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师者的思考

李艳华

偶然听到一个顺口溜:“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听后内心酸酸的,在感叹命运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教师这个行业的思考。古语有所谓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们心中一个仅次于天、地、君、亲的群体何时变成了前世的屠夫,甚至杀人犯?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的最终结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逃学欲望,所以也就有了学生在常规放假前欢愉的表情,有了偶尔听到放假消息时的群情激动……所以也就有了学生见到老师时绕道而行,有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极力逃避,有了学生在老师的严格管教下成绩仍然奇差……这种现象正常吗?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

一、秉烛夜照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一首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人夜以继日,深夜不眠,只为欣赏那未眠之花。没有对花的爱如何能做到这点,我想学习也该达到这种境界才对。

我的学生去年创办了《薪火》班刊,当一本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杂志放到我眼前时,我惊讶和赧然了,惊讶于他们的出众才华,赧然于我平时对他们能力的漠视和误读。“最失败的教学是使学生厌学,最成功的教学是使学生乐学。”这话说得实在,可谓一语中的。一个老师的好坏不应该以传授知识的数量为考核指标,而应以其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标准。一个老师如果能使学生对学习始终充满激情,并乐于主动探索,那么他一定是一名好老师。

心所欲之,己先行之。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该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不管教育多难、多枯燥,要始终如苏轼般充满欣喜。

二、撒网自捕

一个老人打鱼为生,多年的历练使老人成为一名打鱼高手,他把捕鱼技巧悉心传授给了几个儿子,但他们却都技术平平,老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有一人问他:“孩子们每次出海,都有你在身边吗?”老人回答:“是的,我指点他们每一个细节,并把我所有的心得都告诉了他们。”对方说:“可你却从没有让他们自己去真正捕过鱼。”

一句话点醒了老人,也点醒了从事教育的我。教学也是如此,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总结很重要。教师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这样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称职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不称职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曾幽默地说:“一个人大学毕业时,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问题都弄懂了,可以授予他学士学位;如果认为自己有一些问题弄懂了而有一些问题还没有弄懂,可以授予他硕士学位;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问题都没有弄懂,可以授予他博士学位。”这段话虽不乏戏谑的味道,却也说到了教育的根源问题。成功的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不只是让学生验证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寻找真理。正如李政道所言:“‘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不高明的教师,使学生头脑里的问号变成句号;高明的教师,使学生头脑里的问号越变越多。

不高明的教师教学生时,将学生从善于提出问题教成不善于提出问题;高明的教师教学生时,将学生从不善于提出问题教成善于提出问题。以老人为鉴,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学会知识技能。

三、普雅花魂

本人多年为师,常与学生交流,其中谈及最多的是学习乐趣问题,结果发现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的孩子少之又少,能真正体验到知识魅力的孩子也不多,几乎每个孩子都渴望逃出学校这个牢笼,逃离学习这件让他们头疼的事情。为什么越教孩子们越不爱学?这难道是教育想要的结果?

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关,现在的教育过分看重分数,看重阶段学习的表象,对学生的评价几乎是唯分数论的,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在施教者眼中一好百好,从来不考虑学生是否产生了持续学习的需求,离开外在力量的约束后他们能否坚持学习。

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上生长着一种巨型草本植物,寿命是一百年,它的青春鼎盛期是一百岁。花开将死,花落即亡,它的一生都是在等待花开、积蓄力量中度过的。我第一次知道这种花时就被它震撼了,谁能用一生的时间都去做一件事?什么样的事又该用一生的时间去坚持?时代在发展,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学习就该是终其一生而为之的。

古语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行动与一以贯之的执着,而这种执着精神和行动毅力除了需要内在需求的动力促成,还需要外在环境的影响规范。教师作为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人,是组成学生学习外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地位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身体力行、终身学习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境界,使学生终身向学的老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一种人生。行走于教育之途,把学生放在左,把学习放在右,秉烛夜照充满激情,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做好教育过程中的每件小事,提升为师境界,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会少一些痛苦,多很多幸福。 Gv7OpaDfZXI7hgCMyNbHyIPADC1c6eRepHC0+NGJP0P+z4zt3R7gyae3Y4QQlM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