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课下阅读资料

一、军旅歌曲选篇

(一)十五的月亮

作词:石祥作曲:石铁源,徐锡宜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丰收果里有我(你)的甘甜,也有你(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有你(我)的一半,也有我(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你)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我)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你)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你(我)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祖国昌盛有你(我)的贡献,也有我(你)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我)的心愿,也是我(你)的心愿。

啊!啊……

也是我(你)的心愿。

附:铁源(原名石铁源),一级作曲家。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原艺术指导。1947 年参加革命,1950 年起从事部队文化工作。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 30 余首(部)作品获全国、全军奖。1991 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石祥,河北清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专业作家,专业技术三级(军级),文学创作一级。

1984 年 4 月,铁源与原北京军区词作家石祥、总政歌舞团作曲家徐锡宜等同志到驻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体验生活和创作。一次,在“连队战士喜欢什么歌曲”座谈会上,一名干部要求写“妻子赞歌”。经了解才知道,他妻子在家既要照顾年迈的双亲、抚养教育孩子,还要种好责任田,更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安心投入部队工作。此时,一个亮闪闪的形象鲜明地在铁源的脑海中浮现了。再加上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连长梁三喜和妻子玉秀之间纯真、高尚的爱情事迹的感染,耳边忽地闪进一曲委婉、深情的沂蒙山小调。前方的一切离不开后方的支援,军人的牺牲里也包含着人民的牺牲。就这样,两天时间歌曲的初稿便一挥而就。后经与合作者徐锡宜修改、润色,一首完整的《十五的月亮》的曲子做成了。

1985 年,在由国家文化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评选,1986 年,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获奖作品评选中,《十五的月亮》均名列榜首。

(二)望星空

作词:石祥作曲:铁源

夜蒙蒙,望星空,我在寻找一颗星。

它是那么明亮,它是那么深情,

那是我早已熟悉的眼睛。

我望见了你呀,你可望见了我,

天遥地远,息息相通,息息相通。

即使你顾不上看我一眼,看我一眼,

我也理解你呀,此刻的心情。

夜深沉,难入梦,我在凝望那颗星,那颗星。

它是那么灿烂,它是那么晶莹,

那是我敬慕的一颗心灵。

我思念着你呀,你可思念着我,

海誓山盟,彼此忠诚,彼此忠诚。

即使你化作流星毅然离去,毅然离去。

你也永远闪耀在我的心中,在我的心中。

(三)驼铃

词曲:王立平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

任重道远多艰辛,洒下一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

附:王立平(1941 年 8 月 5 日—),男,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1965 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1985 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并开始从事音乐著作权保护,多年来为推动著作权法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做了大量工作。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担任主席;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8 年任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92 年当选为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1993 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 年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1993 年改任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1994 年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1995 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中央常委;1997 年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1998年任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此曲是电影《戴手铐的旅客》的主题歌,影片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某科研单位突然发生一起凶杀案,保密室工作人员小黄被暗杀,发射导弹的A-1 号燃料样品也被盗窃……影片集中描写了老公安侦察员刘杰在被诬陷流亡的过程中与真正的凶手苏哲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二、同仇敌忾的解读误区

在《诗经·秦风·无衣》中,第一章的结尾,有“与子同仇”的诗句,我们对“仇”字的解说:《吴越春秋》引作“讐”,和“偕作”“偕行”意思一样:(非常匹配的)搭档、(好)伙伴。为什么没有采取通说,解释为“同仇敌忾”的仇恨、冤仇等意思呢?答案是“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仇”字,使用者的理解本身都是有问题的。更不要说《吴越春秋》的作者在引用这句诗的时候为何把“仇”改写为“讐”了。

先说这个“讐”字。《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每酤留饮酒,讐数倍。”就不能说是仇恨仇敌,所以三国曹魏时人如淳注释《汉书》中引用的这句话,就说是“讐,亦售也”。“雠(讎)”是“讐”的异体字,《魏志·卫臻传》:“子许买物,随价雠直”等都是“相应”“恰当”的意思,跟“仇恨”“仇视”没有关系。这个意思还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诗·大雅·抑》:“无言不雠。”只能译作“说的话没有不恰当的”。

