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的绘画,多以佛教的内容为主。到了隋唐,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开始关注现实生活,绘画题材也更加广泛,已初步分出人物、山水、花鸟、鬼神、鞍马等专科。隋唐以前的山水画一般为人大山小,主要用作人物的陪衬,而这时的山水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今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画家曹霸和韩干的马,戴松与韩滉的牛,使鞍马类画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同时花鸟画也开始兴起,代表画家是边鸾和刁光胤。此外,虎、猫、龙、鹰、昆虫以及竹子等都成为画家专门描绘的对象。当然,描绘最多,成绩卓著的还是人物画,被推为“吴家样”的吴道子画派,“周家样”的周坊画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画大多以描绘宫廷生活为主,如仕女画等。宗教题材也是绘画内容之一,不过,这时的宗教形象已经走下神坛,被描绘的菩萨,是身着“唐装”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这种宗教绘画世俗化倾向,标志着绘画艺术逐步面向现实生活,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拓宽了绘画的内容。
由于隋唐实行开放政策,艺术园地百花争艳,绘画内容不再受宗教范围的局限,与之相应的在绘画形式、风格和流派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在同一个画科中,即使是同一种题材,也出现了不同的风格。例如,同是山水画,吴道子的“水墨山水”,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王恰的“泼墨山水”等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人物画方面,阎立本和吴道子、张萱、周昉的作品形式、风格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既有系列图样的《历代帝王图》,又有连环画式的《捣练图》;既有《簪花仕女图》这样浓艳的重彩画,又有《送子天王图》这样素雅的白描稿。
隋唐自上而下崇尚写生,画家重视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研究。例如,隋代画家杨契丹、郑法士等人同时在长安光明寺为佛寺作画,期间,郑要求看杨的画稿,杨就把郑引到庙堂,指着宫殿、车马等实物说,这些就是我的画稿。又如,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见水池中鸟儿在随波嬉戏,景象甚美,便急召画家阎立本来将其画下来,阎受命俯伏池侧,手挥丹青对景写生。这说明画家的画稿是从生活中观察写生而来的,以写生为本,是当时的绘画风尚。盛唐时期山水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绘画创作理论,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原则。
在绘画表现技巧方面,人物画的造型及解剖关系,山水楼阁等的透视关系,以及展子虔、吴道子、韩滉等画家笔法墨法的成熟与发展等,都是隋唐绘画空前繁荣的特点。唐代的画家们确立了以笔率墨,由描而皴的笔法系统和由染而晕的墨法法则。所谓“唐工宋巧”的“工”,从绘画技巧的角度看,含指对不同画科中特殊语汇与法式等所做的规律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