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中年丧女之痛

1965年的2月,赵淳生终于与王凤英结婚了。从此,这对伉俪携起手,开始他们既充满温馨幸福,又充满波折艰辛的家庭生活。

此时,赵淳生仍然在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强度教研室工作,直到1965年10月,王凤英从北京调到南京,他们才结束两地分居的生活。他们的家就安在王凤英单位职工宿舍一间不大的单元内。

1966年7月,大女儿赵颖出生。那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左”倾狂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停课闹革命”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学校无法上课,很多老师一下子成为被批斗的对象,王凤英也在被批斗的范围之内。

单位住房北面的窗前,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几个“红卫兵”就爬到树上,装上一个大喇叭,每天都对着窗户喊叫:“大老保王凤英,你被小老保保住不出来,你快点滚出来,接受批斗!”有一天,在家坐月子的王凤英,被冲进来的“红卫兵”猛批一顿,临走前,他们还把王凤英那个小小的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贴上了大字报,然后扬长而去。此时的赵淳生也被打成“保皇派”“反革命”“开除了党籍”。“文化大革命”中,这对夫妇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1969年9月,小女儿赵舸来到这个世界。两个女儿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温情和快乐。对孤儿赵淳生来讲,这一切是多么的可贵。

转眼到了1978年。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同年,我国开始派遣科教界精英赴海外留学。1979年,全国掀起了出国热潮。同年,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重点培养,鼓励冒尖”的方针,选拔骨干教师去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1980年,赵淳生成为学校选拔的首批出国进修的骨干教师,到法国进修两年。

那个年代,出国手续极其复杂。所以,从被选拔出国,到真正走出国门,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就拖了近两年。显然,这段等待的时间不能浪费。为了学习法语,他每天都要从三牌楼的家,骑车去南京大学与法语老师练口语。一直到1981年的6月,出国日子终于定下来了。全家人十分高兴,王凤英忙着为即将出国的赵淳生准备各种物品。为了欢送他出国,全家还专门到照相馆拍了张合影。

而此时,小女儿赵舸恰好考上初中。这一天,一向喜欢花草的赵舸,身穿妈妈为她做的的确良裙子,手握一把小锄头,蹲在自家院子里侍弄花草。这时,正要去学校的赵淳生看到女儿,心想自己下月就要出国,到学校的机会不多了,女儿刚好放假在家,可以带她到学校借书看看。

全家欢送爸爸出国(1981.6)

听说爸爸要带自己去南航的图书馆借书,赵舸非常高兴,她二话没说,跟着爸爸就走。

赵淳生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在前,赵舸骑着一辆二六自行车在后,父女俩一前一后上了路。行至原南京军区总医院时,后面跟着一个骑车男青年,他先从左边超过赵淳生,又挤到右边要超赵舸。此时,赵舸刚好跟上来,对前面突然冒出的骑车人,只有12岁的赵舸不知道怎么躲。正在这时,那个男孩向左一歪,一下子碰到赵舸右车把。如果是大人,对这样的冲击是可以掌控的,但赵舸毕竟只有12岁。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赵舸顺着惯性向马路中间一侧摔倒的刹那,一辆大卡车正好从她的身后开过来……

就这样,只有12岁的小女儿赵舸,就在赵淳生去法国留学前夕,被这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生命。

“出车祸了!一个小姑娘被撞倒了。”看见马路四周男男女女向自己这个方向跑来,赵淳生也不禁回头望去。这一望不要紧,只见身后一辆大卡车的车轮下,竟然躺着自己的女儿。此时,赵淳生脑子“嗡”的一下,眼前发黑,双腿发软,大脑一片空白。几秒钟后,等他缓过神,马上扔掉手握的自行车,向车祸现场跑去。

“没气了!可怜的孩子!”“太惨了!太惨了!”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

他用尽力气挤进人群,用最快的速度,抱起被车轮压倒的女儿。边哭边喊:“赵舸,我的孩子!赵舸,你醒醒呀!赵舸,我的宝贝女儿,你醒醒呀!”然而,不管赵淳生用多大的力气呼唤,一向天真活泼的女儿,此刻却变得出奇的安静,随你怎么叫她、怎么摇她,她都安安静静地躺在父亲的怀里,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此时,赵淳生感到心脏好似被人猛地戳了一下,一阵揪心的痛袭来,一下子晕了过去。

