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多维考察及差异源分析

本次调查对大学生价值观状况从三个方面的维度进行考察,一是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二是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态度,三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并从个体自然因素(性别)、学校教育因素(学生类型、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国外学习经历、奖学金经历)、家庭背景因素(独生子女状况、儿时父母外出务工、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三个方面来探索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源。具体调研结果及差异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及差异源分析

1.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

课题组通过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系人生”“金钱是万能的”3个负面问题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1个正面问题入手,来了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通过均值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整体平均值为3.713分。其中,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系人生”“金钱是万能的”的价值观,均值位于“不确定”和“不太认同”区间;对于“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价值观认识,则处于“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区间。可见,当前大学生整体上对人生价值有比较正确的认知,超过九成的大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见表1-1)。

表1-1 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

2.差异源分析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不同群体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课题组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作为因变量,与性别、学生类型、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独生子女状况、学生干部经历、国外学习经历、儿时父母外出务工、奖学金经历、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自变量进行均值比较分析,发现具有不同家庭背景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的大学生群体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1)家庭背景因素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状况、入学前户籍、母亲职业类型、父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2)。

表1-2 不同家庭背景因素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的均值比较

(续表)

独生子女状况因素。以独生子女状况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6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不同独生子女状况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方面存在差异(t=-2.251,P<0.05),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其均值得分为3.731分。

入学前户籍因素。以入学前户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6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不同户籍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方面存在差异(F=2.705,P<0.05)。数据显示,来自直辖市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最好,其均值得分为3.821分。按入学前户籍区域不同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均值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直辖市的大学生(3.821分)、农村的大学生(3.738分)、地市级的大学生(3.721分)、县城(县级市)的大学生(3.705分)、省会城市的大学生(3.602分)、乡镇的大学生(3.601分)。

母亲职业类型因素。以母亲职业类型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6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母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存在显著差异(F=3.586,P<0.01)。母亲是农民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最好,均值得分为3.767分。按母亲职业类型不同对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均值得分降序排序,依次为:农民(3.767分)、工人(3.705分)、其他(3.705分)、个体户(3.690分)、教师(3.647分)、公务员(3.615分)、企事业单位(3.570分)、军人(3.279分)。

父亲职业类型因素。以父亲职业类型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3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父亲职业类型不同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F=3.232,P<0.01)。父亲是农民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最好,其他职业降序排列依次是:工人(3.755分)、教师(3.706分)、企事业单位(3.685分)、其他(3.666分)、个体户(3.646分)、公务员(3.538分)、军人(3.385分)。

父亲文化程度因素。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存在显著差异(F=2.147,P<0.05)。数据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硕士、博士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最好(3.756分),父亲文化程度为未受教育的大学生对此的均值得分最低。而父亲的其他文化程度影响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排序从高到低分别是:初中(3.751分)、高职高专(3.703分)、小学(3.701分)、高中(含中专、中职)(3.697分)、大学本科(3.679分)、未接受过教育(3.477分)。总体而言,父亲接受过相关教育比未接受过教育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更为良好。

(2)学校教育因素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类型、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奖学金经历和国外学习经历不同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3)。

表1-3 不同学校教育因素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的均值比较

学生类型因素。以学生类型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6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不同类型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9.997,P<0.001)。在所有大学生中,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均值得分最高的是博士生(3.790分),最低的是专科生(3.607分)。本科生和硕士生在该考察项上的均值得分分别为3.781分、3.747分(见图1-1)。

图1-1 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均值比较

政治面貌因素。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19.789,P<0.001)。党员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最好,均值得分最高,为3.957分。共青团员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也较好,均值得分为3.675分。其余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群体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均值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民主党派成员(3.568分)、群众(3.553分)、无党派人士(3.375分)。可见,政治面貌对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有影响,党员大学生更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干部经历因素。以学生干部经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5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5.487,P<0.001)。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更为正确的认知,均值得分为3.751分,暂无干部经历的大学生该项考察的均值得分为3.558分。

奖学金经历因素。以奖学金经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6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奖学金经历的大学生在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t=7.091,P<0.001)。数据显示,较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大学生而言,获得过奖学金的大学生在此考察项上的均值得分更高,为3.820分。

