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对课程设置的思考及建议

长期以来,我们的汉语师资培养重点主要放在学科的语言知识和教学理论层面,而对海外中小学生这一教育群体的特点不够重视。“面向成人的汉语教学与面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教学,因教学对象的不同,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教师责任等方面都有区别。” 因此,我们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和强化面向中小学的汉语学习者开展汉语教学的训练,以实现培养的针对性。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资培养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留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海外本土中小学汉语教师,鉴于该专业教学对象和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独立性,现阶段各高校应根据专业要求细化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

第一,立足海外需求和本校特色,关注海外基础教育阶段到底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教师,以培养高素质的“本土汉语教师”为目标确定培养模式,而不是一味照搬或模仿留学生汉语言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

第二,课程设置要与“本土中小学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对应,体现本土汉语师资培养的特色。

此外,在专业层次上也应对课程结构和内容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做出区分。

(二)面向国外中小学汉语教学转变课程设置理念

受传统课程理念的束缚,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偏离培养目标。首先,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本科专业的课程建设与中国学生的要求不同,课程设计必然有所区别。其次,培养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在教学中把所有的语言知识全覆盖、都教给学习者,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与教学者的教学能力,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投入汉语教学工作当中。因此,我们提倡,按照“急用先学”的原则,突出和强化面向国外中小学、幼儿园的汉语教学师资培养课程,以国外中小学、幼儿园汉语师资需求为导向,设置面向低龄化汉语学习者的“国外中小学汉语教育”专项课程内容和体系,重点设置和培养与“教学能力”有关的课程。

(三)调整课程比例,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对课程的类型、开设的科目、课程的先后顺序、课时、学分等做出一系列的规定,要求合理地安排课程结构、课程内容。

1.调整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

课程结构的设置应突出实用性,合理设置专业课。在具体设置上,重点开好“少儿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中小学课堂管理”“中国文化”“国际汉语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以及“多媒体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技术类课程。同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方式多元化,扩大选修课程的范围,一方面,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增加学生选择的灵活性,进行个性化培养。

2.处理好选修课中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

袁祖望提出,通过“变长课程为短课程,减少每门课的讲授时数”,削减必修课,以节余出更多的课时安排选修课。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只有提升选修课的比例特别是任选课的比例,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自主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

3.调整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学文化、教学技能、教学心理类课程的比例

特别是当前各校安排的语言技能课比例过大,个别此类课程的学分比例甚至达到总学分的70%以上,这就极大地压缩了专业课的比例,虽然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显著提高,但却影响学生其他专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培养的是本土汉语教师,汉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应该减少语言技能课,而相应地增加与中小学教学相关的课程内容。

我们认为,应该增加以下几类课程。

第一,增加教学方法类特别是中小学汉语教学方法类课程。如少儿汉语教学法、汉字教学法、文化课教学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展示出来,知道“怎么教”,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增加教学类和心理类课程。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本国中小学任教,根据未来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应着重开设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相关课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开设了教育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课的院校中,55%的学生都对这门课不满意,而15%的人觉得无所谓。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这类课程内容深奥,很难理解,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但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对以后的汉语教学非常重要,有助于针对少年儿童进行汉语教学。

第三,增加教师发展和培训课程,能力训练要突出“师范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实现“培养国际汉语教师”这一最主要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将理论与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做大幅度调整,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比例。首先,教学能力的具备与提高离不开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在理论课程方面,围绕教学能力的培养,可设置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对外汉语课型教学、二语习得理论、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其次,丰富实践课程的形式。除了校外语言实践和教学实习,还可以通过课堂观摩与指导、教学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体验式学习与培训等形式,为学生将来走上讲台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突出实践,让学生尽早上讲台,教师给予指导,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四)注重教学实践,创新实习方式

为了了解学生对实践类课程的意见,我们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留本)专业的60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7份,其中,“你认为在当前基础上,学校还应该开设或增加哪些实践课程?”问题上学生的回答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你认为在当前基础上,学校还应该开设或增加哪些实践课程?”学生希望开设课程比例

图1为学生希望开设或增加比重的实践课程名称,有71.93%的学生希望开设或增加“教学实习”,45.61%的学生希望开设或增加“教学技能训练”,31.58%的学生选择了“社会考察及语言实践”,29.82%的学生选择“教学见习”。1.75%的学生选择“其他”一项,备注是“课堂试讲”,可以归入“教学技能训练”一类。从所占比重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不同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学生留言表示,“实习比理论重要”。虽然这样的表述不一定正确,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学生对教学实践的重视。