以后发生了什么,他似乎都无法记得。但在意识到女儿已离他而去的那一霎,从他心口反射出来的是一阵强似一阵的剧痛。那种痛是从来没有过的,以至于让他刻骨铭心,永远无法忘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到小女儿死于车祸,一直乐观坚强的他,顿时就会泪花闪闪,哽咽难语。

“悲喜人生”。有人这样给人生下了定义。的确,在改革开放初期,能被第一批选拔出国的人凤毛麟角,这对一向以事业为重的赵淳生来讲,真是天大的喜事!然而,人生莫非就是悲喜的轮回?大喜过后,就是大悲。对赵淳生而言,中年丧女是他一生中最伤心、最痛苦、最不愿意提及的悲事。这悲事,随着这喜事,就这样接踵而至。

1981年7月25日这天,巨大悲痛顿时笼罩在赵淳生家。得知女儿车祸死了,王凤英顿时晕倒在地。陪同她回家的机械局领导,以及闻讯赶来的同事、邻居们,连忙把昏倒在地的王凤英抱到床上,按住她的人中穴。只见王凤英一时晕、一时醒,醒来时一边哭、一边喊:“赵舸呀!赵舸呀!活生生的女儿,你到哪去了,你回来吧,回来吧!”

“我的舸儿死了!可她才刚刚12岁呀!老天呀,她才12岁呀!”王凤英伤心得近乎发疯。正在床上看小说的大女儿赵颖,被这样的哭声吓得脸色发白。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哭泣,更是一种无所顾忌的哭泣。长这么大,赵颖还是第一次听见妈妈这么放肆地哭。

就在当天早上,赵舸刚刚穿上她期待已久的的确良裙子。以前家里生活困难,他们夫妻俩工资加起来只有112块。这些钱,他们既要养小家,还要时不时支持湖南老家的亲人。很多时候,全家四口一顿只有两个鸡蛋可吃。赵舸的衣服总是捡姐姐穿旧的,盼了很多年的的确良裙子,只能在考上初中后兑现。这么多年,孩子跟他们没过什么好日子。现在,日子刚刚有些好转,小女儿就这么走了?她实在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车祸。有些丧失理智的妻子,不停地声讨、谴责着丈夫,有时甚至是捶打!

“你还我赵舸!你还我赵舸!”她一遍一遍不停地哭诉着,揪心地哭诉着。

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可以偿还,唯有生命真的无法偿还。因此,赵淳生无法面对捶胸痛哭的妻子,也无法面对妻子的谴责和声讨,自己活生生的骨肉就这样悲惨地失去了。

第二天,人们含着泪水,无助地看着这个小小的生命被火葬。处理后事的那些时辰,他们伤心、他们难过、他们悲痛欲绝,让最后的告别声嘶力竭。

此时的赵淳生,目光茫然而麻木。他的灵魂似乎随着女儿飘走了,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和支撑。面对悲痛欲绝的妻子,与妻子有着相同感受的赵淳生,无法开口说一句话,只有沉默、再沉默,只能看着妻子眼睛在流泪、心中在流血的可怜样子!

沉默中,赵淳生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人类忍受痛苦的极限在哪里?谁能告诉我?”他不知道,那一阵阵袭来的锥心的痛,何时才能消失?那是真正意义的痛,从前遭遇的所有皮肉之痛,与此时此刻从心里迸发出的痛,简直无法相提并论。这痛就像茫茫大海,他被深深地淹没其中而不能自拔!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离出国的日子也越来越近。怎么办?怎么办?只要稍微理智一点的时候,他就会思考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出国深造毕竟是他从青年起就梦寐以求的。

“谁又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一边是伤心的妻子,一边是难得的求学机会,赵淳生陷入失去女儿的伤痛和事业冲突的巨大漩涡之中。只有四口人的家庭,死掉一个,如果再走掉一个,这让妻子如何承受?又让自己如何忍心?去,还是不去?去,需要多大的毅力;不去,又需要多大的决心。赵淳生真的难以抉择。

