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盛和夫曾说过:“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加高尚。”我认为人生修炼的方法除了读书,别无他法。
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苏轼那样与书卷晨昏相亲,情同故人,却可以每天挤出一点儿时间去阅读。著名学者张中行曾说:“我主张多读书,念的书多了,脑子里装着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甚至西方的康德、爱因斯坦,等等,一般的几张钞票是看不起的。”阅读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但可以改变其气质,净化一个人的精神,实现灵魂的泅渡。
在氤氲书香中,一个人自可潜移默化地提升气质。变浊俗为清雅,转奢华为淡薄,化促狭为开阔,令偏激为平和。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他还说:“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林语堂就说过:“章太炎脸孔虽不漂亮,王国维虽有一根辫子,但是他们是有风韵的。”
一个人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将来,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过去和未来。有人说,阅读的妙处就是可以让人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不读书的人只能生活在现在。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读书的艺术》中所说的,“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就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阅读还可使我们走出小我世界,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结识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认识的人,比如,一些伟人、大师。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的广度将延伸生命历程的长度,阅读的宽度将改变思想的深度。
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介绍中国台湾地区一位化妆师的化妆理论:“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据此我把阅读也简单分成几个层次。三流的阅读是身体在场的阅读,内心没有阅读的需求,完全是一种被迫的、被外在的要求追着赶着的阅读,虽有收获,但很了了,同时苦趣难挨,这种阅读很难持久。二流的阅读是思想在场的阅读,内心有阅读的需求,能主动去读,但生活是生活,阅读是阅读,把阅读读成了刻意而为,收获渐多,苦趣渐减,但收获和乐趣却都有限,这种阅读也很难坚持一生。一流的阅读是灵魂在场的阅读,内心阅读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强烈,灵魂参与其中,把阅读完全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阅读无生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全和阅读有关,唯其如此,阅读才可能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甚或一种信仰。
生活中,最需要把阅读变成一种信仰的就是教师。受知识更新速度的影响,教师这一职业需要终身阅读。教师只有多读书,多读好书,才能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蕴,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获得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阅读还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这不仅在于爱阅读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更在于他能对学生产生精神层面的启迪和影响。学生会因为教师对阅读的热爱而喜欢上阅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教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面对渴望知识的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好的言行往往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给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认知带来巨大影响。只有老师热爱读书,学生才有可能喜欢读书;一个人只有做学生时喜欢读书,走向社会后才会去读书。
说到这里,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唐山一中开展的读书活动。自2010年唐山一中党委开始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书香校园,文化唐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为打造书香校园,他们提出了“日读经典三十分,不辞长做读书人”的口号,目的是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学识广修养高的党员教师队伍,从而带动周围教师乃至所有学生,让学习成为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促进良好学风、校风、教风的形成。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年举行一届共读一本书活动,活动伊始,学校党委都会推荐一本经典图书,并把图书下发到支部,供广大党员传阅,最后撰写读书心得,以支部为单位向党委推荐好的读后感。党委再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审议,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并根据各支部推荐稿件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优秀党支部颁发优秀组织奖。每年七一或十一,学校党委都会在报告厅组织全体党员举行大型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多样、新颖又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实现了交流分享、共同提升。
起初,这是他们的特色党建活动,现在已进一步升级为特色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今年寒假,他们倡议每个老师多读书,读好书,开学初收集读后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进行评比。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为了总结过往,开启新篇,他们年后把十二届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进行了整理,准备编印成册。我有机会读了里面的文章。读着这些文字,我内心很温暖,因为我感受到了这些文章背后那一个个喜欢阅读的灵魂。虽然不同的人对所读著作的感悟各不相同,但每篇都感情真挚,饱含深情,对所读文字有独到的理解和感悟,都堪称佳作。
阳春三月,红入桃花,青归柳叶。春暖花开,万物萌发,一年伊始,正好读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阅读的行列,每天进行灵魂在场的阅读,在氤氲书香中赏一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