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载,上饶县始建东汉末年建安初(196—204),吴划分余汗县东部地区设立上饶县,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唐乾元元年(758),划出饶、建、抚、衢四州部分地区,设立信州;划分弋阳县复置上饶县,为州治;始建信州城。
近2000年的漫长历史,信州古城有多少名人出生或客居于此,为饶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和古建遗迹,也给后人留下了记忆。相传三国时期,周瑜居住金龙岗古天宁寺一带;唐贞元初茶圣陆羽隐居信州城北开发茶山;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灵山门(北门)外建带湖山庄;南宋诗人韩元吉寓居在上饶水南建苍筤亭;明时天官杨时乔在水南街建花大门;光禄署丞吴莱在庆丰祠山上构建别具一格的集胜园;信州水南至今尚留明代理学家娄谅的“理学旧第”。而明朝首辅大学士夏言(1482—1548)在上饶城西筑建的府邸园林——白鸥园、八角塘、宝泽楼等遗址,规模宏大,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信州城这一处处历史遗址,有着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已了无踪迹,有的也逐渐消亡。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鸥园和八角塘,几百年后仅剩几处地名,面貌大变,仅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白鸥园,是明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夏言在广信府治上饶县(今信州区)建的私家园林,位于古饶城西郊。
据《明史列传》《夏氏宗谱》载:夏言(1482—1548),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初年为谏官。上疏言事,历陈正德以来壅弊政事,并提出改革建议,“帝嘉纳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初,深得世宗宠信;后渐失宠,三次被贬谪罢官。后被召还复官后,因支持陕西总督曾铣“收复河套、驱除鞑靼”,遭严嵩诬陷。嘉靖二十七年(1548)被明世宗斩于京都西市。穆宗隆庆初年(1567),追复原官,赐祭葬,谥“文愍”。
夏言自明嘉靖十五年(1536)入阁,官至极品。得意时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在得宠时即开始为归隐作计,奏请明世宗恩准在信州为其敕建首辅第。据明代王世贞著《嘉靖以来首辅传》所云:“夏言久贵用事,家富厚,高甍雕题,广囿曲池之胜。”夏言久居权贵之位,家境殷富,服饰、日用豪华,生活奢侈。而他又喜风雅,好山水之游,在信州灵山、铅石山等许多地方留下了诗词游记。他业余最大的爱好似乎便是广建园林曲池,打造名园胜景,而且眼光独到,颇有创意。
明嘉靖十三年(1534),夏言在风景秀丽的城西府邸落成。主建筑为“宝泽楼”,门楣上悬夏言手书的“宝泽楼”三字大匾。宝泽楼前为琼恩堂,后为丹桂堂、赐闲楼,规模巨大。从楼名即可知,此楼系明世宗所敕建。但夏言因政务繁忙,来去匆匆,直到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被罢官后,才正式归隐宝泽楼长居久住。从夏言写宝泽楼的诗词中,可知当年宝泽楼高大宏伟,雕梁画栋,堂舍华丽,灯屏锦幛。中秋可赏月,元宵节时,在高楼上可望见城中万家灯火。
元夕今朝,喜春风才到,臈雪仍飘。
