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时至今日,也依旧吸引着全球各地喜爱中华文化的人们。《陕西风情录》一书集合并整理了这片土地上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从传说故事、歌舞乐表演、工艺制作、饮食,以及节日习俗五个板块,通过通俗易懂、知识全面的解说,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具体的了解陕西地区的民俗文化。

从细节上看,本书的传说部分包括了女娲、沉香、黄帝、仓颉、张骞、蔡伦等等中华文明中耳熟能详的神话历史人物,从读者最熟悉的故事入手,引出陕地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此同时,亦可唤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在歌舞乐部分,本书不仅包括了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陕北秧歌、秦腔、安塞腰鼓、皮影戏,也囊括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跳戏、围鼓、小曲,其解说由浅入深,对表演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动作、排列、选曲等特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在工艺制作部分,本书则对陕西著名的剪纸技艺、彩塑技艺、刺绣技艺、皮影制作等陕西劳动人民普遍习得的特色工艺进行了讲解。此外,在饮食文化方面,本书又通过陕地的茶文化、酒文化、面点文化等等,进一步展现陕西人民是如何将智慧和技艺融合在生活之中的。最后,在节日习俗章节,本书以社火、婚丧嫁娶、祭祖求雨、驱鬼祛邪等民俗为切入,对陕地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风情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解说。

在翻译方面,本书遵循了“保留陕味”的原则,将陕地特有的专有词汇保留下来,同时,力争做到语言结构上的通达。这一原则的采用并不单单源于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化上的空白点和盲点(即一个文化中的某一词汇或概念在另一文化中完全缺失),更主要的是,在着力强调文化输出的当下,我们主张从语言上,以保留差异的形式进行语言文化的输出。当然,这样的输出是需要以更多的深入解读和信息补充为基础的。因此,在《陕西风情录》一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也就决定花费大量笔墨对每个小篇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希望让本书成为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陕西地区的民俗文化的休闲读物,甚至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研究资料集。

本书共有五个章节,共计320000字。其中第一、第二及第三章中的11篇由张莹翻译,共计160000字。第三章中的9篇、第四和第五章由张睿翻译,共计160000字。此书由梁根顺教授审定。由于本书篇幅较长,内容涉及面广,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因水平和学识有限,错误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jbUIclsNundQSmyEJl90Lms7ZLuEAZn3iTPCk/o1XVnAnekLljwaqIHra4leQG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