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这部《设计产业管理新探》算得上是国内专题探讨设计产业管理的开篇之作,也是乔明近年来专攻设计管理研究的又一个理论成果。

从书题可以看出本书的核心问题有两个:设计产业管理如何成为大国战略,设计产业管理有一种怎样的理论体系。前者重实践基础上的学术地位,后者重理论视角下的知识系统;前者挖掘实用价值,后者服务学科建设。

乔明从设计产业、设计市场本身运营的角度入手,层层推进,最终升至对当代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重新认识和厘定。今天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呈现历史性的新状态和新内涵,依靠创意、创新以及多元社会资源协同化发展而促生的内化经济控制了当前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设计创意力、设计产业的全面爆发是推动社会发生时代大转折的原动力,围绕设计的内化性生产力创生的合作式、追求共赢式的新型生产关系正在触发一场真正的社会大变革。剥削者对被剥削者赤裸裸盘剥型的传统生产关系正由发散式、点状式生产力体系彻底打破,传统的大国格局将经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洗盘,全球未来新型的大国体系将因此重新构建。乔明的大胆预判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

本书中众多观点和概念以及理论表述既属原创也富于智慧,一切的发现和创造都源自某种内在逻辑,即设计产业不仅仅是文化产业中最核心的部类,且设计的世界包含所有制造业,实在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可靠、最实存的视觉证据,是对人类历史印迹最有力的说服者,诚如历史学必须建立在考古学之上才能建立起其高楼大厦一样。设计产业管理的战略意义不再仅仅是服务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市场繁荣,铭刻下人类未来的文明轨迹、定格下人类的文化记忆才是其最高理想。紧紧围绕新兴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构建的理论体系也就成了设计产业管理学术研究上的体系模式且令人信服。

我在日本留学时发现日本人对造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不但非常重视,而且他们的设计产业一直就是支柱性产业之一,且发展得很稳妥、很超前。日本无论是传统手工艺、现代制造业还是时尚消费品产业都堪称一种典范且享誉全世界。归根结底,日本从上到下都很敬畏造物活动,他们把设计以及制造业当成一种恒久的、民族的奠基事业来对待,所以日本能成为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绝非偶然,这与其完善的设计产业管理体制和造物习惯息息相关。乔明针对我国缺乏尊崇造物精神、轻视制造业法则制定和落实的现状而写作该书,可谓切中时弊、意义深远。这是对“中国制造”如何向“中国创造”“中国创意”的目标迈进和拔高提供了学术上直接的佐证和解答。

中国的设计商业、设计产业看上去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其实危机重重且商业功利味太浓。缺乏明确的民族精神、文化信仰,会严重束缚中国设计产业包含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全书结论中如此定论:“设计产业管理商业上的战略必须依赖文化的战略、民生的战略才能得以实现,如果抛弃了后面两个战略,商业战略不但会形同虚设,甚至会把中国人民引导向完全丧失自我的唯利是图之泥淖,至彼时,中国岂有民族之精神可言?如果不能很好继承中国曾经的工匠精神与精致主义的敬业心、服务心、创造心,中国的设计产业又如何能够解放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生产关系、解除发展的桎梏、确立大国地位?设计产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确立大国地位的革命之利器、荣耀之实力。今天,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制造业的确高于我们很多,但我们拥有不计其数的遗产内容、传统品牌、深厚技艺。在科技和新设计上的探求,我们在模仿与学习中开始反转,尽管输在起步晚、起点低,但在进步的速度上从来都没有真正落伍。在商业管理的发展上,尽管我们面临着体制带来的种种不顺,但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停止过反思与修正。中国今日真正缺乏的是工匠精神——一种精致主义的生存理念和价值取向;中国今日真正缺乏的是一种慢下来、剖开来、建起来的勇气。将奔跑的步伐慢下来,将功利的运营剖开来,将人文的精神建起来!”这种批判和反思精神是一名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一个年轻人真正需要修炼的世界观和责任心。

作为乔明的师长,我看着他在东南大学读硕士,后来又读我的博士,他一贯勤奋而执着,从早期主攻艺术管理、艺术市场到今日专攻设计管理,可谓在这些领域已有一定建树。当然,作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拓荒者,他也承载着更多的压力,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衷心祝福他在学术之路上锲而不舍永向前,成就非凡秉初心!

谢建明
二○一六年七月六日 9zjeYuOSFIvPxii69EXogggvhzEIR6QxPtG1X7rSK6BGlZlVOH6xG2en7tQej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