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治其内,不治其外。”教师之贤如何修炼?《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修炼的三方面——师之贤能、师之贤明、师之贤品。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书中结合中外教育家27个经典感言,通过生动的实际事例及精辟的深刻启示,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我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在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三不讲”原则,它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老师不做,不是当老师的偷懒,而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锻炼机会。跟魏老师相比,自己有时实在是太“勤快”了。总是放心不下学生自学,事必躬亲,能包办的包办,不能包办的抢占。所以我经常有这样的感慨:有些操作我讲了很多遍他们都不会,如果我不讲学生就更不会了。其实每组都有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组内互教互学。这样对于教的学生,他们就有了归纳、概括、分析、整理、总结、表述的机会,让他们不但对这道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很多方面的能力;对于被教的学生更能近距离地接触知识,可以以一种放松、平等的心态多维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友情,形成了其乐融融的课堂学习环境。
列·符·赞科夫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情感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回想自己的教学,在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就摆出一副“师道尊严”表情,严厉、认真地去讲授知识,当时我并没有感受到同学们的激情和兴趣;反而,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组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同学们更靠近我,享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眼神中传递的激情,心灵的碰撞就在不经意中萌发了火花。正像列·符·赞科夫所说:“爱是激情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学也就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