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党委的号召下,近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是本激励人向上的书。我看完后感觉震动极大,感想颇多,并从中悟到很多的道理,可谓深受裨益。此书主要从“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你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了吗?”“敬业,是最完美的工作态度”“决不拖延,立即行动”“从优秀到卓越”这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工作中应有的工作态度,以及自身的心态。我认为此书不仅可以用在工作上,也可以放在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因为心态决定成败,工作质量决定生活质量。
正如书中所讲:“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只要能从心理上承认“为别人工作的同时,也为自己工作”,就会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并使自己能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体现自我价值。虽然不能肯定地说,一旦拥有了积极的工作和人生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士一般都有着相同的工作态度。反思工作,就是反思人生。
自1992年毕业以来,我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奋斗。我也曾青春年少,满怀激情,工作中力求完美,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成绩,总是力争最优;准备各种场合的公开课,总是通宵达旦。我的教学成绩有了,学校也给了我很多荣誉,应该说工作一直很顺利、很顺心。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我从工作中真正得到了快乐,因为我热爱我从事的工作和专业,每一次成功使我身心舒畅,同时也得到了我赖以生存的薪水。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汲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一种进步、一种升华。这也是从其他渠道无法获得的,只有从工作中慢慢得到。因此我认为工作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可是从教十几年后,无可避免地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开始思索我为谁工作,这样值得吗?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时常听到一些抱怨,自己也不免有些同感,并时常苦恼。但看了这本书,我有了新的看法,有茅塞顿开之感。确实,有的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视工作如鸡肋。凡事想当然,只认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就该回报多少,没达目的就心怀不满,不从公正的角度看问题,不考虑是否为学校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更不懂得丰厚的物质报酬是建立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的,当然也不会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技能。抱怨使人思想肤浅、心胸狭隘,将自己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后将会一事无成。我认为,任何指责与抱怨都不能提高自己,只会破坏自己的进取心。
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取养家糊口的薪水,工作中困难的事务也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行。如此看来,工作也是为了自己。有了正确的答案,就该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丢掉过去工作中互相推诿、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思想,心平气和地将后面的事情做好,从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有了健康的心态,才会对工作心怀感恩,才会认识到是工作为你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工作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对工作心怀感激并不仅仅有利于企业和老板,也会给个人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成功机会。多花一些时间,想想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工作是否做得很完美,用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就会很快乐,心态就会积极而上进,令同事刮目相看。
为自己工作,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弄懂了,就可以把工作当作一个学习机会,从中学习处理业务,学习人际交往。长此以往,不但可以获得很多知识,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认真工作的人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到任何单位都会受到欢迎。
机会只对勤奋工作的人有意义。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为别的,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
态度决定一切。现在,我担任高二两个班的英语课,同时也任班主任、科研处副主任。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但是,在班级工作中,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在班级管理中,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珍贵的感情、成功的喜悦;在科研处工作中,我多了一份责任,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感到自己每天都有提高,“我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尽力增加生命的宽度”。可以说我是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