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莲花不可见 莲子心独苦
——辛弃疾与《哭㔶十五章》

汲军

大凡词人都是性情中人,都有浓烈的思想情感,辛弃疾尤甚。他不仅有强烈的对家国君王的情感,也有真切的家人亲友情感。辛弃疾这种细腻的家人亲友的情感,在他为爱子辛㔶所写的诗词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一、关于辛㔶

2006年以来,在辛弃疾的研究资料中有了新的发现,铅山县稼轩乡期思村出土了《有南雄太守朝奉辛公圹志》,这位辛公是辛弃疾之孙辛鞬,也是辛弃疾第三个儿子辛桠的长子。另外在江西抚州的辛氏后裔也出示他们收藏的《菱湖辛氏族谱》。两个资料互相印证,弥合度很高,也证明了它们对辛弃疾历史资料的记载的正确,于是对辛弃疾的家庭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新资料,对稼轩词中所涉及的有关家庭、家人、家族的词作,又可以有新的解释。

辛弃疾南渡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庭,据《菱湖辛氏族谱》与《有南雄太守朝奉辛公圹志》我们可以考证他的家庭成员:

首先是辛弃疾的妻室:据辛乾林先生所提供的《菱湖辛氏族谱》中有《济南辛氏宗图》《稼轩历仕始末》以及铅山、辜墩、菱湖及其余各地辛氏后裔的名录和小传,其记载起于宋代,迄于近世。在《济南辛氏宗图》中,分为《源流总》《密州位》《京师位》《郑州位》《福州位》《莱州位》《东京位》《东平位》《济南位》和《期思位》十部分。在《济南位》(又称《陇西派下支分济南之图》)中涉及辛弃疾及其夫人的有如下记载:“第六世,幼安公,讳弃疾,行第一,号稼轩。宋绍兴十年庚申五月十一卯时生。开禧丁卯年九月初十日卒。葬洋源。室赵氏,再室范氏,三室林氏。”而在《济南之图》之后,《族谱》又载《济南派下支分期思世系》有关辛弃疾生平的记载,在“开禧丁卯年九月初十日卒于正寝”之后,有“初室江阴赵氏,知南安军修之之女孙,卒于江阴,赠硕人。继室范氏,蜀公之孙女,封令人,赠硕人。公与范硕人俱葬本里鹅湖乡洋源,立庵名圆通”。增加朝廷对赵氏夫人与范氏夫人的封赠,文中没有林氏夫人的记载,大概是因为没有封赠的原因。

而据辛更儒先生考证,该谱是宋代所作,其中如《济南辛氏宗图》也应该是辛弃疾所编撰。

2006年铅山期思出土了《有南雄太守朝奉辛公圹志》的碑石,其中对其祖辛弃疾的记载:“祖弃疾,故任中奉大夫、龙图阁待制,累赠正议大夫,妣硕人赵氏、范氏。”有赵氏、范氏的封赠,也没有林氏的记载。

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辛弃疾有过3位夫人:赵氏、范氏、林氏。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林氏的记载,为什么林氏没有封赠,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关于辛弃疾的子女:据族谱记载,辛弃疾生子九,生女二,如下表所示(其中母亲一栏为笔者分析推测所增,因辛㔶早夭,族谱中将其列为最后):

辛弃疾家庭子女详表

据上所知,辛弃疾在南渡之前已与赵氏完婚,并在20岁之前已经为人父了,可以确定的是赵氏生有2个儿子:稹、秬。但是辛弃疾从20岁之后一直到36岁左右才再次得子,其间相隔16年。原因是赵氏去世,续娶范氏。可以确定的是范氏至少生了3个孩子:㔶、 、稏。范氏过世之后,再续娶林氏。可以确定的是辛弃疾最小的儿子褎应为林氏所生,其时辛弃疾已经65岁,这无论当时或是今天都应该视为奇迹,也属老年得子。

辛㔶是辛弃疾的第三个儿子,在辛弃疾的诗词里涉及他与辛㔶的关系的有两首:

