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从美术学的角度,诠释中国传统名画艺术,精选自史前时期彩陶绘画至民国时期中国名画近百幅作为赏析对象,包括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按照历史朝代与国画发展脉络共分十一章,对名画的种类、内容、形式、风格与技法特点进行全新独到的分析。着重绘画技法的诠释,兼顾画面意境的解读,重点画论释词穿插其中。同时介绍画家生平、绘画贡献,名画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本书所选名画的首要标准在于作品在技法方面是否具有创造性,其含意在于,是否关注真实的自然法理与绘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的独有属性方面,因为,传统的中国画从来都不缺少意境和神韵。如:在选择明代画家陈淳的作品上,是选花鸟画还是选山水画,就颇费一番心思,最后决定选择了他的山水画。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发展史上,陈淳是一位具有创造性贡献的杰出画家,与稍后的写意花鸟画大家徐渭齐名。陈淳是以花鸟画家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本书之所以没选他的花鸟画而是选了他的山水画《罨画山图》,因为这幅画太特殊了。特殊之处不但在于它是一幅写生画,更在于它表现出画家阔笔长皴、水墨淋漓、勾皴染点同时进行,皴染结合、一气呵成的写实新技法。通过山与山的墨色变化,特别是山与云的轮廓浓淡、干湿、虚实的变化,表现了山的立体感和体积感,画中的气韵,既关注笔墨又关注形象。这幅画的笔墨不但紧随时代,更超越了时代,即使在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如同是当代画家所画一样,足见《罨画山图》的特殊之处。宋代诗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诗句,与影相关的光,在宋代画家李公麟的白描作品《维摩演教图》中有所表现,李公麟创造了通过线条的疏密组合来达到光感效果的白描新技法。唐代诗人杜甫有“阴阳割昏晓”诗句,在宋代画家马远的作品《踏歌图》及清代画家吴历的作品《泉声松色图》中,通过明暗手法,同样表现了诗人杜甫所观察到的山的立体感。传统中国画的透视多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难觅其踪。但是,难得的是,宋代画家刘松年的作品《秋窗读易图》与清代画家焦秉贞的作品《孔子圣迹图》中就采用了标准的焦点透视画法,使人看后更有可游可居感。传统人物画在解剖学的应用方面,并不完全排斥西方意义上的解剖学。元代画家龚开的《中山出游图》里的人物,从结构、比例、骨骼、肌肉的表现处理上看,可谓是应用解剖学的典范。

在山水画的皴法和人物画的描法方面,在其发展演进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贡献的作品,本书基本都收录其中。在白描人物画方面,通过对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陈洪绶、清代画家任伯年等画家的作品分析研究,本书确立了中国传统白描人物画发展的轴线,而作为白描人物画独立之前的、有“吴带当风”之誉的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正是这一轴线“坡道”(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语)的起点之一。在花鸟画方面,通过绘画的构图原理和构图形式解读,使读者能够多信息多渠道来欣赏中国画,如本书所选宋代画家崔白的作品《双喜图》和明代画家林良的作品《秋林聚禽图》,就是S形构图以及画面疏密变化组合的杰作。元代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画面兰叶精练的组合方式和近乎对称的简洁构图,不是简单的自然描摹,也不是仅仅满足遵循一般的艺术创作法则上的要求,而是超越了绘画的普遍性原理与形式的束缚,标志性的视觉印象使人过目难忘。

希望本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广大读者中能起到普及中国绘画艺术遗产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贡献微薄之力。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画家众多,名画丰厚。本书所选所析名画,如管中窥豹,技法解读多为作者一家之言,难免片面与存在谬误,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衷心感谢王邦雄先生为本书作序。

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得到大连大学教授张景明博士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刘波 uFEureqvsR9D3aGnuXkhQfcJtQn1/Qr6clHITGuCZ/3Cybn8csTyy3uidsQuST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