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胖先生的启蒙

在中间瓦屋的后进,住着一位胖先生,名叫赵竹青,人称竹青胖子。他是晚清时的秀才,曾与从衡山走出的湖南省省长赵恒惕有过交往,并在当时的政府就职。六十岁上下时,回到了家乡。起初,在赵恒惕为家乡捐建的祠堂做事,后来,祠堂也不去了,干脆在家办起了私塾。

私塾是村里人向往的地方,能被送到那里读书的孩子都非常荣幸,而先生的要求也极其严格。跟他学习的都是白果镇附近的孩子,少时三五个,多时二十几个。不管什么年龄,先生不分班级,也不分科目,主要以认字、习字为主。一般,先生当天教过的内容,每人当天都得背熟。次日,逐一背对先生背诵。若既能背又认得字,就算过关。否则还要继续背诵,直到倒背如流为止。此外,每天还要写一篇毛笔字,也是根据水平,进度不一。

当时的私塾是一年为一学期,即正月十五开学,十月初一放假。由于学生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因此各人读的课本也不尽相同。有的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幼学故事琼林》;有的读《论语》《诗经》《四书》《左传》《尚书》《易经》;也有读《大学》《中庸》,基本上可以把中国古典书籍读个大概。

胖先生的教学不是义务的,但学费不收银子,而是“酒、肉、米”之类的实物。一般在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交纳。米是半年交两斗,也就是100斤;酒肉就没有固定的斤两,由家长参照两斗米的市价酌情交纳。每次上课,他都念一遍他自编的顺口溜:“平生写字笔墨酒,无酒写字字就丑,有酒写字字就好,请诸君自带笔墨酒。”由于竹青胖子经常诵读,以至于每个学生都能倒背如流,终生不忘。

白天交不起学费的赵淳生,只能在胖先生家的门口徘徊。从胖先生那间神秘房间里飘出的琅琅读书声,像磁铁牢牢地吸引着赵淳生。有人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人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有人念“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或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声调不一,此起彼伏,赵淳生真羡慕那些孩子们呀!

白天没有资格听胖先生的课,但晚上就可以与他近距离接触了。解放前,中国湖南的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夜晚对孩童赵淳生来说显得很漫长。胖先生没来之前,天一黑下来,赵淳生只能趴在窗户上看夜空中的星星。它们一眨一眨的,就像宇宙的眼睛,亮晶晶的;它们一闪一闪的,像万盏天灯,让夜晚的天空呈现出流光四溢般的美丽。

自从这位胖先生住到了中间瓦屋后,夜晚的时光不再只有那些璀璨的星星,还有更为有趣的故事。原来,傍晚的竹青胖子只要喝上几口酒,顿时就会口若悬河。酒对这位旧时秀才而言,相当于“引子”,在它的催化下,才能让他肚子里的那些“干货”变成精彩的段子,牢牢吸引村里那些淘气的孩子。那时的赵淳生,就盼着早点儿天黑,他好坐在胖子先生身边,听他天南海北地胡侃。

赵淳生永远是孩子中对胖先生最痴迷的那个。每次,喝过酒的胖先生要开讲了,他就飞快地跑出家门,抢坐在中间瓦屋进门处那个大石墩子上。石墩子离胖先生最近,坐在上面赵淳生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以把胖先生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最吸引他的,还是胖先生讲的那些段子,每个段子,每个故事,他都听得入神。

胖先生讲得太精彩了。从这位胖先生嘴里,赵淳生知道衡山以外的世界,知道从衡山出去的赵恒惕,除了担任湖南省省长,还带兵作战;知道湖南出了个青年才俊毛泽东,他带领学生专门反对赵恒惕在湖南推行的那些改良政策,让赵恒惕极为恼火。为此,毛泽东一时成为赵恒惕追杀的对象。但这个毛泽东是真的厉害,敢于与权贵叫板,太了不起了!每次胖先生讲到毛泽东,都会竖起大拇指来。

孙子的好学,奶奶都看在眼里。但家里不仅拿不出酒肉,更拿不出两斗米的学费。怎么办?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孙子被家门口的学堂拒之门外,只能在晚上蹭点故事听听,孩子将来要有出息必须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奶奶似乎也懂。有一天晚上,小脚奶奶独自一人敲开了胖先生的家门,一进门,她就向胖先生弯腰叩拜不止。