结合对各校课程设置和学生调查问卷的研究,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做出调整。

第一,增加教师发展和培训课程,丰富实践课程的形式,能力训练要突出“师范性”。除了校外语言实践和教学实习,还可以通过课堂观摩与指导、教学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体验式学习与培训等形式,为学生将来走上讲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突出实践,让学生尽早上讲台,教师给予指导,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第二,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也可以与国内外中小学、国际学校合作,开设专业见习、课堂观摩、案例教学、试讲等课程和教学环节,为本科留学生增加教学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教学实战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报考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在大学期间争取到教育机构、国际学校实习。

此外,个别院校的实践课形式和内容独具特色,也值得借鉴。例如,开设“个性化培育”和“创新教育”两门实践课,共计4学分;“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这两门课中选一门,修2学分。有一所院校将实践课分为基础性实践(必修)和创新性实践(选修)两部分,基础性实践包括军事训练、诵读、演讲、钢笔字、实用礼仪、公共英语演讲、粉笔字、论文写作指导,修8学分,计入“其他”一栏,还包括“教学设计与模拟上课”,计入“模拟教学”一栏。具体来看,“诵读”“演讲”等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设计与模拟上课”能综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论文写作指导”对学生完成学期论文、毕业论文有极大的帮助,这些课程独具特色,且符合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还有1所院校在一至三学期开设了有特色的“语言及社会实践”系列课程,即第一学期进行专业教育实践,通过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参观校区、编排短剧、制作幻灯片、短剧表演等任务型导向的课程设置,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述、文字表达和幻灯片制作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学期进行语言任务专项训练,通过学习朗诵和配音,提高学生就较深层面的话题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第三学期,在学生已完成一学年汉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资源应用实践。语言层次分明,训练重点突出,实践特色鲜明,值得同类院校推广和借鉴。

(五)以生源国教师需求为参考,开发院校精品课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专业招收的华裔学生非常少,在男女比例方面,女生居多,招生的生源国比较丰富,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发展中国家,多集中在亚洲,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源较少。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在已招收的学生中,生源国包括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美国、蒙古国,其中,来自美国的学生为自费生,其他学生均为孔子学院或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学生。据笔者了解,该校生源情况和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情况相差不大。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学生提出,希望学校多考虑不同国家的学生特点和海外教学要求。对此,我们可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比如说在同一门课程中设计针对不同国家学生的教学训练,或者按国别分小组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和课堂模拟试讲。

(六)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比《汉语国际教师标准》(2012)和《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资格标准大纲》,我们可以了解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留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包括:汉语言本体知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知识,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汉语教学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方法、少儿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重点突出面向国外中小学或幼儿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课程的设置。

其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留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汉语交际能力、汉语教学能力、文化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能力、基本的研究能力等。

最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留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职业意识、沟通意识、专业提升意识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海外教学环境复杂多变,我们不仅要传授给他们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还应该加强海外汉语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他们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优秀前辈和同行的教学经验,反思和改进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变化。

(七)开发适合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留学生的专业教材

当前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使用的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汉语言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学生的教材使用情况,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深度不太一致。

目前学界关注到的主要是汉语教材的开发,2016年10月北京大学举办“黉门对话”论坛,12位国内外在汉语教材研究领域有创新性见解并编写过主流汉语教材的专家就“汉语教材与学科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近年来,新出版的汉语教材也比较丰富,选择性更大。但是,专门针对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设计的专业课教材寥寥无几,学界关注度也不太高。我们认为,留学生无论在语言水平、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等方面都与中国学生有比较大的差异,应该开发适合该专业留学生的专业课教材,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二语习得、汉语教学法等专业课教材。

综上,笔者认为,只有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突出该专业中小学师资培养特色,转变课程设置理念,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和内容,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海外汉语教学需求的本土汉语教师,同时,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留本)还是一个新兴专业,课程设置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专业性的问题等待学界进行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IjZke17BdOJty0G2xDG7LuFmjVRwC/wgtnpzc5Ylu/71BMSHwnMnAuXlW92UfF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