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随着文化产业在国内越来越兴盛,设计产业也跟着水涨船高起来,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管理越来越成为显学,设计产业与设计产业管理就绝不可以遮遮隐隐、躲躲藏藏,甚至设计产业和设计产业管理还应该及时跳出来充当绝对的主角。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从设计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谈起。

一、设计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设计产业是文化产业中首当其冲的大类,这跟设计作为造物活动强大的渗透力息息相关。文化产业综合政府与学界的分类,大致有新闻出版发行产业、广播电视电影产业、文化信息传输产业、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文化艺术服务产业、文化休闲娱乐产业,这九大类没有哪一类撇开设计活动还能够独立存在和健康发展。设计行为几乎渗入到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传统工艺、文化遗产、流行时尚、新型科技、虚拟世界,只要涉及生产,涉及视觉的物化影像、信息传导,就不能不依赖设计活动,何况这本身就是一个强化视觉、推崇视觉消费的时代。我们用下图来表征设计活动无处不在的天性。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设计随处可见,整个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以设计产业得以支撑的,设计产业即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形式。事实上,人类的文化史就是语言、文字、设计三者的淘汰史与继承史,一切的思想包括哲学思维和宗教信仰皆凝固在这三者之上而得以活跃。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设计,音乐是建立在演奏技术、传声技术设计之上而发扬光大的。

所以说,要想让文化产业发展到何种高度,关键是看人类对设计创意和视觉世界认识、把握的熟练程度。

图前言-1 设计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

二、前期研究成果综述

设计产业管理是设计管理学的分支。在笔者的知识体系中,设计产业管理与设计事业管理并驾齐驱,成为设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设计产业管理方面的论著目前比较缺乏,而专门探讨设计产业管理理论的书籍,本书算是第一部(学术论文不算)。尽管理论略显滞后,这一方面的实践活动却广泛而成熟,像设计市场、设计商业、设计产业、设计企业活动自古以来就一直比较兴盛,前期设计管理方面较多的研究成果也是关注设计商业活动在实践中无比繁荣的初步性认知和阶段性成就,完全可以拿来论证我们想要深入讨论的主题。

倪岭芝在 2006 年国际工业设计会议上发表的文章《长三角地区海洋设计产业的市场定位与综合开发的设计管理》和汤重熹在《包装工程》2005 年第 3 期上发表的文章《珠三角产业簇群中的设计管理研究——专业镇中小企业设计管理的若干探讨》,都是落脚于地区性设计产业管理进行的专题性研究,可以为我们探讨中国的设计产业管理、审视外国的设计产业管理提供一定的思维方式。而江瑞青、傅亘平在首届亚洲质量网大会暨第 17 届亚洲质量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构建IC设计产业之供应链管理模式》,严楚越、李亚军在第四届国际创新设计与教育论坛上发表的文章《浅谈游戏产业的设计管理模式》和江南大学郭琰的学位论文《现代设计管理在传统梳篦产业中的应用研究》等,就是对微观的设计门类进行的专题研究。这些文章为我们讨论设计门类的产业化管理做出了前期的尝试。而朱海霞、权东计在《中国软科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建议》则是专门对管理类型如政府产业化管理所做的专题研究,而这正是本书在进行理论体系构建时所密切关注的研究视角。除了上述着重专题性或关注微观问题的设计产业管理的论文,能被列进来的文献,就只剩下设计管理方面的论著了。

英国学者格里夫·波伊尔的《设计项目管理》(中文版:2009 年)、美国学者凯瑟琳·贝斯特的《设计管理基础》(中文版:2012 年)、美国学者特里·李·斯通的《如何管理设计流程:设计思维》(中文版:2012 年)、邓连成的《设计管理:产品设计之组织、沟通与运作》(1999 年)、陈汗青等的《设计的营销与管理》(2002 年)、刘国余的《设计管理》(2007 年)、熊嫕的《设计管理》(2009 年)、陈汗青等的《设计管理基础》(2009 年)等,都是写作本书前期重要的理论积淀。上述已有的论著,除了成乔明的《设计管理学》是从学科建设方面探讨设计管理理论体系构建的问题,成乔明的《设计事业管理:服务型设计战略》是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的战略性高度从而揭示设计天生伟大的文化特征和事业特性之外,其他作品主要集中讨论设计项目推进、设计工程营运、设计品牌推广、设计产品生产和设计企业运作的管理问题,设计市场和设计商品微观的经营型管理是它们主要的研究视角。换句话讲,其他作品所关注的设计之商业特性和商品定位正是设计产业管理需要全面贯通的分视角、微知识,设计产业管理建立其上并构建出一个更为庞大的、战略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视角:大国战略的一种理论分析。笔者的《设计管理学》从理论体系构建上完全可以指导设计产业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而笔者的《设计事业管理:服务型设计战略》其实已经为大设计管理的战略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和论证,那就是确立设计品牌、发展设计事业,传承和发扬民族之文化精神,确立和坚定大国之宏伟形象。毫无疑问,大设计管理包含了我们这里想要讨论的设计产业管理:一种剖析大国战略的全新视角。