当妻子沉沉睡去时,赵淳生独自在书房,一坐就是一宿。他想的事情很多,他想到自己的女儿,想到自己的理想;他想到自己的小家,也想到自己的国家。作为男人,他对这个小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党培养的知识分子,他对于党所领导的这个国家,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按常理,悲痛万分的赵淳生完全可以取消这次行程。亲朋好友也劝他:家里发生这种事,出国学习就算了吧!但从事人事工作的王凤英,深知公派出国机会难得!当时,大学教师一个月工资只有56元,而去法国来回的机票国家就要掏4000多元。那时中国经济落后,科技也落后,国家太需要科技人才,太需要尽快把科技搞上去,把经济搞上去。而这一切,靠的是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知识的科技人才。面对难以抉择的丈夫,王凤英含悲隐痛地说:“淳生,我知道你很难!这些日子,我也天天在想,天天在哭,但我们必须理智一点,共同面对这个难题。为赵舸放弃这次出国学习的机会,大家都可以理解,但赵舸却无法复活呀!所以我们只有坚强,按计划去法国学习。我在家好好带大女儿赵颖,让她学业有成,弥补我们失去舸儿的损失!”妻子的一番话,让犹豫不决的赵淳生一下子坚定了信心。

“我不能就此崩溃,也不能就此消沉。我还有责任,对党、对国家的责任。”一心想要用知识报效祖国的他,在妻子的理解支持下,最终选择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就这样,带着人生莫大的悲痛,赵淳生毅然走出了国门,到法国深造。他要用学到的知识,为国效力。

爱女赵舸车祸丧命

临行之前,细心的赵淳生特意跑到新街口百货大楼,买了一个精致的衣箱。回到家里,他亲自把女儿生前用过的物品,一件件放进去,装了满满一箱子。箱子里有一本精致的相册,收集了女儿生前每一张照片。在相册的扉页上,他这样写道:“可爱的可怜的孩子——赵舸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以后,他们搬了几次家,每次,他都把这个小箱子带上。直到现在,赵淳生依然完好地保管着那个小箱子,不离不弃。因为,那里不仅存有他小女儿的气息,还有她短暂的生命!

赵淳生既是南京航空学院首批出国的教师,也是赵淳生所在单位——振动研究室首个出国的教师。出国临行前,研究室为他举行隆重的欢送会。

和张阿舟教授告别留影

出国临行前,赵淳生(前排右 1)受到全研究室同事们的热烈欢送

1981年10月11日,是赵淳生告别家人的日子。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漫长的一年。但一场天大的意外,让本来既焦急又兴奋的赵淳生,变得凝重而悲伤。这天,距女儿赵舸出事不到三个月。

前来为赵淳生送行的人,心情也有些复杂。毕竟,伴随着这样的远行,一个年轻的生命从他们的视线里永远地消逝了。人们站在火车站台,低声嘱咐着即将独自奔赴异国他乡的赵淳生。

时间呀,你再慢点儿,让我们多看看这位带着祖国和人民重托却失去了爱女的父亲几眼!

人间有爱,火车无情。它终于发出残酷的“呜呜”声,车轮伴随着鸣叫,也“咔嚓咔嚓”转动起来,由缓渐急。此时的赵淳生,从绿色铁皮车窗中探出身来,不停地挥手向前来送行的亲人告别。当他看见夫人王凤英与大女儿拥搂在一起时,一直忍着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爸爸经过一年漫长的等待,终于踏上了出国学习的征程,去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他的重任。车站告别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爸爸强忍着痛苦,微笑着向众多前来送行的同志告别。当我最后和他握手时,我感到他的手是那么温暖有力,一股暖流在我的周身涌动……妈妈含着眼泪,默默地望着爸爸,当火车远去,爸爸的手还在挥动着,而妈妈的泪却滴了下来,不停地流啊……

——赵颖高二时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而夫人王凤英在赵淳生去法国后的第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离开您的那时刻,我把眼泪掖在肚子里。火车徐徐移动,看着您的招手,眼泪夺眶而出,再也忍不住了。一直到出站,眼泪都不停地流。心里真不是滋味呀!

希望您能以理智、毅力战胜一切忧伤,把精力和时间真正用到学习上去。

——1981年10月28日

赵淳生到法国后给家里的第一封信,女儿也是个不得不谈及的话题,为了安慰远在国内的妻女,他这样写道:

凤英,这次我们发生了如此不幸,我又忍住悲痛,离开了您,这使您更加伤心和孤单。这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最艰难的时期。尽管我内心是痛苦的,但我要以坚强的毅力加以控制,把思想集中到学习上……

——1981年11月19日

在法国很多夜晚,只要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那辆大卡车以及女儿凄惨的面容。然后,就是流泪,直到入睡。睡梦中,不是女儿在深渊挣扎,就是大声呼叫爸爸来救她。结果,从噩梦中惊醒的赵淳生,只能蒙上被子哭,免得惊扰住在隔壁的人。到了白天,他把巨大的悲痛深藏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他惜时如金,如饥似渴,以至于没有人能看出,这是一位刚刚失去爱女的父亲。

而此后的王凤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失去女儿的巨大伤痛中不能自拔。一家四口,突然之间少了一半,一个远走,一走就是三年;一个永别,一别就是一世!

