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挑担粮食去上学

孤儿赵淳生连吃饭都成问题,上学更是奢望了。但村里人都知道,这个放牛娃从前曾在家里读过一段私塾。后来,又与村里的孩子一起上了小学。四年小学毕业,又继续读完高小二年,全是地下党资助的,否则他连小学也无法读完。

在读小学期间,妈妈生病。随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家里也越来越穷,穷到赵淳生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而所谓的饭,也是奶奶做的豌豆、红薯之类的东西。为了节省纸张,赵淳生把字写得小小的,每张纸都用到极致,找不到一点儿空白,正反面都密密麻麻地写满。这种节约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他后来与妻子王凤英所有的通信,每张纸正反两面都得用满。

那是1951年底,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即将结束。13岁的赵淳生长得虎头虎脑的,浓密的眉毛、黝黑的脸。虽然单眼皮,但由于清瘦,眼睛看起来仍大大的,很招人喜爱。加上他在土改运动中表现出色,不仅立了功,还受了奖,得到村政府干部的关注。

那时,全国各地大兴劝学之风,以“开门办学,来者不拒”为方针,扩大招生,吸收贫苦农民子弟入学。有一天,白果区区长李云光正好到瓦铺村访贫问苦,了解到这个“新赵氏孤儿”的情况,决定由政府资助这个遗孤继续深造。

那时的政府也没钱,只有粮食。因此,他建议农会出4斗谷约160斤,资助赵淳生上初中。

这个初级中学最早由当地人民政府创办,校舍选在“横天一字”赵氏祠堂。这个祠堂从前是地主赵恒惕家的,土改后归地方人民政府所有,取名为“衡山三忠初级中学”,就是现在衡山县第五中学的前身。

所谓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及先贤的场所,如此神圣的场所在建筑装裱上也堪称富丽堂皇。在这样的地方办学,足以说明湖南人对教育的重视。不久,这个初中又并入了“私立杨氏焕新职业学校”。学校从原来的祠堂搬到新的校址,位于松柏村晓岚港新屋湾,距县城有三四十里地。学校也由原来的平房,变成二层四合楼,也是从前一个大地主家的。房子的风水不错,前临涓水,背靠丘陵,周围的空地也比较多,可以种各种蔬菜。

报到那天,赵淳生就是挑着160斤谷子去的。这是他能交给学校的全部学费。同时还带一罐泥鳅,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食材是赵淳生自己抓的。抓泥鳅可不那么容易!这种鱼身体滑溜溜的,靠手硬抓不成,只有将它们赶到低洼的地段,再把水弄干,或者用网围捕才行。奶奶负责加工,每次她都放上足够多的辣椒,既营养,又下饭,赵淳生喜欢极了。他几乎每星期都从家里带一罐泥鳅,有了这种美味,离家住校的每顿饭吃起来都很有胃口。

那时,学校不仅收学生交上来的谷子,教师工资也发谷子。解放初期,由于多种原因全国各地居无定所的文化人,很多人就冲着这口粮食,从外地跑到这个小小的乡村任教。他们各个年龄段都有,非常有学问,不仅教学热情高,对学生也格外爱护。

不过,有一个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总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刀阔斧地修改。每次赵淳生拿到手里的作文,都被他改得面目全非。赵淳生就带头向学校提意见,不久,学校真给他们换了一位语文老师。

这件事让心直口快的赵淳生懂得,有什么想法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这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新换的语文老师与原来的果然不同,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都以鼓励为主,结果效果出奇地好。赵淳生正是在他的指导下,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这篇《丰收》是谁写的?请站起来。”有一天,语文老师一到课堂,先朗诵一篇作文的开头,然后这样问道。

这篇《丰收》是赵淳生写的。起初,他怯怯地站起来,心里“咚咚”直跳,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没想到老师却说:“请赵淳生同学朗诵,大家安静。”

哦,原来自己写的作文被老师肯定了。赵淳生还真有点儿激动!他“嗵”的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用力清了清嗓门,然后大声朗诵道:

秋天到了,地里的稻子熟了,在阳光照射下,每个稻穗都泛着金色的光。稻穗也变得沉甸甸的,弯下了原来挺直的腰杆,在秋风的吹拂下向我招手。雪白的棉花一片片的,远远看去像极了雪,不过摸起来不像雪那么冰冷,而是带着温暖的柔软……

赵淳生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全班三十多位同学全神贯注地听着,好一幅美丽的丰收场景呀!

原来,赵淳生不仅作文好,朗诵也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一下子,赵淳生在同学中出了名,老师也开始格外关注这个学生。以后,这样的朗诵在课堂上还有很多次,每次对赵淳生的激励都是巨大的。他不仅把语文学得棒棒的,其他功课学得也不错。

这样,靠着这担粮食,赵淳生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他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并从第二个学期起,就拿到了学校颁发的奖学金。

那时的奖学金分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等20元、乙等10元、丙等5元。由于学校招收的农家子弟多,家庭经济状况都不太好,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拿到奖学金,学校不设甲等,只设乙、丙两等。

离校很远的赵淳生只能选择住校。他分秒必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还常跑到老师的住处去请教,更多时候是与老师讨论,直到把问题弄得一清二楚为止。每次考试,他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拿到乙等奖学金。那时,每学期学费七八元,生活费每月一、二元就够了,这样到了学期末,一向节约的赵淳生,还可以剩点儿钱买买鞋袜。

