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拜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被李老师一个个鲜活的教书育人故事深深吸引。与以往读过的各种教育论著最大的不同在于,该书以教育手记的方式还原了李老师以生为本、用爱育人的教育历程,为我等教育战线的后来者提供了鲜活可行的育人范式,也为我打开了“素质教育”的实践之门。
思想引领行动。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李镇西老师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李老师这一论断的理论来源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论述,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等等。在苏霍姆林斯基“要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理论的引领下,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为师者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在教育实践中,李老师在每次上课前都向学生深深鞠躬;天冷了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生日贺卡;节假日和学生一起去郊游;课余和学生一起纵论天下……李老师的真诚对待换来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
回首自己十余年的教育经历,我也深刻地意识到:真心爱生,必获真心。刚来唐山工作时我便获知,唐山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而我要做、能做的就是将爱传递、用爱育人。于是,我的“爱心教育”也立体起来:爱学生,做他们三年高中生活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上循循善诱,在生活中引领陪伴;爱老师,班级的温馨讲台和节日问候是所有同事最美好的回忆;爱父母,班级联合市邮政局组织了母亲节、父亲节前的“把爱寄回家”活动;爱同学,每一份生日贺卡里都体现了全班的浓浓关爱;爱自己,班级通过值日班长制度和文明积分制度逐步实现民主管理;爱他人,我们首创了“青阳计划”,发起并组织了赴滦南“爱心小院”献爱心活动,等等。所以,我的学生从不缺乏爱心,所带的班级也总是温暖如家。
李镇西老师认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就必然是面向为数不多的“后进学生”。为此,李老师提出转化后进生的基本教育思想是“民主、科学和个性”精神。要民主,就要用心灵赢得心灵;要科学,就要把教育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个性,就要不以分数论英雄。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也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及时地说出“你很重要”这句话,或许所有人都会好起来。
上一届我带的高一(1)班是个普通班,正取生不足三分之二,特长生和补录生超过三分之一,语文和数学成绩从第一次月考就明显落后,班级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年级的中下游。经向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征求意见,我打算从民主推选班歌做起。在一次班会课上,学生们从五首入围歌曲中选出了刘德华为残奥会精心制作的 Everyone is No . 1。此后,这首班歌每天早中晚都在班内唱响,在运动会等公共活动中更是反复被学生齐唱,极大地鼓舞了班级士气,很多特长生和后进生也有明显进步。我在这个班里第一次感受到了民主的力量。
班级里有个孩子叫天马,单亲随母,从高一入学就处处与人不睦,进入高三成绩也是稳居榜尾,人称“死马”。作为教他三年的老师,我始终没有放弃他。我和他谈过为人、谈过爱好、谈过远方,他的表现却总是好几天、坏一阵。然而我在高三寒假的一次电话家访,却令他变化不小。在和他的通话中,我说:“天马,你知道你妈妈为什么那么爱给你炖红烧肉吗?因为在她眼里,你是最重要的。不仅如此,我也认为你是最有潜力的!”此后,他每天给我汇报作业进展,高三下学期也奋起直追。最终,他以超一本线15分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心仪的大学。临上大学前,天马向我深鞠一躬。那一刻,我感觉他真的长大了。
关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李镇西老师强调要锻造卓越人格。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李老师提出了两个有效途径:第一,通过各种实践让学生激活潜能;第二,鼓励他们积小成为大成。而最大的智慧莫过于教育者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题让他们找到超越自我的快感。
2008年秋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迎来了一位叫“小阳”的复读女生。初识该生,发现她有些懈怠,眼高手低。后来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她在应届高三之初突然萌生了报考中传播音主持的想法,于是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攻克专业考试,但后来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铩羽而归。得知此事后,我和她进行了一次长谈。我首先向她分享了自己大学本科期间两年半的校园广播站经历以及最后考研失利的教训,然后帮她制定了“放弃中传、主攻北大”的复读目标。此后,小阳在班内学习更有劲头,各方面表现更为主动。在复读下学期的全市二模考试中,小阳以政治92分在班内遥遥领先。正当她沾沾自喜时,我突然给她一个任务:二模试卷讲评课由她主讲。在仅有的一天准备时间里,她征求同学疑问,查阅多种资料,三次向我求助,最终战战兢兢地完成了本次讲评任务。这次讲评任务既锻炼了她的综合素养,也让她进一步发现了自己心态上的薄弱环节,为后期备考找到了发展方向。最终,她以全省第五名的优异成绩拿到了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梦圆未名湖畔。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承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理想主义者,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家同时也是教育实干者。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在自己选定的“以生为本,用爱育人”的教育之路上如获至宝、策马扬鞭。加油吧,每一个奔跑的逐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