正是连天灯火,满地琼瑶。
楼高宝泽,望朱栏、迥出云霄。
画堂里,灯屏锦幛,一派笙箫。
不是山翁好事,要与民同乐,莫负良宵。
况有贤明太守,楚楚英僚。
太平歌吹,这风光、无福难消。
齐祝愿、吾皇万寿,万方玉烛和调。
宝泽楼前明烛,琼恩堂后焚香。
金盘瓜果侑瑶觞,等待团圆月上。
端拜广寒仙姊,遥瞻北斗星皇。
朱颜不改寿年长,更愿麒麟早降。
历史上的宝泽楼,其下有忠礼书院,即今信江中路大公厂附近,绝非在当今解放河的河面上。据说,夏言府邸修建数年,众多工匠们在附近搭建工棚居住,工程结束后,便留下了“大公厂”这个地名。大公厂今已成为密集的居民区。
在府城护城河西岸,夏言府邸东面,有大片空地与湖沼。夏言回上饶定居后,便在他的府第和湖沼之间建起了一座庞大的园林,取名“白鸥园”。
夏言将自家花园取名白鸥园,颇有深意。古人以鸥鸟之盟或鸥盟,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真诚相处。而官场险恶,明世宗用人“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夏言虽有才干,也历经了皇帝“三逐三召还”,曾三次被刚愎自用、喜怒无常的皇帝革职、罢官,又三次被召还,去留全凭皇帝一时之念。官员动辄遭受无妄之灾,稍不留心就身死道消,明朝首辅能落个好下场的极少。夏言为人正直,位高权重,但伴君如伴虎,作为皇帝身边的一品官员,上疏朝谏或言行稍有不慎,随时会招致灭顶之灾,实属不易。
白鸥园建成后,夏言时常邀些志同道合的官员和文人骚客到园里赏景,饮酒作诗,“今朝一身明主赐,野堂得共白鸥闲。”“更着茅亭修竹里,独将晚节送年芳。”以诗言志,夏言是想以白鸥园作为安老之地的,但他再次被皇帝召回时,残酷的官场斗争却令其客死他乡,他最终没能回到白鸥园。
当年白鸥园的所在,清同治版《上饶县志》上有简单介绍:“白鸥园在城西泰安坊,明嘉靖癸卯(1543),大学士夏言建。”据考察,400多年前的白鸥园,遗址大概在信州古城西门外的后田畈一带,占地数百亩,规模很大。园子东濒护城河(今赣东北大道),南临信江,北至天津桥(今庆丰路),西连夏言府邸宝泽楼(约在今信江中路大公厂一带)。白鸥园中有八角塘、蓬莱小阁、环漪亭、水云轩、横翠亭、赐闲堂、晚节亭、醉春台、宫恩庄、望宸楼、濯缨处、停桡处等十三处胜景。
读夏言所作《白鸥园自咏》凡十四首诗及与友人所和诗词,可知夏府和白鸥园建筑宏伟,亭台楼阁水榭,错落园中,花繁叶茂,景色非常幽美。夏言时常与家人、友人宴游园中,写了许多寄情山水、赞美园景的诗篇。
自辟池园伴白鸥,
风烟如为野翁留。
扶筇百步回看近,
丹桂堂连宝泽楼。
扶筇,即主人拄着竹杖,行至百步回首,丹桂堂与宝泽楼的连片建筑群似在近处,可见规模宏大。
丹桂堂前红药绽,蔷薇月桂都开遍。
时对芳丛开小宴,呼酒满,花枝不让佳人面。
池上春来尤可羡,深红浅白花撩乱。
袅袅绿杨垂夹岸,人不断,不须更觅看花伴。
濲水偶逢,西湖久客,今日君来。
喜锡杖能携,破除烦恼,荷衣初制,摆脱尘埃。
八角池边,白鸥园上,一曲春词对客裁。
念林翁,似山阴野客,兴尽船回。
城南有个茅斋。爱竹里、柴门临水开。
更细路穿松,最宜踏雪,小桥跨涧,偏称观梅。
王氏堂槐,宝家庭桂,一任天公为我裁。
且约君,向武夷九曲,长笑徘徊。
对常年出入皇宫园林、见多识广的夏言来说,白鸥园的亭台楼阁,还缺少水景的润泽,于是他又利用城北带湖之水流经后田畈水系的有利条件,开挖西门外的无名池沼,将其整修成景,引入活水,新开水景八角塘。又在塘边栽花种树,水中置小船,便于客人来时坐船游赏景观,以增添白鸥园的雅韵乐趣。八角塘从此成为白鸥园中一大胜景,池旁古木参天,修竹夹径,碧翠掩映,景色清幽。
夏言将这口塘整修成八角形,推测或与其家乡贵溪上清宫道教的八卦图有关,因明世宗好道。后人因此在八角塘附近建“太上老君庙”(上饶人俗称太极宫)。八角塘的流水与太子庙后面的陂塘相通,最后流向城西后田畈的小涧,进入信江。
