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
——歌德
“从‘不错’迈入‘杰出’的境界,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迈克尔·乔丹
以上两句话是我读《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时最受触动的句子。它们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了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状态来面对工作、投入工作。
“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歌德的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也极富哲理,它至少告诉我两点:第一,工作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投入;第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拖延,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成功在望。而“从‘不错’迈入‘杰出’的境界,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这句话则告诉我,超越平凡走向卓越并不难,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追求卓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我们常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教导学生学习好的秘诀是兴趣。同样,“热爱教育”也是我们工作的原动力,是工作好的前提。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若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优秀更是无从谈起。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那么我们的目光可能会被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除此之外毫无快乐可言;但如果我们能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开阔。当谋生手段和兴趣爱好合而为一的时候,我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并乐此不疲。真正从心底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奉献并乐在其中,耕耘并从中实现自我价值,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涯就不会充满苦涩,我们便能在辛苦中享受其他职业无法给予我们的幸福、踏实和快乐。
很多时候,我会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这种焦虑来自工作的压力,也来自自己的拖延。往往,由于惰性或者畏难情绪。当我面对需要做但自己又不愿意做或者怕做不好的工作的时候,就会选择拖延。拖延的危害很大,正如书中所说:“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因为畏难,所以拖延,而拖延又会带来更强的畏难情绪,到最后拖延就会让自己在煎熬中陷入更深的焦虑。所以想要让工作出色,想要让自己摆脱焦虑、获得更多快乐,就必须远离“拖延”。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的意思是说: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德的境界,仁德就会到来。同样,如果我们从心底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正如乔丹所言,“从‘不错’迈入‘杰出’的境界,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还记得前不久教务处组织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们意气风发、激情澎湃,真情倾吐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我相信他们是真诚的,因为我在初登讲台的几年里也像他们一般充满激情。但做老师时间长了,往往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每每也会以老教师自居,但不再像从前那样积极进取,虚心求教,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热情四溢,认真甚至较真。这种越来越麻木的状态,只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得平庸,距离优秀教师越来越远。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对我们自身的发展固然有作用,但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内驱力。我们可能还并不优秀,但我们可以接近优秀;我们可能算不上先进,但我们可以学习先进;我们可能还无法进入高贵的行列,但我们可以和高贵对话;我们可能距离卓越还很遥远,但我们可以全力以赴追求卓越。当我们拥有了这样一种跨越平凡、追求卓越的心态的时候,我们的行动便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将会越来越接近卓越。走向杰出并不难,只要我们从心底渴望并毫不拖延、即刻付诸行动。
开卷有益,读书总能带给我们各种启示。时常读书,时常反躬自省,我们便可以让脚步快而不乱,便可以时常调整步伐,向着心中的方向更坚定、更迅速、更快乐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