再说“仇”,在《诗经》时代也不都是“仇敌”的意思,《诗经·周南·关雎》“君子好仇(通行本作“逑”)”,《诗经·周南·兔罝》“公侯好仇”都不能解释为“仇敌”,因为仇敌不能有好坏之分。因此专门解释《诗经》等古籍的《尔雅·释诂》就说“仇”是“谓对合也。同逑”。这就对了,因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毕竟要面对创作于明清二代,流行于清代,名教中人编次的《好逑传》(亦名《侠义风月传》《第二才子好逑传》)。至于《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载手仇·注》所谓的“以手挹酒也”,也是表示友好而不是仇视对付的意思。

况且和可以“同袍”“同泽”“同裳”的亲密战友叙友情,还要先表白我们有“共同的敌人”,简直是废话。哪有这么浅薄煽情的?不过黑格尔在《权利哲学纲要》(或译为《法哲学原理》)中所谓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参照《小逻辑》,多数人认为应该译作“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在译介过程中被人概括为“存在即合理”,因此众说纷纭),虽然被批评为“错误命题”,但是在这里却有参考价值。“仇”的“怨仇”是被拐到沟里的义项扩衍。

这种义项扩衍的拐点在《左传》。《左传·桓公二年》“师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是讲夫妻关系不好的叫作“怨偶”,还是夫妻不至于是仇敌。但是由此误读生发,到唐代孔颖达疏解《诗·邶风·谷风》“反以我为雠”诗句时还比较含糊,说“雠者,至怨之称”。并且举例《左传·襄公三年》“解狐其雠也”称“雠者,相负挟怨之名”。其实《谷风》也是讲夫妻琴瑟不合,埋怨变心的老公“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还是(感情)交换方面的不对等之怨望,并非把老公视为“仇恨对象”,因为诗的末句还缠绵悱恻“翻小肠”冀望老公回心转意,“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元代文人心态失衡,把这个误区强化了:熊忠《韵会》(亦称《古今韵会举要》)就说出了这种恨恨的话:“于文言雔为雠。雔,鸟之双也。人之雠怨,不顾礼义,则如禽鸟之为,两怒而有言在其间,必溢恶之言,若禽鸟之声也。”其实“雔”为双鸟,还是夫妻相,算不得仇敌,用不着这么危言耸听。

关于“仇”(雠、讐)的意义转化,段玉裁在《说文注》中有一段综述,倒是值得推敲:

应,当也。雠者,以言对之。→(这个符号为本教材编者加,下同。其余为原文)引申之为物价之雠。→又引申之为雠怨。→人部曰:仇,雠也。仇雠本皆兼善恶言之。后乃专谓怨为雠矣。→盖浅人但知雠为怨。以为不切。故加之耳。……物价之雠后人妄易其字作售。→竟以改易毛诗贾用不雠。此恶俗不可从也。从言。雔声。此以声苞意。

这里说得很明白,把“仇”(雠)说成仇敌,是“浅人”所为,并且直言把毛诗对《谷风》的解说“改易”简直是“此恶俗不可从也”!

最后说说“同仇敌忾”。通说是语本《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并且说“忾”亦作“慨”。且引用《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左传》这句话西晋(杜预)已经这样解说:“敌,犹当也;忾,恨怒也”。唐代(孔颖达)对杜预的理解也白纸黑字传世“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那意思明摆着是“仇”是“犹当也”“当王所怒”,“忾”才是“恨怒”。因此我们依据《清史稿·李宗羲传》:“天下臣民……共振敌忾同仇之气”提炼出“同仇敌忾”的成语,并不能支撑解“与子同仇”为“和老兄您具有共同敌人”的歪批。

三、风情诗歌名作赏读

(一)四愁诗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

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

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

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

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

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

何为怀忧心烦惋。

附: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 1802 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二)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鲁迅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附: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 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 年 5 月 15 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 年 10 月 19 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三)闲情赋

陶渊明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淡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飖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附:陶渊明(约 365—427),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四)定情赋(残文辑录)

张衡

曰:夫何妖女之淑丽,光华艳而秀容,断当时而呈美,冠朋匹而无双,叹曰: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其在近也,若神龙采鳞翼将举,其既远也,若披云缘汉见织女,立若碧山亭亭竖,动若翡翠奋其羽,众色燎照,视之无主,面若明月,辉似朝日,色若莲葩,肌如凝蜜。