八角塘因为引自活水,故而水光潋滟,澄碧明澈。塘中荷叶田田,绿波荡漾,深得夏言钟爱,他常与宾朋家小泛舟水中,游兴盎然。在《白鸥园自咏》诗集中,有几首均是咏园中水景的。
旁舍新开八角塘,
往来身在水云乡。
绿波胜有西湖意,
与客时时泛一航。
画航箫鼓发横塘,
罢酒中流兴未央。
且暂停桡临水曲,
环漪亭上更持觞。
临水阁,倚风轩。细雨熟梅天。
一池新水碧荷圆。榴花红欲燃。
薄罗裳,轻纨扇。睡起绿阴满院。
曲阑斜转正闲凭。何处玉箫声。
“治提遮草看花去,隔岸频教送酒来”(题水云轩);
“小阁卷帘临绿水,神仙未必胜闲人”(题蓬莱阁)。
夏言新开了八角塘后,理应“小阁卷帘临绿水,神仙未必胜闲人”,“独将晚节送年芳”,在白鸥园里颐养天年。虽然他尽忠报国之心尚未退去,也时时想起“内人曾受两宫恩,敕赐黄金劳至尊”,“梦中长侍君王侧,不省还乡已二春”,但明世宗朱厚熜反复无常的罢与召,令夏言身不由己,无法真正地安身立命。在被召还之前,他其实早已是惊弓之鸟,自知难逃厄运。嘉靖廿四年,朱厚熜为制衡严嵩,又重新启用夏言,官复原职,夏言只得又离开自己精心营造的白鸥园和八角塘,再次踏上坎坷的官宦仕途。嘉靖廿七年(1548)十月,终被严嵩等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享年67岁。明文学家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二》中记载:夏言“三逐三召还,再下狱即死西市。本朝二百余年,宰相蒙殊眷又罹极法者,惟夏一人而已”。
夏言是明代唯一位极人臣而又被冤杀的首辅。死后归葬信州,葬于信州区秦峰镇五石村莲花山。
信州区秦峰镇五石村的莲花山夏言墓
夏言临终前,将诸事托付给唯一的女儿女婿,因无子嗣,其府邸宝泽楼沦为官用。据明史《夏言传》载,夏言的小妾怀孕后,他的妻子苏氏因嫉妒而令其改嫁,后来妾生下一子,夏言死后,长得很像夏言。苏氏将妾生的儿子接了回来,长到即将当官的年龄,他却突然病死了。19年后,穆宗皇帝虽给夏言平反,但夏家府邸和白鸥园早已荒芜颓败,美景不再。值得一提的是,其外孙吴莱后来官至光禄署丞,因其外公的缘故,告退后也迁至信州居住,并且继承了夏言喜建园林的爱好,在白鸥园之北修建了明代著名的园林——集胜园。这座园林与白鸥园风格不同,集世间奇巧于一园,以山、洞、壑、池、桥、廊、石见奇,有“冰山雪洞”等景致。现在的信州庆丰公园,即为当年集胜园的一部分。
据《夏氏宗谱》记载:夏言死后,府邸曾长期为官府据有。因年久失修,有的已破败倒塌,余下的也是“瓦衣成树”——屋瓦上的苔藓已经长得像树一样了,院里杂草丛生。曾经风光旖旎的园林,长期无人打理,逐渐荒芜颓败,一片凄凉景象。至清康熙初年,夏言府邸包括白鸥园一带庞大的建筑群,仅剩两座书院尚存。此后这片建筑先后充当过粮库、考棚等。至民国时,夏言府邸及其房屋建筑已了无踪迹。
到20世纪80年代,当年白鸥园遗址上的大片空地,已经变成了原上饶市商业局煤炭公司的露天大煤场和一家煤球厂。
1990年,原上饶市财政局和市工商局共同投资1655万元,在煤场及煤球厂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处大市场,后被命名为白鸥园商场。商场占地面积9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1300平方米,7层钢混框架结构,1992年10月21日竣工开业。大厦落成暨白鸥园商场开业时,上饶市首届金秋商品交易会盛大举行。省、地、市各级领导,国内外客商,还有一些周边县市来宾,共计1000余人参加开幕式。众多百姓闻讯前来参观或购买商品,崭新的白鸥园商场人山人海,连续几天挤得水泄不通。