在这所初级中学,赵淳生一共读了两年半。那个时期,整个国家经济状况很差,地处湖南农村的县立初级中学,条件更加艰苦。学生们三四十人挤住在一间宿舍,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灯。吃饭的时候,十几个学生围坐一桌,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虽然少有荤菜,但吃饱不成问题。而且,一个星期还能改善一次伙食,同学们叫“打牙祭”。不过,这里的一切在赵淳生眼里,就好比天堂!那时的他,尽管一年四季都穿着奶奶用土布做的便装,睡在奶奶用草编织的床垫上,但终于能吃饱肚子的赵淳生,却感到莫大的满足。

白天课余时间,几百名同学在土操场上一起跳“踢踢舞”,或几十个人围坐一圈,做“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之类的游戏。每次活动中的赵淳生,会从头笑到尾。黝黑的小脸总挂着灿烂的笑容,有时,还会发出“咯咯”的声音,那是他发自内心的笑声!

晚上,三四个人共用一盏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这段幸福的时光,有几位老师给赵淳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地理老师兼班主任赵椒梧。他不停地咳嗽,大口大口地吐痰。每次,见到老师的痰盂满了,赵淳生从来不嫌弃,主动帮他倒掉。他对赵淳生也非常关心,知道他是孤儿,常给他点零花钱。这位班主任字写得好,给赵淳生很大的触动,他暗下决心好好练字。没多久,他就写得一手好字,让同学们非常羡慕。所以,两年多的初中,班上的黑板报他全包了。可惜,这位老师在反右斗争中,被批斗致死。

一个是政治老师叫赵聚钧,兼任生活指导老师,晚上经常到宿舍查房。宿舍是用木板隔出来的,只要有人在上面走动,就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每次,同学们只要听到“吱嘎”声,就知道政治老师来了,他们便马上熄灯装睡。时间长了,老师知道孩子们的小把戏,他不上楼,而是站在楼下用手电筒晃几下。同样很灵,只要他的手电筒一亮,叽叽喳喳的说话声立即消失,整个校园顷刻变得鸦雀无声。

一个是语文老师王顺华。他古文功底极深,受他的影响,赵淳生作文很好,每次作文比赛都能拿第一名。尤其他的作文《丰收》受到老师赞扬后,给赵淳生极大的鼓励。课堂上,他经常点名让赵淳生朗读。每次朗读,赵淳生都很投入,声情并茂。他文章写得好,加上声音洪亮,极富表现力,每次演讲比赛也能得奖。直到现在,赵淳生做报告都有演讲家的风范,充满激情和感染力,时常赢得阵阵掌声。

还有历史老师,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对自己的民族爱之深切。每次讲起近代史时情绪总是很激愤:“中法战争,法国不战而胜,有了《中法新约》;中日甲午战争,有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讲着讲着,老师就会泪流满面,台下的赵淳生也会跟着老师伤心地哭。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别人欺凌,我们国家就必须强大。这样的历史课,也将民族尊严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赵淳生的心里。所以,成人后的赵淳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圆他年少时就萌发的科技强国之梦。

为了这个梦,他永远都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学生,也永远都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突出,初中的他就作为学生代表,到衡山县参加表彰大会。这事现在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的农村中学,可是件了不起的事,赵淳生因此被很多同学钦佩。

这就是赵淳生所在的初级中学。地处湖南涓水河畔,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乡村学校,竟能培养出一位院士校友?!毕竟,科学院院士全国不过千人啊!像赵淳生读过的初级中学,仅湖南恐怕就数以万计了。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然有一条,就是名师出高徒。

看看这个乡村中学的任课教师:

数学 刘垂纪 西南交大毕业(任过衡山火车站站长,给英国人做过翻译)。

语文 王顺华 中央政法大学毕业。

外语 彭美儒 中央政法大学肄业(读了三年),与王顺华一样,是学法律的。

理化 方云程 广雅中学毕业,曾任日本化工厂工程师。

生物 符泌之 中国公学肄业(系著名学者符定一长子)。

地理 赵椒梧 三师毕业,长于书法、绘画、足球、钢琴(兼班主任)。

历史 廖玮 广益中学毕业。

政治 赵聚钧 武汉大学肄业,曾任报社记者,解放前去过台湾但后返回大陆。

音乐 赵亦吾 刘海粟弟子,擅弹《梦铊铃》。

体育 刘启力 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前身)。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这是泰戈尔的一句诗。20世纪70年代前的乡村中学,竟然有一批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那里教书。他们选择了那里,也选择了赵淳生。作为孤儿,赵淳生是不幸的,但遇到良师,他又是极为幸运的。

赵淳生非常感激母校——衡山四中的培养。他获得院士称号后的第二年(2006年),看望了已退休的刘启力校长——当年的体育老师!2012年11月拜望他十分尊重的赵聚钧老师——当年的政治老师。同时,对母校其他老师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看望母校刘启力校长(2006.10)

看望母校赵聚钧老师(2012.11)

好老师犹如灯塔。正是有那些良师的引领,才让赵淳生一生都走在寻求知识和真理的康庄大道上,最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DNub5A/j6kV01nIHog+y9E9hPtemqqN0UPCjnjhy1h+GcwobDgThIFcp4c6SR8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