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雄深雅健 醇美天然
——辛弃疾信州山水词美学探幽

马宾

上饶古称信州,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北部黄山尾闾蟠结在上饶、黄山之间,东部怀玉山脉绵延于上饶、衢州边境,东南部武夷山脉迤逦入赣闽怀抱。发源于怀玉山脉的母亲河信江,汇聚140多条支流,由东向西,横贯信州,奔流入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迹。黄岗山,华东第一高峰;三清山,江南第一仙峰;鹅湖山,儒释道三胜境;灵山,中国道教第三十三福地。大鄣山、铜钹山、大茅山、磨盘山、洪山、岑山等诸山,或巍峨险峻,或婀娜秀丽,不一而足。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流连盘桓。

南宋名将、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就定居信州,信州之铅山成为他的埋骨之地。辛弃疾南归后的前18年,他随宦而居,家无定所。后27年除了入仕为宦居于任所,他居住在信州带湖和铅山瓢泉20余年。让辛弃疾最终择居信州、以之为南归后的第二故乡的原因,除了政治、军事、交通、人文等方面的因素外,信州山水之美或许是影响他抉择的重要原因。朱熹《济南辛氏宗图旧序》中说:“稼轩辛公,其来出济南中州,历诸显任,以安抚旬(甸)宣王命,即得大观山水,察风土之异奇。知土沃风淳,山水之胜举,无若西江信州者,遂爱而退居信之上饶。”纵情山水,是辛弃疾信州生活的重要内容;摹状山水,是辛弃疾对信州山水之美的最高礼赞。

一、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

辛弃疾词中所涉及的信州名胜,有雨岩(词6)、博山(词10)、鹅湖(词5诗1)、黄沙岭(黄沙道,词3)、积翠岩(词2诗1)、灵山(词2)、西岩(词2)、南岩(词1)、云涧(词1)、弄溪(词1)、云山(词1)、清风峡(词1)、石门(词1)、硖石(词2)。除了灵山、鹅湖、博山较为著名、弄溪、云山位置未详之外,其余的名胜多为环绕辛弃疾居所百里之内的、未必名声显赫的小小山水兴盛之地。而信州弋阳龟峰、葛仙山、龙虎山等著名风景区,辛弃疾诗文中未见记有游踪。细细探究,可见辛弃疾对待山水的态度,正如《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一词上片中所记:“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起句破空而来,探寻什么事物能左右作者喜怒哀乐之情。这句词是从《世说新语》点化而来的。据《世说新语》引荆州民谣说:“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原意是说王恂和郗超多智术,能操纵桓温的感情,使其喜、怒。而此处只是借以提出问题,引出下面的叙议。“山要”二句紧承“何物”二字,阐述其喜怒的原因。言山要人来此居住,而人却要山没有意念。如果山没有意念,则和作者之心相同,便能使作者喜欢;反之,则会使作者愤怒。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强烈感情。“恰似”二句写自己闲居以来的思想状况。言其像“哀筝弦下齿”随着人弹奏力度之不同便发出或低或昂或喜或悲的声调一样,自己也随着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而产生“千情万意”,无穷无尽,反复不已,使自己长期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令人愤怒至极。如果抛开词中作者退隐的无奈、对朝政的失望等情绪,单是“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一句,正点明辛弃疾的山水自然观:山水不是外在的,也无所谓名气,山水就是辛弃疾的生活。他在《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也说:“一丘一壑也风流”。这也是中国儒道文化崇尚自然天真的体现:山水是自然、游山观水也是自然,不刻意,不强求,于日常生活中、于细微处体会山水自然之美,以达到自得其乐、天人合一的境界。

辛弃疾在开辟瓢泉时发现一块青苍石壁,赋词两首,也是辛弃疾山水观的明证。

其一《千年调·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这首词借用了屈原《离骚》的词句意象,如“丰隆”“阊阖”“玄圃”“仆夫悲余马怀”等,境界雄浑,意象瑰奇,又颇有诗仙李白“青霓”“明月”的浪漫明媚,此词一出,引得无数读者为之神往,引来观者如潮,而实际不过是一块简单突兀而出的石壁。后来辛弃疾再作一词《临江仙·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戏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从这首词更能明确看出辛弃疾对待山水的态度“相知惟有主人翁”,不在乎名山大川,注重的是自己在山水中的自在自得以及观览中的想象与感受、感发到的山水所蕴含的精神和灵魂与山水自然的交融。

二、雄深雅健,崔嵬掀舞

辛弃疾在信州的山水之间徜徉,沉醉于信州大地的幽深泉林,漫步在细雨星辉之下,他用他如椽巨笔,写出了信州山水或雄奇或娟秀或浪漫或恬淡的种种美好,到今天也能让我们新一代的上饶人体悟信州之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词的上片写灵山的远景全景,雄浑而壮美:群峰如万马奔腾,松林如雄师峙立,松影如龙蛇盘屈,松涛如风雨惊魂。高明的是,辛弃疾在这莽莽苍苍丛山叠嶂的壮阔画面上,以“跳珠倒溅”的惊湍、“缺月初弓”的横桥,重抹了几笔韶秀温馨的情韵。下片则是词人抒写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的感受了。拂晓,在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曙光,山色清明,气象万千。东方的几座山峰,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争相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峻拔而潇洒,充满灵秀之气,就像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那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像司马相如赴临邛时那种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大地,仿佛觉得此中给人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等诸种美的感受,好像在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

齐庵,是辛弃疾在灵山修建的一所茅庐。辛弃疾认为有山必有水,因而他曾试图在灵山筑堰湖(即开凿人工湖)。可见辛弃疾必曾长住灵山,他对灵山之美的感受,与仅仅到此一游的人必有不同。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但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辛弃疾写出了灵山的精神,更是写出了自己的不屈爱国斗志。

