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广信推官黎士弘的生平及书法

郑文卿 李胜豪

上饶、鄱阳是广信、饶州府治所在之地,是赣东北的文化中心,出于本地的书画家既多,而历代来此任职的官员,也多为著名的书画家。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见于方志所载,而他们的书画艺术作品,或被镌刻于碑版,或被地方士人所珍藏,流传后世,成为上饶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士弘信札

谈到清初时期的广信推官黎士弘,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一则因其功名不甚显赫,仅以举人授官;二则因清初的广信府屡遭兵燹,荒芜日久,事迹自然比不上在承平之地更广为流传。然而黎士弘的诗才早年在汀南便颇有名气,他在主事玉山的六年间,因为政清廉且功劳卓著而广受民众的称许,对黎士弘生平的钩沉,和对其诗文、书法的探究,也是对信州文史的一段补苴与充实。

黎士弘(1618—1697),字媿曾,福建长汀人,生于万历四十六年,卒于康熙三十六,享年八十岁。黎士弘自幼聪慧过人,终其一生,嗜读不衰,于书无所不窥,“负岸英姿,自为孤童,即能读等身书,嗜声诗,又不好繁艳谐语”“凡经史百家过目成诵而又遂于八大家之文,手录丹黄,堆盈几案,诗赋词章无不操笔立就”尤喜李贺和王勃。黎士弘的好学,应得益于其先辈的教导。其少时跟从其叔黎振三学习,同时他的文学素养的形成还得益于其老师以及与众多文人的交往,虽然他们的文学成就与那些大家相比稍微逊色,但他们在当地是著名的文人,是当地文坛比较活跃的人物。崇祯五年,拜李世熊为师,还于崇祯九年和其弟学于佩韦吴先生,在其十七岁时做《百鸟纪》,漳南道冯之图称之为“汀南异人”,而在见曾弗人时做《兰与兰语》,曾弗人大喜,称之为“汉魏之苗裔”。在顺治元年和其弟读书于佛祖峰,并且写下大量的诗歌。在其交往的人中,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周亮工。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黎士弘与周亮工关系甚密,其《哭周栎园先生》四首,其四云:“受公三十年知遇,敢于寻常客座俱?秘地文章分稿读,通家子弟得名呼。”可见周亮工对黎士弘赏识有加。

在此期间也充分表现黎士弘办事能力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这对他以后为官起到重要的作用。明代实行卫所制度,而汀州属于河州卫左所。永乐时赣南信丰县周三叛乱,汀军前去平叛乱。乱平之后,官府将叛民的田地给了军户,岁收田赋定额,交由汀州府库,而军户把这些土地租给别人,到时收租。由于没有文化,军户与佃户之间没有立文契,只凭信物来收租。日久之后,军户把信物给丢了,并且加上路途遥远,军户往往委托别人收租,遇到奸诈的收租人,军户往往收不到租,而官府却催得比较紧,因此许多军户不得不卖妻卖儿女。这一弊病从明一直延续到明末,士弘承父命到虞州请于虞都御使林一柱,以左所额征屯粮经从信丰起征坐抵,林一柱念士弘名,随檄信丰县径微抵,三百年害随解。

黎士弘十四岁时即崇祯四年补为博士弟子员。崇祯十四年,黎士弘开始参加考试被拔为第一,似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因黎士弘的父亲过世,再加上朝廷的更替,不能参加科考。顺治三年学使闵公按试复拔为第一,进国子监,自此涉大江,走青齐幽燕,交一时明公。顺治十一年顺天乡试中举人,顺治十二年曾选为推官,但是黎士弘没有接受,而在顺治十五年的会试中则名落孙山。康熙元年,黎士弘被授予江西广信府推官。黎士弘为官清正,操守狷介,不受一钱执法不挠,锄豪强,扶植良善,纠举有司之贪,故江西有黎则生之谣,受十三郡狱牍,脱无罪者百人。属邑玉山战乱后,城中草深三尺,居民三十家。黎士弘立学建治,招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邑顿成乐土。由于政绩突出,在康熙七年以栽缺补永新知县。“永新县在万山中,号难治。士弘与民休息,化梗还淳,月集诸生分题课艺,士风一振。境有虎患,文心告,虎为屏迹,民称黎青天。摄篆各邑,革弊除残。”据《永新县志》载:“士弘治民慈而能断政……去之日,父老弟子泣送不忍别,为立讲堂,刻去思碑。”

由于黎士弘在永新政绩突出,被举为廉卓第一,于康熙十一年,擢为陕西甘州同知。在甘州他严饬衙所和辑兵,奏请抚军罢旧丁额,微征数百两,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尊敬。他以廉卓第一,于康熙十三年擢为晋江甘州知府。在他赴任的路途中,适逢吴三桂起兵造反以及西北的王辅臣叛乱,因黎士弘在甘州深得老百姓爱戴,被擢为洮泯道副使。王辅臣攻下各邑,兰州失守。黎士弘提出“镇兵云集,必一事权言于巡抚”,“恢复河东,非用河西之兵不可,用河西之兵,非责之提督不可”的策略,奏请张勇为将军,节制诸镇。为保证军队粮食的充足,他积极动员当地的官绅捐助。他不仅为将领出谋划策,还处理日常的事务。“及复兰州,先大夫兼摄臬篆。日则辇画军机,夜则判理刑狱,案牍如山,片言立断。”康熙十五年,宁夏营将叛杀提帅,镇城危急,黎士弘被改为镇守宁夏。他到了宁夏之后,严防守,安反侧,同时请求免除逋粮七万五千余石。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人心才安定下来,这为以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在反攻时,他积极提供物资。因此康熙十六年追叙平叛功绩时,晋为陕西布政使司并且追封三代。