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张衡,见前引《四愁诗》。

(五)静情赋

蔡邕

夫何姝妖之媛女,颜炜烨而含荣。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余心悦于淑丽,爱独结而未并,情罔象而无主,意将徙而左倾。昼聘请以舒爱,夜托梦以交灵。

附:蔡邕(yōng),(公元 133 年—公元 192 年),字伯喈( jiē),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也。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曾因弹劾宦官流放朔方。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董卓被诛后,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蔡邕著诗、赋、碑、诔、铭等共 104 篇。他的辞赋以《述行赋》最知名。

四、风情诗歌与抒情方式

(一)抒情方式举凡

抒情方式具体又可分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融情于事和融情于理等。

1.借景抒情
选自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触景生情
选自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咏物寓情
选自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4.咏物言志
陆游《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5.直抒胸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6.融情于理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台湾乡土诗歌与闽南风情(节选)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乡土诗歌虽然遭受日本殖民文化的残酷摧残与战后西方文化东渐的猛烈冲击,但它仍在顽强生长。这除了其外部的生存条件和自身的内部因素外,还与其扎根现实生活沃土,执着地汲取台湾民间蕴含的闽南风情有密切的关系。考察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探讨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内外诸因素,对我们深入研究台湾乡土诗歌,显然是有意义的。

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取用闽南方言音律。台湾乡土诗人注意汲取活在民众口头的闽南方言和闽南语歌谣及俚谚入诗,以闽南方言独特的音律来加强作品的地方色彩。

适应乡土诗的乐感需求,表现诗作的乡土音乐美。台湾乡土诗歌具有与其他流派诗歌不同的属性,即特别重视对民俗歌谣音乐的挖掘与表现。

表现诗中乡土人物的主要特征。诗歌刻画人物的方法不像小说那样,凭借典型环境和曲折的情节来塑造人物的复杂性格,而旨在从人物内在情感的抒发过程中显露其主要特征。由于闽南方言是乡土人物生活中的主要母语,因此,用它作为乡土诗歌主体叙述者的语言,更利于逼真再现作品人物的生活原型。

闽南方言句式与普通话句式在诗中交叉并用,扩大了作品的语言审美信息量。诗歌创作为了追求语言审美的信息量,一般要打破语言的正常结构,运用虛拟、变形、并放五官等手法。近年来台湾乡土诗人大胆创新,把闽南方言句式引入诗中,和普通话相互对照,作品在语言表现上由单调式转为多调式,通过不同语言的冲撞产生新的艺术效应。

展现闽南民俗画卷。民俗活动是一个地区民众的审美意识和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历史演变中,台湾民间的各种民俗活动,如民间信仰、节庆风俗、生活习惯等,大多从闽南沿袭而来。因此,许多诗人在反映当地乡土生活时,也生动地再现了闽南的民俗。

蕴含闽南人情。闽南人作为古中原河洛人后裔,历经战乱和南迁,在长期的颠沛和冒险开拓中形成了很强的亲族观念,同乡邻里友好相处,老小无欺。他们称呼对方时经常要在其名字前附上“阿”或在后加“仔”,以示珍重或亲昵之情。由于闽南籍人遍布台湾各地,因此,乡土诗人自然把这种富含闽南人情味的称谓方式也揉进作品。如林芳年的《牵牛囝仔》、廖莫白的《阿狗入学》、向阳的《阿公烟吹》《阿妈的目屎》《阿母的头髦》《爱变把戏的阿舅》等,通过对闽南人惯用的称谓方式的展示,表现了下辈敬重长辈以及长辈对晚辈的惜爱之情。

