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总体价值观积极向上,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能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自觉践行。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一)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呈现显著差异

分析发现,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存在显著影响,不同个体自然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也不尽相同。在这些影响变量的因素中,奖学金经历、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母亲职业类型、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等影响最大。

在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人口学变量包括:独生子女、入学前户籍、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学生类型、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奖学金经历和国外学习经历。

在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独生子女状况、母亲文化程度、专业类型、政治面貌、奖学金经历。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人口学变量包括: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母亲职业类型、学生类型、年级、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奖学金经历。

(二)少数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一些错误的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需继续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调查发现,由于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少数大学生的价值观仍需积极引导。数据显示,20.8%的大学生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表示认同,28.5%的大学生对“佛系人生”的价值观表示认同,22.7%的大学生对“金钱是万能的”的观点表示认同。而更亟待关注的还有,仍有少部分大学生群体对这些错误的、消极的、负面的价值观判断为认同。从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认识状况还不能过于乐观,高校还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判断价值观,准确解读价值观,自觉抵制消极错误的价值观,促进自身成长成才,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践行意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极少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意愿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高校应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有效性

统计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愿是强烈的,并将践行积极付诸行动,但是,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缺乏一定的积极性。数据显示,当问及“大学生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的观点时,有1.4%的大学生表示不认同;仍有1.1%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由此可见,极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愿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其吸引力和有效性,使大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教育活动,自觉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LVj4ThZkcTI7g6FDmRfjrVsmy4Yplh+QcnyKSgJDxi/Q4DMDtnaqoZc2+8TGpd3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