1.《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这是词人为儿子铁柱祈福所作。在辛弃疾诗作《哭㔶十五章》中有“汝方游浩荡,万里挟雄铁”句(详见后文分析),可以知道铁柱与辛㔶应该是同一人,铁柱是辛㔶的乳名。

而从词中也得知,辛㔶并不是最小,其下还有妹妹辛潭,其上有哥哥辛嵩。从取名来看,辛弃疾是以出生地来取名的。根据辛更儒先生的分析,辛嵩应该是辛弃疾第二子辛秬,辛秬生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当时辛弃疾正跟随祖父辛赞在河南开封尹任上,而嵩山也在河南境内,辛弃疾为其子取名为“嵩”。潭妹应该是族谱中的辛 ,是淳熙六、七年(1179、1180)辛弃疾官居湖南时所生,以潭州地名命名辛潭。那么辛㔶应当是淳熙二、三年间(1174、1175)辛弃疾任江西提刑,在赣州平息茶商赖文正时所生,所以取名为辛㔶。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贬谪而定居于带湖,致力于力田农耕,将子女的名字都改为禾旁。因辛㔶去世较早而不曾改名。

从这首词中所叙述的事件是辛弃疾为辛㔶驱邪祈福。“灵皇醮罢。”灵皇是道教的仙人,在《云笈七签》中有灵皇记载,灵皇为灵凤之子,开光元年,元始天尊赐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号。在当时的民俗中灵皇可能是儿童的保护神。看来辛弃疾是请了道士设坛做法事,原因是因为铁柱有惊厥的毛病,估计求医问药效果欠佳,所以用了打醮的方法。“试引鹓雏花树下。断了惊惊怕怕。”“鹓雏”:在中国传说中是与鸾凤同类的鸟,用以比喻贤才或高贵的人,此处应该是指辛㔶,将他引自于一些吉祥辟邪的花木之下,求花木之神护佑,可以断了易受惊吓的病根。“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希望铁柱耳聪目明,与自己的哥哥妹妹不犯冲、更相宜。“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苏轼有《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辛弃疾不同的是既希望无灾无难到公卿,还希望铁柱日日聪明。

辛弃疾对辛㔶特别疼惜是有原因的。20岁左右的辛弃疾与赵氏育有两个儿子,但因为在动乱的战争年代,也因为比较年轻,可能不是十分尽心,所以早期没有见到辛弃疾有关对儿子的诗词。但在赵氏过世以后,辛弃疾再与年轻的范氏结婚,辛㔶是辛弃疾与范氏的第一个儿子,而辛㔶与前面的赵氏所生的二哥辛秬相隔16岁,也就是说,辛弃疾16年后于36岁左右才得了辛㔶,可谓中年得子,此时的感觉应该与青年得子完全不一样,年纪越大越疼惜小辈是人之常情。而当时辛弃疾在赣州任上灭了茶商赖文正,为朝廷建了大功,尔后仕途一路顺风,仕途环境与心境与前也不一样了。当然也因为辛㔶最聪明,身体也最为孱弱,这也是得到父亲特别宠爱的原因吧。

2.《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

稼轩日向儿童说,带湖买得新风月。头白早归来,种花花已开。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见说小楼东,好山千万重。

这首词写于湖南任上,此时已是淳熙六年(1179)之后,辛弃疾刚买下带湖。词中的儿童就是辛㔶了,而在辛㔶之上的两个儿子,此时已经二十出头了,自然不是儿童了。而淳熙二、三年(1175、1176)生于赣州任上的辛㔶此时才四五岁,自然是儿童。可见辛弃疾将带湖置地与新居规制,将想归隐的打算,经常与四五岁辛㔶叙说。其实此时的辛㔶也许并不懂得什么是“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但是词人与不谙世事的辛㔶来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忧思,可见辛㔶成了辛弃疾的倾述的对象,成为精神上的一位交流者,尽管这样的交流可能是辛弃疾一厢情愿的,但也见辛㔶在辛弃疾精神生活中的位置。