《山鬼谣·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在词人笔下,雨岩旁的怪石嵯峨崔嵬,词人并没有具体状写怪石的具体形状,只是将其命名为“太初”,在风雨如晦的夜晚与怪石对酌、与山间精灵“神交心许”,则雨岩的壮丽之美,已然刻印在读者心头。另一首独游雨岩之词《生查子·独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雨岩清溪照影、水云之间回荡空谷清音,虽自谦“非鬼亦非仙”,但将读者带入恍如仙境的拔俗意境,展现了雨岩的另一种美。

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词中有“只应白发,是开山祖”之句,可见辛弃疾是雨岩景观的发现者。雨岩所在,只能查到韩淲《涧泉集十二卷》中诗云雨岩在博山寺旁,亦是一处美名不显的小景致。今日只见博山寺,未知雨岩的具体所在,只能从辛词中想见雨岩动人心魄的魅力了。

三、茅店社林稻花香

如果说辛弃疾词中面对信州的山水,他写山似奔马,写松似战士,寄托着辛弃疾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情怀,那么信州的田园风光,则安放了这位沙场老将的家园梦想。

信州所处,正在鄱阳湖平原与怀玉山脉、武夷山脉的交界处,因此,信州既有山峰的雄奇峻拔,也有田野里的稻花飘香。信州古来气候宜人,几乎没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给了信州人民较为宽裕丰足的生活,也培养了信州人民宽和恬淡的生活态度。历经沙场征战的惊心动魄,目睹了长江以北大好河山的沦陷和南归后被迫陷入朝廷党争的抑郁苦闷,辛弃疾爱上了信州这片沃野。在他的信州词中他反复歌咏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水调歌头·盟鸥·带湖吾甚爱》: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这首归隐之后第一首词,借《列子·黄帝篇》“鸥鹭忘机”的典故,开篇一句发自肺腑的“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作者痛感天地之大,知己难寻,纵盟鸥鹭,不解己意,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辛弃疾是将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借带湖的晶莹澄澈如镜奁的湖水,深藏心底,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是身处信州带湖山水之间所获得的心神俱安的惬意悠然。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小溪、青草,描绘出清新优美的信州乡村场景;再加上人物活动:操着温软呢哝的吴音的白发翁媪,亲热对坐小酌;孩子们各尽其力、各有所乐,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这样恬淡安适的农耕生活,也是辛弃疾所向往的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将信州夏季习见的“风、月、蝉、雀”,巧妙组合成了夏夜的清新幽静,再以“社林、稻香、蛙声”喧闹出丰收的喜悦幸福。这是对信州田园生活的最真实最经典的描绘与礼赞。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花灯、圆月、烟火、笙笛、社舞、如鱼龙般矫捷舞动的、信州特有的板龙灯,载歌载舞、言笑晏晏、衣香鬓影、盛装出游的人们,交织成信州元夕欢腾热闹、幸福安宁的生活图景。

散布于信州山水之间的古刹庙宇,沉淀了诗人的热血和躁动。写于博山寺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写出诗人人到中年、满怀愁绪却无人说、无处说,甚至无可说的悲凉。另一首写于博山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室内围灯翻飞,屋外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在鸣响,这残破凄怆的眼前景,勾起他对沦陷的北地江山的思念和对壮志难伸的现实的悲愤之情。

在信州山水间徜徉,辛弃疾也与当地友人一起探幽访胜,往来酬唱应和。这类佳作颇多。其中独有一首最为特别,就是《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信之谶云:“水打乌龟石,三台出此时。”伯熙旧居城西,直龟山之北。溪水啮山足矣,意伯熙当之耶。伯熙学道有新功,一日语余云:“溪上尝得异石,有文隐然,如记姓名,且有长生等字。”余未之见也。因其生期,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

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鬼山正抱西江水。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这首词是为信州余伯熙贺寿之作。从序言中可以发见,信州的民间传说是非常丰富,地方民间文化亦可推知非常的繁盛。出于对信州这个辛弃疾亲自选中的埋骨之地的认同与归属,辛弃疾对这些民间传说颇为熟稔,以致信手拈来,为贺寿词妙绝天成。现在五桂山下,信江水悠悠流淌,“自古信江出奇石”,依然是爱好信江石的人广为推崇的传说,也是支持他们在信江中寻寻觅觅的动力来源。

《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词,辛弃疾晚年写于铅山瓢泉居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是写出辛弃疾与信州山水的心灵相应。辛弃疾自幼在祖父的教养下,饱读诗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他“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传奇经历,使他拥有与一般文人截然不同的铁血气质;而南归后,收复家园的理想的破灭,朝廷君臣对外谄媚软弱、对内构陷倾轧的残酷现实,使他壮志难酬,沉郁悲怆。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造就了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

写山水,要写出山的伟岸峭拔、深邃宏伟,他以战马、军人来比喻,写得龙腾虎跃、生机勃发;以想象来填充,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山鬼》的诡谲瑰丽,赋予平凡的石壁以不平凡的意境。以古代人物倜傥儒雅的风采来比拟山峰健拔秀润的意态,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可谓点铁成金。而“雄深雅健”正可归纳辛词雄奇之美。

写田园,则清丽醇美,安宁祥和,有黄沙道夏夜的幽静,有信州城元夕夜的繁华热闹,有农家醉里吴音的闲适美好,有山寺中的哲思睿悟。呈现了辛词婉约的醇美天然。

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作者简介:马宾,上饶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 aKQk2b26V+YQ4yjH6T/wJVYbZrf0lK9CIeuThEis8cmvXJG6gPX6NlllBWb9y4s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