大国战略理论起端于 21 世纪初期,已有的文字成果自 2010 年之后开始集中呈现,设计产业管理的学理其实是大国战略的一个理论视角和子理论体系。大国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五大视角:经济理论视角、政治理论视角、思想理论视角、造物理论视角、教育理论视角。经济理论视角主商业文明,政治理论视角主制度文明包括军事文明,思想理论视角主精神文明,教育理论视角主创新文明。科技理论包含在教育理论视角内,艺术理论包含在思想理论视角内;而设计艺术理论与制造理论包含在造物理论视角内,设计产业管理是造物的重要基石。

三、设计产业管理的知识体系

设计产业管理是一门交叉知识,其本体性的知识体系涉及设计学、产业学、管理学。其中一切生产商品的设计活动皆属于设计产业管理需要关注的对象,如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影视设计、动漫设计、通信技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生活日用品设计、工艺品设计、艺术产品设计、文化产品设计等,只要是商业性的造物活动都属于此列。而产业是众多企业、众多商贸活动、众多市场经济行为的集合概念。概括说来,产品市场上的主体包括生产企业、营销流通企业、消费企业以及终端消费者,它们共同构建了产业链系,从而形成了商业世界总体的产业范畴。产业的管理不局限于独立组织的微观管理,甚至产业链自给自足、协调性的中观管理也不能涵盖产业管理。产业管理应当是由政府倡导、社会积极参与、行业组织与企业联合运筹的一种协同性综合管理,管理者之众、管理对象之杂、管理手段之多、管理目的之全可谓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所以产业管理其实是当之无愧的宏观性、系统性、全局性管理,基于此,设计产业管理才能成为研究大国战略的一个学术性视角。设计产业管理理应包含政府宏观上的行政管理,还包含设计行业对所辖区域内对口企业组织的协调性服务和指导管理,当然也包含设计企业作为竞争主体、竞争个体自律式的企业管理。在商业无比兴盛、经济活动无比繁荣的今天,市场化、功利化正成为普适性、置顶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文化、艺术、教育、宗教包括设计活动并不能免俗。人类如何还能保持独立的精神世界、思想世界、情感世界以及高贵的人格,是一个当前需要深度警醒的问题。市场功利会给人类带来眼前利好,但这距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恒久理性健康的发展还很遥远,所以在面对市场、经济、商业国际化竞争泛滥时,需要一国在认定和巩固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和立场之上开展面向未来、行之有效的设计产业管理。这其实既是设计产业管理的战略意义所在,也是本课题的价值之根。

确立国家品牌是大国战略的必然之路,确立国家品牌就是要打好设计创意、设计管理的牌。我们的研究顺带还要探讨一下设计产业管理的理论体系构建,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为今后设计产业管理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设计产业管理的管理者是谁,设计产业管理的管理对象是什么,设计产业管理的方法手段有哪些,设计产业管理与设计事业管理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在国际交流中体现本国的设计品牌,这五大内容正是设计产业管理最核心的理论体系,也是设计产业管理需要深入思考的五大理论问题。从设计产业管理的视角去剖析大国战略,首先也要先回答这五个问题。本书在“设计产业管理的层级”中讨论了设计产业的管理者和各自的功能;在“设计生产关系的管理”“设计生产力的管理”两章中确立了设计产业管理的管理对象:一是设计生产关系,二是设计生产力;对于设计产业管理的方法手段没有单列讨论,而是融入了设计产业管理者的内容中,做了细致的讨论与确证;第九章、第十章分别回答了上述第四个和第五个重大问题。

四、本书的结构框架

设计产业管理是一个宏观的、系统的、大局的、战略的实践性知识体系,是一个对设计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发问和探究,是对一个大国当如何看待和发展本国设计创意和设计制造产业的正面表达。设计产业管理或设计创意管理一直被许多国家当成战略性的话题在讨论和实践,欧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且几乎表现出相近甚至相同的特质:商业性、开放性、独创性、致用性、趣味性。欧洲诸国古城、文化古迹的保护促进了它们整体性文化生态的优化,从而大大带动了欧洲文化旅游产业一向的繁荣,也保证了欧洲人骨子里自觉、纯正的高贵精神;美国百老汇和好莱坞的演艺、影视产业在全球所向披靡;英国的设计创意救国战略让这个老牌帝国在艺术思想、文化和设计理论研究上近二十年来重树新风,势不可当。这些成就都与诸国中央政府的最高战略一脉相承。所以,本书从大国战略的高度来对商业型设计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理论构建。大国战略理论必然知识庞杂、头绪繁多,本书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尽管小心翼翼,依然困难重重。当然首先应当明确,大国战略并非本书研究的核心,设计产业管理才是重点。大国战略背景下的设计产业管理既要追求高屋建瓴的效果,但对重要内容又不能偏漏,更不能点点滴滴逐一堆砌。重点突出、简单明了正是本书在构筑结构框架时的基本原则。