二、《哭㔶十五章》

辛㔶患病而亡大约在淳熙十年(1183),在定居上饶的带湖初期。痛不欲生的辛弃疾,写下了《哭㔶十五章》:

我们逐章分析辛㔶的早逝对辛弃疾的打击,也可以读出辛弃疾对辛㔶的舐犊深情:

《哭㔶十五章》

其一

方看竹马戏,已作薤露歌。

哀哉天丧予,老泪如倾河。

辛㔶夭折年龄为7岁左右,李石《续博物志》:“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辛㔶正是竹马戏的年龄。《薤露歌》是丧歌。薤露是指薤叶上的露水,喻生命的短暂。崔豹(晋)《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辛弃疾用挽歌《薤露歌》为辛㔶送葬,也是感慨辛㔶的生命的短暂。同时《薤露歌》也是成人丧礼的挽歌,辛㔶用的是成人丧礼。“天丧予”意思为“老天要我的命啊!”这是出自《论语先进篇》:颜渊死了,孔子极为悲恸,连声呼喊“噫!天丧予,天丧予!”“老泪如倾河”,写出了辛弃疾泪如雨下的痛苦情状。

开首一章就被辛弃疾丧子的巨大悲痛所笼罩。

其二

玉雪色可爱,金石声更清。

孰知摧轮早,跬步不可行。

“玉雪色可爱,金石声更清”,是写辛㔶玉白色的皮肤非常好看,声音尤如金石器乐所发出,清脆悦耳。“孰知摧轮早,跬步不可行”,摧轮:车轮被摧,车不能行。原打算积跬步、行千里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行。这一章写出了辛㔶的肤色、声音,写出了自己曾对辛㔶寄予的行千里的希望落空。

其三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

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此章意谓虽然辛㔶是儿童,但是他已有高远的志向。“送汝已成人”是指用成人的礼仪来安葬辛㔶。看来辛㔶的葬礼是很隆重的,所以前面有“已作《薤露》歌”句,《薤露》送王公贵人的丧歌。

其四

他年驷马车,谓可高吾门。

只今关心处,政在青枫根。

“他年驷马车,谓可高吾门”是指曾希望辛㔶长大时能大展宏图,光耀门楣,家门建成能通过驷马大车的高大门闾。“只今关心处,政在青枫根”,青枫根是传说中的逝去的人居住的地方。此章写出了辛弃疾对辛㔶未来光宗耀祖希望破灭的痛苦。

其五

糊涂不成书,把笔意甚喜。

举头见爷笑,持付三四纸。

此章写出了辛㔶的憨态。他兴高采烈地胡乱涂鸦,还拿着三四张涂鸦作品,得意地给父亲看。

其六

笑揖索酒罢,高吟关关鸠。

至今此篇诗,狼藉在床头。

“笑揖索酒罢,高吟关关鸠”也是写辛㔶的憨态。辛㔶开始学《诗经》了,他给父亲背诵《雎鸠》篇,要父亲奖励酒喝。“至今此篇诗,狼藉在床头。”辛㔶读过的诗经篇章,还散乱在床头。此章写辛弃疾睹物思人,曾经辛㔶的天真活泼更衬托了今天家庭的凄凉。

其七

汝父诚有罪,汝母孝且慈。

独不为母计,仓皇去何之。

四句的意思是:就算你的父亲真的有罪,可是你的母亲对上孝顺对下慈祥。你为什么不为母亲着想,匆匆忙忙就离开了。此章辛弃疾从因果关系上想不通辛㔶离去的原因,他以为这种报应,不能发生在妻子范氏的身上。

其八

泪尽眼欲枯,痛深肠已绝。

汝方游浩荡,万里挟雄铁。

“泪尽眼欲枯,痛深肠已绝”,写的是辛弃疾夫妇失子后的痛苦状态,“汝方游浩荡,万里挟雄铁”是写辛弃疾想象辛㔶此时却在广阔旷远中游荡。万里挟雄铁,是指辛㔶,因为辛㔶的小名是铁柱。此章父母的悲痛欲绝与辛㔶的万里浩荡又形成一个对照,更显父母悲怆。

