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国外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并加以介绍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申继亮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在国外认知心理学新进展的基础上,最早对教师知识、教师观念、教师监控能力等内在结构与形成过程提出独到见解,形成教师素质结构理论。此后,华东师范大学叶澜从教育学、伦理学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从教育学角度构建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框架。钟启泉先生对教师专业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述。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从构词方式角度有两种理解,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意指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后者则强调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从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来看,正体现了这两种思路和视角。应当说,上述两种认识和思考过程既密切相关,又有不同,是在一致的研究旨趣下,包含并牵涉不同的领域与概念范畴,其中的研究方法和逻辑也有所区别。不过,我们从目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诸种表述中,可以得出一些共性特征:一是强调发展要素的内生性、自觉性;二是基于过程理解的阶段性与动态性;三是发展状态的非终结性。

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的理论影响下,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有了一些局部环节的探究,近年来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制订、校本研修、教学反思等活动。但是,无论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都很少有全面的阐述,尤其在探索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层面上更缺少深入的探究,特别是针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更是罕见。本书在“才学识”三维视角下,通过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结构、专业特质等微观层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及路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以及自我反思与改进四个方面,其中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改进最为重要。“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数学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及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实践的螺旋式反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形成持续发展,达致数学教育教学专业成熟的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的革命、成人学习理论取得的新进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现,构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理念;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转变、技术变革以及途径的变化等,构成了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野,即数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野—新视野下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首先指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接着将分析数学教师所承担的角色,进而考察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野,研究在这些新视野下数学教师是如何实现专业成长这一命题。本书在探究新视野下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更希望对数学教师的成长——尤其作为“人”的发展有一个更为人文的理解与评价。

本书基于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以演绎法为基本原理,重点研究数学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途径的完善,但不排除外在的、关涉制度和体系的、旨在推进数学教师成长及专业成熟等因素。

在理论上依据波斯纳教师成长理论、刘堤仿教师群体互动场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科学体系的三维视角,即教师专业发展层次、教师职业角色、发展途径(图0-1)。

图0-1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科学体系三维视角

(1)数学教师具有数学家独特的才(才能)、学(知识)、识(鉴赏)三维结构的不同专业层次(图0-2)。

图0-2 数学教师具备三维结构的不同专业层次

(2)数学教师以职责、素质、效能三维职业角色及其原生特质与衍生特质等方面考量作为评价系统(图0-3)。

图0-3 数学教师三维职业角色

(3)创设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习(学习)、行(实践)、思(反思)”三维结构型途径,构建发展途径的“学”“行”“思”“述”四纬数学模型,反映学科教师专业形成的智慧特征,达成与之相应的行动策略(图0-4)。

图0-4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三维结构途径

本书的研究,突破原有教师教育体系的桎梏,形成系统科学基础上的较为完善的数学学科教师发展理论体系,将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模式。 WnDB8uaGAg1psQWSVK2gOSeT0nCAr61HjXAIhP2SAjOTBaMkammpTDj5zLsXz9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