本书共立十一章。

第一章“设计产业概述”。本章详细介绍设计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章“设计产业管理概述”。本章概括分析设计产业管理的核心知识模块,同时从学理上界定设计产业管理。

前述两章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表达。

第三章“设计产业管理的战略意义”。本章在内容上重在证明设计产业管理的战略意义,从而也点明了本课题的价值所在:设计产业管理何以成为大国战略的推进器,这是本书的重点章之一。

第四章“设计产业管理的微观功能”。本章是战略意义在实际设计产业运营中的贯彻,重在讨论如何实现战略意义,战略意义经过实操性的演化和落实才能真实可信、为我所用。这也解决了另一个重大问题:设计产业管理在实务中如何推进大国战略。

以上两章其实解决了本课题的第一个中心立意。

第五章“设计产业管理的理论体系综述”。本章是对设计产业管理理论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粗略性白描。

第六章“设计产业管理的层级”。本章从三层级管理的角度证实了设计产业管理宏大的视域、复杂的社会分工和协作管理的天性,也首度构建了设计产业管理者体系。设计产业管理不是区域性、门类性、孤立性的管理,应该是落实在产业生态系上的全方位管理,与大国战略不谋而合。

第七章“设计生产关系的管理”。本章的社会设计生活中的生产关系究竟是什么模式,该如何对这样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如何有效处理设计生产关系与设计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是设计产业管理的第一个主要对象。

第八章“设计生产力的管理”。设计生产力究竟是一种什么力,这种力的奥妙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稳定地促进设计生产力的发展,这其实是设计产业管理的第二个主要对象。生产力的发展将会推动产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也会推动生产关系的演变,将什么样的生产力立在核心地位决定会出现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将严重影响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这其实是实施大国战略始终需要深思的大课题。

第五章到第八章属于设计产业管理本体性的理论体系,明确了管理者、管理对象,基本就抓住了设计产业管理的命脉,完整解决了本书研究重点即设计产业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从而也为大国战略画出了一个理论研究视角的完形。而后续的章节是设计产业管理的战略意义与理论体系的融合性内容。要想充分落实战略意义,就必须要有发展事业的理念,就必须真正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完成品牌化战略的华丽转身,从而真正实现大国战略。

第九章“设计产业管理与设计事业管理”。这两者在设计管理体系中并驾齐驱却又往往对立相向,总是被社会视为一对矛盾。其实两者不但都是战略性管理,而且两者是特殊的一体二分,对于整个人类的设计文化而言,化解矛盾比强化矛盾对两者的发展更加功德无量。这是深度认识和贯彻落实设计产业管理创造大国战略意义的起点。

第十章“设计产业的国际化交流管理”。设计产业管理战略的根本意义不在于针对本国内部各环节进行内耗式的控管。作为大国战略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包括设计产业其实都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只有在国际上有地位、有影响才真正说明了自身国富民强,才真正让本国人民昂首挺胸、爱国自信、团结奋进。在国际上树立起本国品牌才是设计产业管理战略意义的根本要旨。

这两章是设计产业管理延伸性的理论体系,也是重申设计产业管理战略意义。从第五章到第十章就完成了本书第二个中心立意的研究:从理论上全面解析和建构设计产业管理,从而完成全书真正的研究重点,与本书的主标题完全对应上。同时在第九章、第十章中将第一个中心立意和第二个中心立意合二为一、融汇一体并节节拔高,实现了本书理论研究上的高潮式演绎和提升性总结。

第十一章“结论”。诸多国家为什么要从国家层面将设计产业作为国策?它们试图让设计产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它们认定的核心设计生产力究竟有多大威力?它们对设计产业的管理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恐怕,解放本国的设计创意力、推动本国做大做强是一切设计管理实践的归宿。本章指出,对设计产业需要政府倡导一种全局性管理。创意力成为人类最大、最核心的生产力不就是人类掠夺性发展、穷奢化挥霍资源的必然结局吗?可持续性全面发展,需要创意来支撑。设计产业管理,就是一场解放人类创意力的革命,是对人类因贪婪而无度掠夺资源导致的终结的终结!是为本书研究之结论,也是对设计产业管理在大国战略中发挥重大功能的反向式点化。 Yt7+I8uaVmmROmJCNR4hVO0vpx+pcl3LzqMHpb7fPfkLbPRthP1kYHcr63LzXcg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