其九

中堂与曲室,闻汝啼哭声。

汝父与汝母,何处可坐行。

此章写出了父母悲痛之时的惶惑,感觉到在中堂、曲室,家中处处都可听到辛㔶的哭声,无处可以避开。

其十

从人索莲花,手持双白羽。

莲花不可见,莲子心独苦。

前两句写从前辛㔶的调皮可爱,向人家索要莲花,两手持着白色的莲花就像展开双羽,憨态可掬。后两句写今天,当年的莲花已经不见,辛㔶一去不返了,独独留下词人夫妇疼惜儿子的内心苦楚。莲子是谓“怜子”。

其十一

足音答答来,多在雪楼下。

尚忆附爷耳,指问壁间画。

此章也是回忆,雪楼是辛弃疾宴请宾客的场所。辛弃疾在雪楼恍惚间听到辛㔶的足音,就回忆起辛㔶附着自己的耳朵,问壁间的图画的往事。

其十二

我痛须自排,汝痴故难忘。

何时篆冈竹,重来看眉藏。

“我痛须自排,汝痴故难忘”。词人知道这样的痛苦只有依靠自己来排解,但是这样的排解是非常困难的,自己难忘辛㔶的憨痴可爱。“何时篆冈竹,重来看眉藏。”篆冈是带湖的一个小山岗的名称,辛弃疾有词《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眉藏”就是迷藏,什么时候篆冈竹林还能看到捉迷藏的父子俩。可见“眉藏”是昔日他与辛㔶在里常做的游戏。以竹林见证当年的快乐,也以竹林不能再见当年景象而遗憾,这样的写法,更体现了词人的伤感。

其十三

昨宵北窗下,不敢高声语。

悲深意颠倒,尚疑惊著汝。

此章也可以对应《清平乐·为儿铁柱作》中铁柱的“惊惊怕怕”的毛病,可以证实辛㔶就是铁柱。而在平时的日子里,辛弃疾在辛㔶居所的窗户下,也是一直轻声细语,怕惊吓他。也说明词人失去爱子后自己的神思恍惚。

其十四

世无扁和手,遗恨归砭剂。

嗟谁使之然,刻舟宁复记。

前两句感慨没有名医良药可以医治辛㔶的病症,挽救他的生命。后两句写自己就像是刻舟求剑一样,去寻找辛㔶的踪迹,这其实也是徒劳的。

其十五

百年风雨过,达者齐殇彭。

嗟我反不如,其下不及情。

“达者齐殇彭”:《庄子·齐物论》有“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句,意思年幼夭折的孩子和稍纵即逝的生命相比却是长寿,而彭祖的百岁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这是庄子齐物论、等生死的观点。“其下不及情”引用的是《晋书·王衍传》中的故事:晋朝时期,王衍死了年轻的幼子,十分悲伤。山简前往吊唁,并劝王衍说孩子只不过是“抱中物”,不必如此悲伤。王衍动情地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辛弃疾意思自己做不到像圣人一样忘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只能像凡夫俗子一样,为痛失爱子而痛哭涕流,伤心不已。

辛㔶夭折后,辛弃疾很长时间难以自已,他还有一首诗《题鹅湖壁》,写出了自己的心境:

昔年留此苦思归,

为忆啼门玉雪儿。

鸾鹄飞残梧竹冷,

只今归兴却迟迟。

“啼门玉雪儿”就是辛㔶,《哭㔶十五章》中有“玉雪色可爱,金石声更清”句。辛弃疾以前到鹅湖游玩,想到辛㔶在门口哭着等父亲归来,恨不得早早归家。而今天“鸾鹄飞残梧竹冷”,因为家中失去了辛㔶,冷冷清清,词人连家也不想归去。辛弃疾为排解失子的愁绪,到鹅湖散心,但愁绪却紧紧相随而不能去,于是诗人在墙上题了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三、评价