这场车祸让王凤英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每当夜深人静时,小女儿赵舸就会浮现在眼前,她的一颦一笑,怎么都挥之不去。还有,她期待多年的的确良裙子,在出车祸的那天竟然穿着!一想到这些,王凤英就会流泪不止。有时,一觉醒来的她,依稀记得梦中的自己也在哭泣,醒来时枕头还湿着。

从那时起,她就不停地流眼泪,几十年下来,眼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那时起,她的睡眠也出了问题,从害怕睡觉,到睡眠减少,再到入睡困难,无时不折磨着她。

很长一段时间,她整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大女儿赵颖也出事。每天要是到了五点大女儿还没走进家门,她门也不关、煤气也不关就冲出去找女儿,经常是隔壁邻居张阿姨帮她关上。一路上,她手脚发凉,胡思乱想,直到见到女儿,握住她的小手,一颗悬着的心才能落地。

大女儿赵颖的班主任是位女老师,很能理解王凤英失去女儿的心情。那时,这个家唯一的男人赵淳生又远在法国,要真出了什么事,这一家可怎么办?为此,他们不让赵颖参加一切课余活动,放学就催她早早回家,好让母亲放心。

大女儿赵颖同样为失去妹妹而伤心。她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去年7月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家里读小说,突然,妈妈的两个同事来到我们家,在里屋同妈妈说了些什么,于是我听到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的赵舸!”不幸降临我们家,我天真可爱的妹妹惨死于一场可怕的车祸……

从前妹妹活着,我动不动就与她闹点小摩擦。然而,现在我虽然得到父母双倍的爱,失去妹妹的孤独却是他们所不能给我的。人们常说,珍贵的东西只有失去,才能体会到它的美好。我现在深深地懂得了这话的涵义。

——赵颖高二时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在一封写给赵淳生的信中,她这样写道:

爸爸,二十五号快到了,妹妹离开我们快一年整了。这几天,是我们很伤心的日子。特别是妈妈。那天晚上,她做梦哭了。我心里难过极了。到了今天我才懂得,让你忘掉一个曾经给你带了快乐的人,是不可能的事情。爸爸,你别难过,如果你的女儿提起让您伤心的事,就原谅我吧!从今天起,我不仅要做个好学生,还要做个好女儿,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对父母有着永远还不完的债。

——1982年7月16日

就在这次家庭重大变故中,赵颖更加懂得了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也知道,这个妹妹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对于自己都是那么的重要。

父母的悲伤告诉我: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是多么真挚而热烈啊!爸爸对我说:“孩子,你不懂,爸爸妈妈是多么爱你们。我从小没有了父母,没有体会到爸爸妈妈的爱,我知道没有爸爸妈妈日子的艰难。所以,我全心去爱你们,让你们不再像我那么苦。生了你们两个,是想让你们将来有个伴,爸爸妈妈不在时,好互相有个照应,可现在妹妹不在了,以后只有靠你一个人了!”

——赵颖高二时写的一篇回忆文章

更深地懂得父母之爱的赵颖,在以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行动,给予父母最大的安慰和爱。

赵淳生在法国期间,大女儿赵颖经常给他写信,交流思想,汇报学习情况。尤其在高考前夕,她更加努力,分秒必争,不仅高中成绩优异,高考也取得“高分”,1984年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女儿的成长和进步,给异国他乡的赵淳生莫大的慰藉。

而赵淳生在法国的三年,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克服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不便,还要承受失去小女儿的痛苦折磨。但凭借与生俱来的顽强毅力,他于1984年4月,一举拿下法国高等机械学院(巴黎)工程力学博士学位,回到原来的教学岗位,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他深深地懂得,人生关键那几步一定要走好。为此,他开始引导在南京大学读数学的女儿。只要见到女儿,就滔滔不绝地讲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就,尤其青少年对科学追求的精神,那里的科技、艺术、文化、教育、人文素养等,对中国人来说难以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博大精深。在他的启发下,女儿果真萌生了出国深造的想法,父女间的共同语言更多了。他们一起制定出国深造的计划。首先,他要求女儿把眼下的功课学好,力争大三就考托福;然后,根据托福成绩报考学校,争取一毕业就到国外深造。

