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为谁工作》一书虽然是针对企业员工的一本书,但它也引发了我——一名普通高中教师对职业、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劳动是人的需要”这一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每一项工作都是劳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工作对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来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为什么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精英,也有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呢?同样作为一所学校的教师,为什么有的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备受家长、学生欢迎;有的人则各项成绩平平,难以得到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呢?这本书给出了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明确工作的目的,端正工作态度,才能使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可,使工作出类拔萃,才有可能让自己不断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虽然此书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个人的成长是集体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所以它的观点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进行阅读,我对以下几个章节的内容颇有感触。
首先是工作的态度。“敬业是最好的工作态度”一章中分“工作中无小事”“心中常存责任感”和“接受工作的全部,不只是益处和快乐”等几个部分来阐述这个问题。高中教师的工作的确清贫又辛苦,别人也许可以五点半下班与家人朋友谈天说地,但是我们不能;别人也许可以歇双休日、小长假,出游,逛街,但是我们不能……但是,哪一项工作只有利处没有缺憾呢?工作是自己选择的,既然愿意从事,就应该接受它的全部。这就好像与一个人结婚,不可能只接受他(她)的一部分是同样的道理。我想这是任何工作的前提。我自己从前也会抱怨工作时间长、压力太大等问题,现在想明白这个道理,也就觉得释然了。
“心中常存责任感”,才会认真负责,不忽视每一名学生、每一个细节,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力求“只有更好”。教师是教育人、影响人的职业。仅仅把我们的工作看成帮助学生考上大学就太狭隘了。当我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解读一篇篇经典时,我觉得我正在传承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当我与孩子们交流时看到他们眼中闪动的灵光,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心灵的震颤。我想这些才是教师心中应存的责任感。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只有教师才有这样的光荣,所以我又怎么能不把每一节课备好,怎么能不把每一份作业认真批阅,怎么能不与孩子们倾心交谈呢?日常工作无小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其次是“拖延是一种恶习”。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说是有着教训。因为自己的懒惰作祟,事前拖拖拉拉,事到临头加班加点。这样既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又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实在不可取。文中有一句话说“最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对我的触动很大。语文教学备课、批改作业的任务量都很大,的确应该早做准备并努力提高效率。
最后一点是“激情是工作的灵魂”。想一想上面的几点,我认为之所以很多人总是抱怨工作,一个基本原因是他可能根本不喜欢或不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些人会因看一本书废寝忘食,有些人会因踢一场球大汗淋漓,自己却并不感到劳累,这是由于我们乐于做这件事并享受其中。同样,只有热爱工作并饱含激情去工作,才可能全身心投入并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气馁。“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个人讲课都像朱崇伦老师、朱建新老师那样激情澎湃,如果每个人当班主任都像谷艳霞老师那样“一天看不见学生,心里就空落落的”,怎么还会得不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呢?
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感想,我也会从中汲取营养,力争使自己早日成熟,使自己的职业生命迸发出闪耀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