国外学习经历因素。以国外学习经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的认同度均超过3.5分,处于“不确定”与“比较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国外学习经历的大学生在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t=-2.245,P<0.05)。无国外学习经历的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度更高,为3.719分。

3.结论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正向积极。

(2)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在独生子女状况、入学前户籍、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学生类型、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奖学金经历和国外学习经历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状况在性别、年级、家庭类型、专业类别、儿时父母外出务工、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状况及差异源分析

1.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状况

图1-2 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状况(%)

课题组通过对“考虑利益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这个正面问法的问题入手,考察大学生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态度。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1~5”依次代表“完全不认同”至“非常认同”5种不同态度,并将“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态度数值之和作为大学生对“考虑利益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这个问题正面回答的整体认同参考数值。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考虑利益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整体认同率达到了90.6%(见图1-2)。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更愿意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

2.差异源分析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不同群体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状况,课题组结合性别、学生类型、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经历、国外学习经历、儿时父母外出务工、奖学金经历、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特性对大学生的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进行了交叉分析,根据卡方检验,发现不同个体自然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的大学生群体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1)个体自然因素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待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4)。

表1-4 个体自然因素与大学生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的交叉分析(%)

性别因素。以性别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的认同率较高,均超过了90.0%。然而,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方面也存在差异(χ 2 =11.359,P<0.05)。数据显示,男大学生有90.7%的人在对待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方面,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女大学生的比例则为90.5%。可以看出,男大学生较之女大学生,在对待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选择比例略高。

(2)家庭背景因素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状况、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对待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5)。

表1-5 不同家庭背景因素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的交叉分析(%)

独生子女状况因素。以独生子女状况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认同率较高,都超过了90%。然而,不同独生子女状况的大学生在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χ 2 =10.235,P<0.05)。数据显示,91.1%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认同“考虑利益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选择比例为90.3%。

母亲文化程度因素。以母亲文化程度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认同率都超过了83%。然而,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χ 2 =47.078,P<0.05)。母亲的文化程度为硕士的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表现出最高程度的认同,比例为100%,认同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母亲文化程度为高职高专的大学生,比例为92.2%。

(3)学校教育因素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专业类型、政治面貌、奖学金经历不同的大学生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6)。

表1-6 不同学校教育因素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的交叉分析(%)

专业类型因素。以专业类型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认同率较高,超过了92%。然而,不同专业类型的大学生对待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也存在显著差异(χ 2 =51.036,P<0.001)。数据显示,农医类的大学生在对待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时,更能优先考虑集体主义,认同数值高达92.51%;其次为人文科学类大学生,认同数值占比91%。其余各项依次为:理工类(90.4%)、社会科学类(92.5%)、军事类(50.0%)。

政治面貌因素。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对待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χ 2 =175.24,P<0.001)。党员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判断更加明确,高度认同集体主义,认同比例最高(95.0%)。民主党派大学生和共青团员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也较明确,认为考虑利益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选择比例分别为90.9%和90.0%。可见,政治面貌的确对大学生在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判断和认同中,产生显著的影响,党员大学生更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奖学金经历因素。以奖学金经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认同率较高,超过了89%。然而,奖学金经历不同的大学生在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χ 2 =15.769,P<0.01)。数据显示,92.0%的获得过奖学金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同时,未获得过奖学金的大学生也有将近九成的人表示愿意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比例为89.3%。

3.结论

(1)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更愿意优先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

(2)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在性别、独生子女状况、母亲文化程度、专业类型、政治面貌、奖学金经历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态度在学生类型、年级、学生干部经历、国外学习经历、儿时父母外出务工、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状况及差异源分析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状况

课题组通过对“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大学生应该坚持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统一”“大学生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和“您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这6个问题着手,考察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1~5”依次代表“完全不认同”至“非常认同”。经可靠性分析,该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916,说明量表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内在信度非常高。经检验,KMO测定值为0.9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4265.344,显著性水平P=0.000,表明数据适合作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旋转,从6项中抽取1个主因子,用Y表示。分析结果显示,该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209%,表明这个因子能较好地解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调查内容(见表1-7)。