“这个孩子可怜,先生看在他好学的份上,照顾照顾他吧!”在奶奶的再三请求下,胖先生总算答应了。他破例让没有酒肉和米可交的赵淳生,到自己开办的私塾里学习。

知道自己能进私塾学习是奶奶求来的,赵淳生就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时,只有5岁的赵淳生就表现出对知识强烈的热爱与渴求。每次,只要一听说私塾的胖先生来了,他保准第一个抢坐到第一排,读起书来特别起劲,嗓门特别大,朗诵声都将屋梁上的蜘蛛网震得直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在私塾里的赵淳生,跟着胖先生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以调皮出名的赵淳生,读起书来立马像换了个人,神情格外专注。胖先生要求背的课文,他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有一天,从窗外飞进一只迷路的小鸟,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鸟,书也顾不上读了,有的孩子说抓住,有的孩子说放飞。而此时的赵淳生,却完全沉浸在书本中,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毫无察觉。刚才还是大家一起诵读,由于小鸟的来访,整个房间就剩下他一个人在高声朗读了。那声音抑扬顿挫,还带着磁力,一下子把看鸟的孩子们又吸引过来。那天,小鸟自顾自地在梁上跳来跳去,孩子们与赵淳生一直朗诵着。下课时,一向严厉的胖先生走到赵淳生面前,用手摸着赵淳生光光的头,不无感慨地说道:“你这个伢子将来必有出息呀!”

这位赵家族里读书最多的胖先生,不仅知识渊博,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很深,还写了一手好字。因此,他除了教古书还教书法。他教书法从来不讲理论,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毛笔填描字帖。赵淳生写字时,他经常站在旁边看,有时就抓起他的小手带着他写,让赵淳生体会他是如何运笔的。

走笔运笔皆学问,一撇一捺有乾坤。这样的学习的确非常有效,很快赵淳生就对书法入了迷。家中没有笔墨和纸张,赵淳生就在自家那张破桌子上“干练”,体会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所谓的“干练”,就是用手指当笔,清水当墨,木板当纸。有时,趁牛在安静地吃草时,他就蹲在地上,随手捡一段树枝就地写上一阵子。这样最原始的书写,也能让赵淳生废寝忘食。偶尔,捡到几张废纸就如获至宝,在上面一遍一遍地写,直到把纸写烂为止。

这样的学习只持续了半年。虽然只有半年,但胖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启蒙教育,无疑对赵淳生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同父亲一样,在私塾教育的熏陶下,他不但获得了知识,也收获了不一样的家国情怀。

半年以后,丰氏祠堂办起了洋学堂,奶奶和母亲决定送赵淳生去学习。为了支付学费,母亲必须日夜帮人缝制衣服。可没多久的1944年,日本鬼子来了,他只好随同母亲到豹子岩外婆家去躲避!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和母亲又回到了中间瓦屋。然而,此时丰氏祠堂停办小学,只能到离家更远的牛皮塘符氏竞存小学。偏偏这时母亲又患上了重病,活不能做了,不仅拿不出自己看病的钱,连孩子上学的钱也拿不出来。没有钱就不能去上学了!赵淳生听说后,扯着母亲的衣襟,苦苦地哀求着:“妈,让我去读书吧!让我去读书吧!”年轻的母亲弯腰为儿子揩去泪水,愧疚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什么也说不出来。

然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符绍先的地下党员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个地下党员,同时又是符氏竞存小学的校长。他知道赵淳生父亲参加了革命,也知道在母亲生病期间这个孩子尽孝床前,就以褒奖孝子孝孙的名义,免去了他的学费,一直到小学毕业。

一个男孩在最需要母亲照顾、呵护的年龄,却反过来照顾、呵护母亲,这样的孝子的确不多!也值得褒奖!

结果,四年小学他没缺过一次课。哪怕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到老中医那里拿药方,为母亲抓药,每天只吃一顿晚饭,赵淳生也没有耽误学习。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地听讲,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此外,他知道抓紧在学校的一切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都在学校完成。这样回到家里,就有时间帮奶奶和小姑干农活儿。再有时间的话,他就跑到后屋赵竹青老先生那里,和他一起练习书法。

这位赵竹青老先生,不仅是赵淳生教育的启蒙者,也是他书法的启蒙者。从小就打下牢固书法基础的赵淳生,至今闲暇时仍会拿起毛笔写上一阵。偶尔,他也会选一些警句格言,写好后送给周围的学生、同志以及院士朋友。现在的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门厅内,就悬挂着他书写的一幅字——“崇德效山 求是学海”,内容是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提供的。两位院士一题一书的佳作,不仅激励着他们自己,也激励着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一个人。

而挂在南京揽翠苑家中书房的那幅《成功颂》,也是他亲自书写的:“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屈的信心和毅力。逃是懦弱,避是消极,退是无能。成功的路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笔锋苍劲有力,让人难以置信这样的书法竟出自一位年过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之手。显然,赵竹青胖先生的启蒙教育功不可没!

赵淳为自己写的座右铭 5TSiwLdLJ81UMpNyIlzvN0cllkbO+W2ruWyJHkXB69Yy8RYMSa7drzsSFRs3Qg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