为帮女儿实现这个目标,赵淳生全力以赴。有一次,他骑辆破自行车去学校复印参考资料。途中,天空飘起了毛毛雨,地面也变得又湿又滑,结果拐弯时连车带人摔倒在地。由于屁股先着地,痛得半天都无法动弹。想到女儿在等资料用,他强咬着牙,慢慢爬起,忍痛骑回家,对女儿只字不提摔倒的事,生怕影响她的学习。也不去看医生,一直忍痛多天。那段时间,他成了女儿学习英语的陪读。每天早晨,父女俩就到楼下小树林里,放声朗读。晚上,等女儿做完功课,再带她背单词,每天要熟记200个单词,天天如此。

父女俩准备充分,不过临考前赵颖还不免紧张。结果,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时,她居然忽视了填报申请表这个重要环节,以为提前一个小时就够了。谁知那天拿表要排队,等排到她时表格却没了,无法参加五月的考试。面对这个意外,赵颖哭着跑到学校去找爸爸,赵淳生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她擦干眼泪,还带她到学校五龙桥旁的味芳小店,吃她最喜欢的牛肉锅贴。一边吃,一边安慰女儿:“这次没考,可以多补习几个月,是好事。等下次考试,爸爸帮你排队去。”果然,第二次赵淳生早晨四点就起来,帮女儿排队拿到了表格。这次,赵颖不仅顺利参加了托福考试,还考了605的高分。之后,他们就开始联系学校,准备报考手续,忙个不停。

全家福(2011.12,南京)

美国学校是他们的首选。赵颖先自选了8所,填好表后让爸爸看是否合适。8所学校居然没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赵淳生立即问赵颖是怎么回事。赵颖告诉父亲,考MIT太难了,申请表填了,但让她扔了。赵淳生说,投表才有希望,不投希望等于零。立即与女儿翻垃圾桶,把那份申请表捡了回来。没想到,居然被MIT录取了!

拿着MIT的录取通知书,赵颖激动得热泪盈眶,那可是美国一流大学的应用数学系呀,多少人连想都不敢想,如今她就要去那里硕博连读,这是何等的骄傲!

不过,没有父亲在她人生关键阶段的引导、帮助、扶持,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赵颖决心用成绩回报父亲赵淳生!经过五年的拼搏,1992年夏季,她终于获得了MIT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工作至今。而她的丈夫,就是她在美国攻读博士时认识的,他们1989年结婚,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随母亲姓,名叫赵辛波,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二儿子随父亲姓,名叫周士杰,2017年毕业于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现在,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198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女儿给赵淳生寄来这样的一张贺卡,赵淳生一直保存至今。那里,满是女儿对父亲的挚爱。

爸爸,爸爸,爸爸,爸爸,亲爱的爸爸

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心爱的爸爸

啊,爸爸,爸爸,满口没牙,满头的白发

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像个洋娃娃……

您为我付出了无尽的心血

我永远找不到合适的计量

您从不要我丝毫的回报

只是鼓励我不要彷徨

您时时把我的人生照亮

但又让我自由地飞翔

您让我感到自豪和幸福

因为在我的心中

您是那么完美和高尚

您以鲜明的鞭策和赞扬

教导我分辨丑恶与善良

您以无私和神圣的父爱

让我感到您总在我们身旁

多少次我总想让您知道

但总找不到机会对您讲:

“不论我到天涯海角

爸爸,您永远在我的心上!”

——1988年周楚新/赵颖贺于MIT

当赵颖也成为母亲后,似乎更理解了父母之爱。作为赵淳生唯一的孩子,她要把妹妹的那份爱承接过来,双倍地爱着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最艰难、曲折的时候。帮助赵淳生走出人生最灰暗日子的,除了亲人、朋友、同志、他自己,还有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居里夫人。

很小的时候,他就从课外书中读过居里夫人的故事。刚去巴黎时,他开始进修的大学——巴黎第六大学就是居里夫人生前所在的学校。后来,又从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坎坷而辉煌的一生。他和居里夫人一样,都曾失去人生挚爱,也都有过极其艰苦的生活经历。居里夫人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最后成为名垂史册的科学家。

那时的赵淳生,时时把居里夫人当作一面镜子、一盏明灯,让他走在人生最黑暗的隧道时,依然可以见到远方的光明!

正是居里夫人,不仅帮助异国他乡的赵淳生在短时间内走出那段情感的阴影,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科技报国! XOILr/FPHYUBOa5pyLkVrJmCpG6wPCtM+MP07xgSF49poa4LcFBfU49qi7AyHk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