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成绩是好课堂的副产品
——读《高万祥与人文教育》有感

江 晖

对于高万祥来说,教育是一种宗教。他认为,“人生最神圣的行为,就是我们每天做着的事情”。他说,“人本精神是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内涵”,人本精神就是要尊重“人”、表现“人”、造就“人”、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它应以文化为底蕴,以价值为指向,并具有呵护人的生命的独特品质。在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万祥与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被高老师的这种真诚与热情深深感染着。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高万祥老师的理想是“让学生因为语文而幸福,让语文成为学生终身的力量”。他有一个梦想,一个“从书香校园到书香社会”的梦想,有一个书香中国、文化中国的教育梦想。在高老师看来,当前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源于不读书和人文教育的缺失。如果“精神血液中本无多少足以立身的养分”,那么“其人格的瘫痪也就不足为奇”。他认为,世界上凡是发达国家和先进民族,都有良好的读书传统。换言之,良好的学习型社会机制和全民读书氛围,能促进国民素质和民族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他提出了“为新世纪培养‘读书人口’”的口号。他说,“不阅读或者说不喜欢阅读的人,犹如一个一辈子未能走出过深山老林的人,他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不阅读或者不喜欢阅读的人,也一定读不好教科书”。而语文老师天经地义的责任,便是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好书的兴趣。当然,要想很好地培养学生,教师本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对于教育者而言,阅读可以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高老师的这种思想给我的触动很大,他让我认识到,要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教师必须坚持每天阅读,不断开拓心灵的原野,不断垫高精神的堤坝,不断充盈思想的背囊,不断地刷新自己,这样,才能胜任引路人、引导者的角色。阅读,这是教师和教育应有的力量。

高老师一直有一种“以素质教育对付高考教学的理想和行动”。他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长江三峡,原先暗礁没有炸灭时,船工有如此经验,即在激流险阻之中,你的船员应向暗礁开去,因为在水力作用下,至礁石时正好能绕过它而行;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盯着石之左右掌舵,结果到达时恰恰会撞上礁石。这个现象引发了他对于高考教育的思考。如果我们一味地以应试教学对付高考教育,则很可能像千方百计想要绕过暗礁的船员一样被撞得头破血流,而如果坚持以素质教育应对高考,却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真正立于不败之地。高老师的这个观点让我感到心有戚戚。很多老师总是抱怨高考,好像是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影响了自己语文课的水平。的确,目前各个中学追求高分的大环境对于我们不可能不造成影响,但这并不能成为语文课枯燥无趣的理由。事实上,把语文课讲成精彩的课,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充满人文精神,这与高考并不矛盾。

记得周国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优秀当作第一目标,而把成功当作优秀的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这句话本是针对个人追求成功而言的,但如果用“精彩课堂”和“高考成绩”来置换“优秀”和“成功”,我们会发现同样成立。倘若你的语文课堂精彩,那么就不愁吸引不了学生,就不愁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学不如乐学,有了兴趣,有了热爱,当然也就不愁有好的成绩。因此,好成绩只是好课堂的副产品。

那么怎样经营理想的语文课堂呢?我想,一个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一辈子都在积淀、更新他的知识结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必然是生动的、灵活的,而绝不是呆板的、被模式化了的。形象地说,上语文课就像带领学生进入一座美丽而神秘的城堡。城堡中会有花园,也会有迷宫;会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也会有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教师是把学生带入神秘城堡的引路人,但教师的任务到此并未结束,因为要想让这次精神旅行或是思想探秘行动真正兴味盎然,教师必须得煞费苦心。如果经营好这样一个过程,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必然是高效的、充满生机的,是弥漫着人文精神的理想语文课堂。

做一个热爱教育的教师,做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做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做一个能让语文成为学生终身力量的教师。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JLypely4oFHg6Ph4LUlI9tw5Wx2ZUTyOZ7FKxwXgDv82Wu2bjkJLAuL8cKOKXg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