常识

一般认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简单地说,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人的一切有意行为都由动机引起,并受动机的调节与支配。动机是外部或内部行为的一种内驱力,因此,许多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个体内外部行为归因于动机引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在马斯洛看来,动机是促使个体发生行为的内在力量。动机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需要(need),另一个是刺激(stimulation)。并把人的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也是动机的一种分类依据。但是,动机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也导致行为的随机性。所以,我们对某些行为理解,还得需要做出动机分析。

访谈案例

讲台上,数学老师正在充满激情、趣味盎然地启发学生思考有关数列求和问题;讲台下,全体学生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的启发性推演。突然老师停止了推演,静静地紧盯着台下。这时,教室内清晰地听到一位同学说:“你傻呀。”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笑声停止,只见说话的这位同学站了起来辩解道:“我、我不是故意的。”

老师笑了笑,示意这位同学坐下,继续上课。

班长怕该生给数学老师留下不好印象,影响老师的上课情绪,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班主任,希望班主任出面调解此事。

交流摘要

年轻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七年前的学生,他对自己的老师推崇备至,哪能容忍学生有如此行为。于是,他把该生叫到办公室,训斥道:你违反课堂纪律,侮辱老师,必须向老师赔礼道歉,并做出深刻检查。

学生辩解道:我没有有意扰乱课堂纪律,更没有侮辱老师。

班主任:你还强词夺理,全班同学都可以做证。

学生:老师,你怎么不讲理呀。

学生的这句话更加激怒了班主任,两人发生激烈的争执。直到隔壁的数学老师过来解释后,双方才冷静下来。

原来在课堂上,该生受到老师讲解的启发,他忽然明白了和同桌遇到的另一道难题,并把问题的解法写在纸上让同桌看。同桌敷衍地看了一眼,摇头表示先听课。但他以为同桌没有看懂,又拽同桌的衣角,同桌又看了一眼,再次摇头,可他还以为同桌又没看懂,这才出现课堂上的那一幕。

过程旁白

在整个过程中,该生有违纪行为,但无违纪动机,属于“过失违纪”。本来认真听课的学生,因何出现违纪行为?违纪行为的动机又是怎样形成的?在班级工作中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呢?就此做如下分析:

动机是特殊心念,把属于意念的动机称为 显动机 ,属于潜念的动机称为 潜动机 。意识活动中,每个瞬间只有一个显动机存在,自然显动机也具有 排他性 。当然,每个显动机下,可能有若干个潜动机活动。

潜动机因意识活动的诱发、外部刺激或自身活动中能量的增大,随时可能取代当下的显动机,当下被取代的显动机也就成为潜动机。潜、显动机的交替变换,引起有意行为的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内部心理活动,引起各式各样的外部行为发生。

延伸分析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体系的各种过程没有时间的顺序,也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可以说跟时间没有关系。”潜念转化为意念的事件,并不受意识的支配,也不受认知顺序的制约,更不分时间与场合。如同做梦是随机的,难以预知的,超越时空的。也可以说,潜意识就像个顽皮、淘气、任性、纯真、好奇、贪玩、怕苦、好逸且不受约束的小孩子,随时可能释放出心念干扰有序的意识活动。这就容易造成如上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行为动机的判断偏差,使学生产生难言的委屈感。

教育启示

事实证明,潜动机转化为显动机并非不可控制。第一,显动机越强越不容易被潜动机取代;第二,越强的显动机转化为潜动机后,再次转化为显动机的可能性越大;第三,越持久的动机越不容易被潜动机取代;第四,越持久的动机转化为潜动机后,再次转化为显动机的可能性越大;第五,显动机转化为潜动机后的时间越长,再次转化为显动机的可能越小。

如上述案例中,该生若课堂纪律观念很强,或平日养成遵守法纪的习惯,当与课堂要求相悖的行为出现,遵守课堂纪律的潜动机随机转化为显动机,也就能中止违纪行为。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经常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这是防止违法乱纪的重要举措。

学会了解、掌握自我显动机与潜动机的转化特性,方可有效地控制自我行为。正确分析动机变化规律,才能耐心、细致、深入地相互交流,避免教育者因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冲动,防止造成相互间的不谅解。 YAa59xSLG487oADDduCB4iZ3oOF+D9xPcY5Op0AqJpVMmpsN4YZhtLse/u2XG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