《哭㔶十五章》是辛弃疾一百多首诗中很特别的一首。辛弃疾的诗是比较规整的,但这组诗从整个情绪与逻辑的结构上看,有些凌乱,有些反复,甚至有些语无伦次。我们从内容的摆布中可以看出:第一章的起势是稼轩词的风格:开句直接抒情,呼天抢地的悲怆之情,十分震撼。第二章写辛㔶的音容笑貌,再抒遗憾之情。第三章写辛㔶的气势与失子的悲情,承接了第二章的思路。第四章也是前句写对辛㔶的希望,后一句写自己的悲痛。可以说前四章的思路基本是一样的。第五章、第六章与前四章有些不同了,两句都是回忆辛㔶过去的生活。而第七章“汝父诚有罪,汝母孝且慈。独不为母计,仓皇去何之”,全都是写自责与悲痛。写到这里从文势上看好像要作结了,但是第八章又起势,重新回到回忆的情绪中来,前句写父母的泪眼,后句写想象中的游于浩荡之中的无拘束的辛㔶。第九章又全写父母的坐立无处的痛苦。第十章前句写辛㔶的可爱,后一句父母的伤心。第十一章两句都回忆辛㔶的情状。第十二章前一句写自己的心情,后一句回忆与辛㔶篆岗捉迷藏的情景。第十三章再写自己的痛苦的情状。第十四章开始反思,自己的悲痛于事无补。第十五章自我解嘲,认为自己不是达者,只是凡人,于是有这样不能排解的悲痛。从全诗内容的排布来看,除了开头结尾外,中间部分都是随着自己的情绪与回忆来写,读起来有些零乱。

但是辛弃疾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比较特别,他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排解失去辛㔶的痛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见辛弃疾的创作情景,如第五章的“糊涂不成书”,是见到了辛㔶的留下的涂鸦,才触景生情的;而第六章的“笑揖索酒罢”,也是看到辛㔶遗留在床头的《诗经》而回忆而作;第九章的“中堂与曲室”,是词人坐行于辛㔶生活过的家庭建筑悲从中来的;第十章是在莲池边,回忆当年辛㔶手持双白羽的憨态而写;第十一章是写在雪楼下;第十二章是写在篆岗之上;第十三章“昨宵北窗下,不敢高声语”,是在第二天写前一夜在北窗下的心理。可见辛弃疾的《哭㔶十五章》不是在一个时间与一个地点写成的。正是这样持久的随地随时都能引发的悲痛的诗句,才真切可见诗人十分痛苦的写作状态,而这种写作状态本身就十分感人。而这种痛苦的诗作也是无法事先构思的。

辛弃疾的悼亡的诗、词、文并不多,有影响的如《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读这首词,读者会惊诧辛弃疾听到朱熹逝世消息时的冷静、理性。所以甚至有人怀疑这首词的词序与内容不符,是否两首词混合在一起了。

而在最要好的朋友陈亮去世后,辛弃疾写的《祭陈同父文》,虽然悲痛的情感非常强烈,但是思路十分清晰,情感层次十分清楚,文章结构也严谨。而读《哭㔶十五章》,才能真正了解到辛弃疾那种“莲花不可见,莲子心独苦”的悲怆,也读出了辛弃疾作为英雄的另一面,正如鲁迅先生的《答客诮》所言: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参考文献

[1]《辛弃疾诗文笺注》,宋辛弃疾撰,邓广铭辑校审订,辛更儒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辛弃疾编年集注》,辛更儒笺注,中华书局2015年版。

[3]《有南雄太守朝奉辛公圹志》。

[4]《菱湖辛氏族谱》。

(作者简介:汲军,上饶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教授。) o8IcHJFxpVUkToReFvcFUcOvWwmMvLysUDeQ0j0m0AqcdvSvRJdF9S8B3mpK57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