再现祖先拓台业绩。历史上闽南向台湾移民最多,闽南先民在开拓宝岛的斗争中知难而进,坚韧不拔,表现出英勇打拼的精神,并且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台湾乡土歌诗在描写这些人物和事迹中,再现了对祖先的追念与闽南风情在台湾的延传。不少诗作还把对闽南先民创业精神的缅怀与历史名胜的探放熔为一炉。如陈锦标的《再访安平堡》、绿蒂的《登赤坎楼》、林梵的《某个时间的对位法》等,通过对闽南先民染指过的名胜遗迹的追寻,再现了闽南人在台湾开拓史上光辉的形象。台湾乡土诗人就是这样怀揣着深沉的历史感,从各个角度表现了闽南人开拓宝岛的光辉业绩,以及闽南风情在宝岛上延传的历史。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闽南风情在台湾乡土诗歌中的表现与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它的产生有以下因素。

首先,从乡土诗歌创作的外部条件看,这与历史上闽南向台湾大量移民有极大关系。闽台两地,一水相望,很早就有经济交往。明代后期,闽南人颜思齐、郑芝龙组织大批闽南人入台拓垦。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去数万闽南籍部属屯垦于岛上。郑氏治台期间,又有数十万闽南人移民台湾耕垦。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又多出现闽南人向台湾移民的高潮。人数众多的闽南人移居台湾后,带去了家乡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也带去了闽南的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并且一代接一代,在艰苦的创业进程中使之延续。随着社会的进一步演进,闽南风情逐渐深入台湾各地民间,并与当地特定的景观相融合,终于发展成为台湾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被台湾乡土诗人广泛摄入诗中,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其次,从乡土诗的特性和发展过程看,这是台湾乡土诗在祖国新文学运动影响下,不断密接现实,走向民众和社会的必然结果。闽南风情在乡土诗中得以生动表现,还离不开台湾乡土诗人的总结与探索。首先表现为如何看待使用闽南方言的意义上,当代乡土诗人的认识已较以前更接近它的实质。许多诗人从传承母体文化的高度看待运用闽南方言的意义,以避免陷入一种偏窄的地域主义的观念和感情里。巫永福曾经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对闽南方言的来源进行论证,他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化,“除了西藏、蒙古之外,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河洛语系文化,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设都洛阳,以《诗经》、孔子所代表的中原文化的精华。……不幸于纪元 307 年……难民大举逃难至浙江福建,明末清初再移垦台湾。这些讲河洛语言的人,现住福建、台湾……台湾属于河洛语系文化,台湾人称为福佬人,即是河洛人的讹音。其所用语言承袭《诗经》,故重叠语特多……是中国最古,流传最久的言语”。他所说的河洛语系,就是闽南方言语系。在具体创作中诗人们普遍认为,“要使闽南方言成为诗的语言,就要对它加工提炼,同时解决好言文一致的问题。……诗人的使命,在于大胆的创新,使用现时活的语言,以母语为主,吸收已经普遍使用的外来语,并融合台湾各族的语言,创造以及丰富台语”。针对不熟悉方言的读者容易造成欣赏时“隔”的现象的难题,向阳还把闽南方言归为三种类型,一是声音与意义类同,如古早、同款;二是声音类同意义不同,如倒转、生理人;三是声音类同意义部分类同,如透风……他……按照方言的语音寻找同音字来用,而不求字义的完全切合,如“代志”(事情)。遵义法。即只要求意义的切合,不要求字音与方言语音相同,如“贤”(专揸之意)。转字法。即按照方言语音直接转成国语,如“头前”(前面)。从俗法。即沿循民间方言歌本约定俗成的写法来写。如“歹势”“近迫”。溯源法。即从闽南方言词典中探溯方言词语源,以溯出正确的字词,如“走”。虽然向阳的上述创造还有待努力之处,但在突破闽南方言入诗的难点,纠正某些人滥造闽南方言词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了便于读者领会闽南方言的含义,诗人还在作品后面作注说明。这样,较好解决了方言里文言断层问题和方言与某些读者之间“隔”的现象。向传统的民间文学学习,尤其是向闽南语歌谣和俚谚吸取养分,是乡土诗人表现闽南风情的又一创作经验。

★课后练习与思考

1.结合讲课内容,谈谈抒情诗歌中民俗与风情的关系。

2.对照“抒情方式举凡”,找一找“课下阅读资料”所选作品的抒情方式。

3.台湾乡土诗歌中有多少闽南风情因子?为什么? ll66WXq2kvRw6xDlH40gHDSdLJyNA5ti6UQZJoK5KZd9D+HL8x1vSvyEXumewY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