据调查,商场分几层同时开放经营,1层与2层各5600平方米,有636个摊位。3层以上有副楼5层,以娱乐、写字楼为主,一度还曾设儿童娱乐园、歌舞厅、旱冰场、台球室等。底层为停车场,1997年曾改为皮革制品专营市场。这座以历史名园命名的“白鸥园商场”,成为一个集商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白鸥园商场后来也带动了解放路及周边商铺的兴起,成为全市最繁荣的新兴商业区。由于地段的优越,现在仍然是信州区商业密集旺盛的黄金地域,是市民经常光顾的商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白鸥园败落后,园中名胜八角塘也随之湮没。原先古树参天、花木环绕的八角塘,因树木被砍光,白鸥园亭台楼阁墙垣的坍塌,天长日久,曾经水光潋滟、波光浩渺的八角塘逐渐淤塞,水面大大缩小,变为一潭死水。后人在此填土石,陆续在塘旁建了一些民宅,日积月累,部分地方便成了石煤碴墩和垃圾堆。至民国初年,八角塘的范围大致为:南起现在上饶市总工会家属宿舍(原为上饶市工人俱乐部旧址),北至今胜利巷,东、西两侧以内,即今上饶市八角塘中心集贸市场。
旧时,八角塘附近有条“相府巷”,因邻近夏府遗址而名。新中国成立初只有1米来宽。1951年8月,政府拓宽街面,命名为新建路。新建路建成后,因离汪家园较近,郊区的菜农或菜贩子逐渐集中到这条路上。汪家园农民大多以种菜卖菜为生。过去信州人有句口头禅:“汪家园脚篮三日不上岸,街上人就要掘盐罐。”这是指渡口的胜利大桥还没建成时,一遇到信江河涨大水,汪家园菜农的蔬菜过不了河,进不了城,城里人就没新鲜蔬菜吃了。当年菜农盛装蔬菜用的是一种竹编圆簸箕,俗称“脚篮”。以前菜农都是挑着满满一脚篮的各种新鲜蔬菜,走街串户、街头巷尾高声叫卖,非常辛苦。1955年8月,市商业管理局让菜农集中到新建路八角塘的一块空地(今市总工会和工人俱乐部后面)卖菜,慢慢自然形成了一个露天贸易市场。沿新建路摆摊设店的也慢慢多起来,麻子粿店、年糕店、越剧团、京剧团、工人俱乐部、市总工会、市公安局、西市街道办事处都在此建起来。天后宫小学、徽州小学、道塘街小学也都在附近。有人甚至称新建路是饶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文化中心。
1956年底,饶城第一家中心菜场在八角塘遗址上建起来了,占地约2100平方米,被命名为八角塘露天农贸中心市场。百姓习惯称其“斗(大)菜场”。自从有了中心菜场,卖菜人免了许多辛苦,买菜人也不需东奔西找,可以在一个地点任意挑选还价了。
到1957年10月,政府开始为菜贩修建摊位摊点328平方米。最初顶部还是盖箬篷。1959年,上饶市贸易公司蔬菜部在八角塘设立水产门店,经营鲜鱼销售业务,兼销海水产品。1985年底,八角塘菜市场面积扩展至4142平方米。经营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豆制品、肉制品及其他副食品。市工商局要求推行净菜上市,并且禁止用稻草绳捆扎蔬菜。1991年,江西省电影制片厂到八角塘拍摄《净菜上市好处多》的科教片。1993年2月,市工商局牵头改造破烂不堪的八角塘菜市场,投资400万元,将其改造为占地面积12225平方米、集商品住宅楼与市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室内市场,它成为上饶最大的蔬菜副食品市场。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八角塘一带变化越来越大,由过去的空旷洼地,渐渐发展成为高度密集的居民贸易小区,从垃圾场变为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八角塘,这个由明朝首辅大臣开创的历史名胜,历经近500年的岁月,“池上月明何处?”当初的景观胜景早已无迹可寻,逐渐演变为成一个崭新的现代都市菜场。但它的名字,却永远留下了历史曾有过的风光。
(作者简介:汪增讨、商建榕,上饶市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