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依依(以下简称Y),汉族,2011 年 5 月 16 日出生于城市家庭的一名女孩。家庭主要成员:爸爸(文学硕士,祖籍重庆),妈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祖籍重庆,本书作者)。Y与家人日常交流的语言以普通话和重庆话的交替使用为主,Y生长在一个宽松而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在日常的交流中,成人都是用商量的口吻和她平等对话。Y一直由家人照顾,除了爸爸和妈妈以外,Y的奶奶(幼儿园退休教师)和爷爷(退休工人)与Y的互动交流也比较多,因此家庭是Y主要的语言环境。从Y满月开始,家人每天都要带她去户外活动至少一个小时,每个周末都会去各大公园、游乐场玩耍。从两岁开始,Y每年至少有两次国内外的旅游经验,Y的社会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三岁以后Y进入幼儿园,语言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同伴的相互影响逐渐增多。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参与和Y的言语互动,但是对她言语输入最多的是妈妈,由于母亲是儿童陪伴的首选对象,自然就成了和她言语交际最多的人,具有语言学专业背景的妈妈从得知怀孕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对Y进行语言输入。输入的主要途径是每天至少为Y阅读一个小时的故事,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Y上小学一年级,Y识字以后,妈妈的亲子阅读时间逐渐减少,Y的自主阅读时间逐渐增多。

二、语料收集

本研究围绕调查对象Y收集资料,属于个案研究。2011 年 7 月 30 日,爸爸在新浪网上专门为Y申请了一个新浪微博账号。建立微博账号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记录Y的语言发展情况,而是想通过微博的形式珍藏Y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记录她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微博主要采用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一些有纪念意义的重要时刻。比如Y的第一次抬头、第一次和爸爸妈妈乘坐地铁、第一次剃头发、第一次游泳、第一次用手抓玩具、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儿保、第一次吃手、第一次正坐、第一次撕纸、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出国……2011 年 12 月 28 日,六个月大的Y清晰地发出了“MaMa”音节,从那时起,对Y的语言观察就成了微博的重要内容。妈妈开始采用自然观察法,在微博上对Y的各个成长阶段的语言发展进行随时随地的记录,最后一条微博的截止时间是 2017 年 11 月 21 日,微博记录的时间跨度长达六年,共计 720 条,五万余字。本研究的语料收集特别注意了时段的均衡性、场景的多样性、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以及语言的典型性,客观地反映了 0-6 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全貌。由于每一条微博的字数限制在 140 字以内,所以每一次记录只能使用最简洁明了的文字来对说话人、场景、对话内容和非言语行为等进行描述,微博中的内容全部使用第一人称“我”(Y)的口气,坚持做到客观和原生态的真实记录。以下是从微博中摘取的三个记录样例。

记录样例 1:

2011 年 12 月 21 日

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年就要翻过去了。爸爸自己的总结还没写好,就炮制出了我的年度总结报告,算是我的七个月综合能力评估。社会适应及情感表达:对熟悉的人有亲近需求,尤其依赖妈妈,开始认生,较为排斥陌生人,表情日渐丰富,会大笑、微笑、大叫、生气、哭闹等;突然打断喜欢的活动,会大叫,哭闹;肢体语言逐渐丰富,如伸手要抱抱,打挺不想尿尿,有意躲避洗脸和擦手。语言及听力:能无意识发音,嗯吗,嗯呐,哎哟,咿呀;能根据声音辨别方位;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喜欢听儿歌和音乐,喜欢听大人谈话。身体运动及控制力:喜欢搬弄大人的手指或其他圆柱物体,双手开始协调运动,学会传递与分工。会撕纸,会交换玩具,抓住玩具能摇敲;能够独坐,但不稳定;抱着能站立一会儿,可由仰卧变侧卧或俯卧,能爬行;喜欢照镜子,喜欢捉迷藏;开始长乳牙,咀嚼和吞咽能力较强。

记录样例 2:

2012 年 10 月 9 日

手上只有一个苹果,我会对着爸爸大叫“找”。和奶奶去游乐场,我会对着电动木马说“币”。家里的地板脏了,我会兴冲冲地拿起扫帚说“扫”。盘子里的枣子吃完了,我会对着爸爸嚷嚷“装”。看见妈妈在洗衣服,我会抡起叉棍大喊“晾”。最让爸妈郁闷的是半夜醒来,我搂着妈妈的脖子喊“走”。现在,我可以用单个动词来表达祈使的意愿了。

记录样例 3:

2017 年 2 月 10 日

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夜游红树林,一树树闪烁的萤火虫让我兴奋不已。看着从指缝间划过的璀璨,妈妈轻声告诉我,一定要小心翼翼呵护这些美丽而短暂的生命:“宝贝儿,你知道吗?你现在看到的萤火虫要经过七个月才能长成这样,而它们却只能绽放七天的光明。”我听了若有所思,叹息到:“哎,为什么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就像我的寒假一样。”

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需求,本书并未严格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CHILDS儿童语料库(周兢 2009)的方法撰写,而是采用自然记录的方法,书中的“()”表示补充语境,即相关说明。语料的发生时间用年龄和月龄标注,比如 1 岁 3 个月。如果是对话语料,则会标明发话人。以下是语料示例:

Y(手里拿着藕片):他给我的。

妈妈:他是哪个,我指的又是哪个?

Y:他是爸爸,我是妹妹。(1 岁 11 个月)

需要指出的是,括号内的说明都是语料记录(微博)中原来就有的,但我们在引用语料时对这些记录进行了简单的修改。 B1qbwyYU+vjuZjvQ96nNhsEmz3EFueKzzOT+eeJWuo2jFlLwJDfWU8vfrzoid/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