在黎士弘晋升为布政使参政时,以母老为由乞归。戊午,获准辞归。归家之后,筑溉本堂于城西。这二十年里,在溉本堂里读书写诗,与朋友相互唱和。在家里教育子孙,极享受天伦之乐。他闲居期间,仍然关心百姓疾苦,他的好友潘耒曾赞其“于官为廉吏,于国为劳臣,于乡为长德。”可谓其一生的写照。

孟子谓“知人论世”,了解黎士弘的生平,对其诗文、书法也会有深刻的理解。黎世弘毕生著作颇丰,虽部分未得付梓,但从《托素斋诗文集》《仁恕堂笔记》等著作中亦可窥其端倪,然而墨迹于今流传甚尠,片纸寸缣亦当予以重视。近年拍卖所见的《致汪楫手札》,较为可靠的仅有由《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所著录的沈俊《山水册》中的一开题跋,现不妨以之为参考,整理内容如下:

“沈君晚年客信州,留笔墨颇多,好事家口之不置,初夏,于西昌见其便面,数笔以为平平耳。及秋中,过信州,乃得其长卷大幅,始叹为非偶作者。今子庄出此册相示,更觉清和明媚,顿改旧观,殊悔向者坐西昌三月,失于把臂也。因忆阎立本见张僧繇画,初以为滥得名,久则坐卧三日,不忍释去,古今虽殊,情事岂不相同哉?壬寅腊月一日,长汀黎士弘书。”

此题跋作于康熙元年(1662),即黎士弘甫任广信府推官的那一年,上述提及了黎士弘与册页作者沈俊和上款人子庄之间的翰墨交往,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沈峻,字坦若,号弘高、太虚道人、江苏苏州人,寓居上饶有年。工山水、书法,尤精于摹古,颇得元人法度。所交皆一时名流。上款人子庄则是明末著名的藩王之裔朱容重——朱议渧,更名容重,字子庄,奉国中尉,国变后混迹尘市。能诗工书画,善画兰竹小景。居蓼洲,四方之士游豫章者,不得其笔墨以为阙,造请无虚日。

值得一提的是此册的其余题跋者有四位明末清初江西籍的官员(其中三位且为明末进士),他们分别为:一、李元鼎(1595—1670),字吉甫,号梅公,江西吉水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光禄寺少卿。降清,两为兵部侍郎。罢归后,凿池筑室,与远山夫人朱中楣倡和其中。著有《石园全集》等。二、文德翼,字用昭,江西九江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入清即归隐不仕。其人品清逸,学问颇博,著有《雅似堂文集》及诗集等。三、朱徽(1601—1660后),字子美,号遂初,江西进贤人。天启辛酉与兄健同举于乡,崇祯辛未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顺治元年,以原官升都给事,后转陕西固原兵备道副使,与龚鼎孳友善,有《测蠡草》等。四、曾弘,晚号石屋老人,江西吉水县人。顺治四年,任广东岭东海防兵备分巡道。另两位与黎士弘同为外籍宦游者分别是:一、陈上善,字玄水,江南嘉定(今上海)人,清代篆刻家,擅长治印。二、倪粲,字闇公,号雁园,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康熙六年(1667)中举,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倪粲中榜,为一等二名,官授翰林院检讨,曾受荐修《明史》。

可见此册题跋者多为明末遗民,入清后或隐或仕,人生轨迹也各自分道扬镳。然而,他们在明藩裔朱容重的的感召下,或出于对艺事的热衷,或出于相互间的交情,都纷纷参与了这次不可多得的翰墨雅集,在清初敏感的政治氛围之下实为不易。前面提到过,黎士弘在十四岁即崇祯四年时补为博士弟子,即使入清后出仕,也无法轻易磨灭对前朝的情感,尤其与早岁时师友间,如方以智、上官周、周亮工、潘耒、等建立起的友谊,更是伴随其一生。适逢康熙元年,也就是黎士弘授信州府推官的那年,新朋旧友晤于一堂,闲扶短策,小聚清欢,并于前朝藩王朱容重的激赏的山水册中题下各自的跋语。这不啻为黎士弘交游及其艺术趣味的一次见证。

纵观此题跋,黎士弘的书法行隶结合,古拙硬朗。结体欹侧近李北海,横竖间运笔颇存隶意,捺笔又带有章草的遗风,与八大山人、黄道周等人的小楷气息相类,是典型的明人书法风格。联想起黎士弘为官的清廉正直,操守狷介,和这种外相朴拙而内含筋骨的书风或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据《闽画传》中的记载,黎士弘“少时学画兰,继从新安江天章学画山水,好古书画,一见立别真赝。晚年抚凡临摹,笔更遒劲。”可知他在政事之余,对书画艺术方面也是颇为着意的。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书法运笔的细节里,具备着丰富的与传统对接且融合的元素。扬雄曰“书者,心画也”,在欣赏这位信州的父母官不可多得的书作的时候,我们更希望能怀想着他的生平,透过质朴的点划,去瞻仰那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士人情怀。

黎士弘书法

(作者简介:郑文卿,上饶市博物馆副馆长,文博馆员;李胜豪,上饶文献学会理事) FR+3PVKPiVmpaYzhvnbbxZugF7qFav9UdkCyqo67OdeMSFxJPa88ghKXp71xPW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