表1-7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过对量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认同度为4.723分,数值位于“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区间。由均值得分可见,当前大学生群体整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践行意愿较强烈,比例超过九成(见表1-8)。

表1-8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

(续表)

2.差异源分析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不同群体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情况,课题组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作为因变量,与性别、学生类型、年级、专业类别、政治面貌、独生子女状况、学生干部经历、国外学习经历、儿时父母外出务工、奖学金经历、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父亲职业类型、母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自变量进行均值比较分析,发现具有不同家庭背景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

(1)家庭背景因素差异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入学前户籍状况、家庭类型、母亲职业类型不同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状况不同,并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9)。

表1-9 不同家庭背景因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均值比较

(续表)

入学前户籍因素。以入学前户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6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入学前户籍的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F=4.357,P<0.01)。数据显示,来自地级市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最高,践行意愿最强,其均值得分为4.833分,处于“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区间。大学生按入学前户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均值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来自县城(县级市)的大学生(4.753分)、直辖市的大学生(4.738分)、省会城市的大学生(4.731分)、农村的大学生(4.719分)、乡镇的大学生(4.655分)。

家庭类型因素。以家庭类型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5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家庭类型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F=3.686,P<0.01)。数据显示,来自双亲抚养家庭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均值得分最高。其他家庭类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均值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孤儿家庭(4.714分)、重组家庭(4.673分)、单亲家庭(4.663分)、祖辈抚养家庭(4.520分)。

母亲职业类型因素。以母亲职业类型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4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母亲职业类型不同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F=2.105,P<0.05)。数据显示,母亲从事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最高,更愿意践行,均值得分为4.767分。母亲为其他职业类型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践行意愿方面的均值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工人(4.748分)、个体户(4.742分)、教师(4.717分)、其他(4.714分)、公务员(4.701分)、军人(4.466分)。

(2)学校教育因素的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类型、年级、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和奖学金经历不同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也不同,且具有显著差异(见表1-10)。

表1-10 不同学校教育因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均值比较

(续表)

学生类型因素。以学生类型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6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有所不同,有显著差异(F=12.277,P<0.001)。调查结果表明,博士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最高,践行意愿最强,均值得分为4.833分。其他类型大学生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为硕士生(4.774分)、本科生(4.761分)、专科生(4.658分)。

年级因素。以年级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6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F=3.307,P<0.001)。数据表明,在所有大学生中,博士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最高,践行意愿最强烈,均值得分为4.833分。按照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该考察项上的表现从高到低排序,其均值得分分别为:博士(4.833分)、大四(4.784分)、硕士(4.774分)、大三(4.732分)、大一(4.712分)、大二(4.690分)。

政治面貌因素。以政治面貌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7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也存在显著差异(F=16.977,P<0.001)。党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最高,均值得分位居第一,为4.817分,趋近于“非常认同”。民主党派成员大学生位居其次,均值得分4.773分。其余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均值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共青团员(4.721分)、群众(4.533分)、无党派人士(4.222分)(见图1-3)。

图1-3 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的均值比较

学生干部经历因素。以学生干部经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6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4.168,P<0.001)。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践行意愿更高,均值得分为4.742分,而暂无此经验的大学生均值得分为4.647分。可以看出,学生干部经历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和践行意愿具有促进作用。

奖学金经历因素。以奖学金经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均值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意愿较高,均超过4.6分,处于“比较认同”与“非常认同”区间。然而,不同奖学金经历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愿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3.648,P<0.001)。根据结果显示,获得过奖学金的大学生在此考察项上的均值得分为4.759分,相比没有得过奖学金的大学生而言,均值得分更高。

3.结论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高度认同的态度。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在入学前户籍、家庭类型、母亲职业类型、学生类型、年级、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奖学金经历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及践行意愿在性别、专业类别、独生子女、国外学习经历、儿时父母外出务工、父亲职业类型、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zHE1T3TUnYDRaYrgCJKvnz8eOj4mal3PXYNWWu408+01z7mJC3enm1ideRa0vP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