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帛画作品

(一)《人物龙凤图》

《人物龙凤图》,战国,帛本设色,31cm × 22.5cm,湖南省博物馆藏。

人物龙凤图 战国 长沙

1949 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楚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物画之一,是研究战国及其早期人物画的重要资料。

图中画一妇人,侧面,细腰(与“楚王好细腰”一致),侧身向左而立,平视前方。头后挽一个垂髻,身着长袍拖地,宽袖束腰,下摆肥大,两手前伸做合掌状,妇人头部上方,画有一龙一凤。

据分析,此画用途是出殡时张举前导的旌幡,属于葬仪的宗教活动,描绘女子目的是为墓中死者祝福,画中龙凤,表示吉祥和引魂升天。画中人物比例准确,形象生动,线条粗细变化不大,用笔简练挺拔,局部地方平染罩色,龙、凤的造型有一定的图案和符号性。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重视用线造型的悠久传统,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与商周青铜器纹饰线条的处理,到战国时,以墨线造型,追求线条表现力的中国绘画基本特色已初步形成并成为中华民族绘画审美发展的主要趋向。

(二)《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战国,帛本设色,37.5cm × 28cm,湖南省博物馆藏。

1973 年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这幅帛画,其绘制年代、思想寓意与《人物龙凤图》基本相同,所描绘的基本内容有:人物、龙、鱼、白鹭和舆盖。画面中心位置画一侧身站立的佩剑男子,气宇轩昂,神态自若,手执缰绳,正在驾驭一条长龙。龙首高昂龙尾翘起,其造型似龙舟。画的右侧有一只圆目仰天的白鹭,单腿立于龙尾之上。画的左下角画一条鲤鱼。鱼的嘴、眼、鳞、鳍、尾等刻画写实详尽。画面上方舆盖下飘动的坠带,人物颈部向后飘动的系带,以及鲤鱼的游姿等使整个画面有一种定向的动感。在绘画技法上,这幅帛画比《人物龙凤图》更加成熟,人物衣纹线条流畅,线条之间的组合富有疏密变化。另外,在色彩方面,画面有的局部使用了金粉,这种画法,从已知的绘画作品看,在当时史无先例。

人物御龙图 战国 长沙

上图,鱼的造型来自半坡仰韶文化陶器绘画作品《彩绘鱼纹盆》,距今六千多年。中图,鱼的形象来自《人物御龙图》。下图,西汉墓砖上的鱼形浮雕(2010 年 3 月辽宁大连普兰店出土)。可以看出,从造型概括、图案几何化到造型自然写实化的明显变化。下图鱼的刻画从造型、线条以及律动感方面看,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 mEklAVbD4EmEVA9FN9C4bLwKukjQ4fjXL0Bk20QLu8TOXUDOoIC9M2tR/98OiM1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