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生活

第1题是“上课座位”,即学生上课时喜欢坐的座位在教室中的位置,从最前面到中前部、中部、中后部到最后面。统计结果显示,全部学生在该题上的总均值是3.39分,高于理论平均值3分,即学生倾向于坐在中间偏前的位置,表明学生总体上具有听课积极性。按年级来看,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三年级(3.88分)、一年级(3.46分)、四年级(3.36分)、二年级(3.19分),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二年级得分最低,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出现了一定的听课积极性下降的情况。

图1 第1题总均值

第2~7题,测量的是学生课程学习行为的情况。这6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逃课”和“没有按时完成或草率完成学习任务”这两题得分最高,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管理规定,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课前预习”一题得分2.25分,分数最低,且低于理论平均值2.5分,表明学生大多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其他几题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或者参与班级讨论”2.75分,“课后复习”2.57分,“课后阅读跟课程有关的参考书或者老师提供的专业文献”2.55分,这三项都略高于理论平均值。以上表明学生大多能够认真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学习,但在课前预习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图2 第2~7题总均值

下面来看各个年级的情况。计算每个年级2~7题6道题的总均值,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课程学习情况得分最低的是四年级,四年级学生普遍对课程重视程度降低,这和他们找工作、考研究生等毕业压力有一定的关系。而前三个年级中,二年级得分最低。

图3 第2~7题各年级均值

第8~13题,测量的是学生课外学习行为的情况。这6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得分较高的是“使用电子媒体(电子邮件、聊天群、互联网、固话、手机等)或面对面和同学讨论或者完成作业”3.23分,其次是“参加校内社团活动”3.05分,这反映出学生更多地通过一定的活动平台与自己的同辈之间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关系。“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2.90分,也高于理论平均分,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能够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利用。“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实践活动”2.53分,基本处于理论平均分的水平,院系一直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的机会,学生也积极参与,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实习实践机会。“参加学校教学课程以外的课程或者培训(外语或其他)”2.26分,“结识外国留学生并和他们交流”2.32分,这两项分数均低于理论平均分,即课堂之外,很多学生未能通过自己的主动行动寻找机会提升自我的知识和能力。

图4 第8~13题总均值

对比四个年级的情况,计算每个年级8~13题六道题的总均值,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课外学习活动的得分随年级增加而增加,一年级、二年级大致相当,三年级、四年级大致相当,并且一年级和二年级明显低于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年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方式的惯性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由教师主导的课堂学习中,还没有形成在课外寻找机会进行主动学习的习惯。此外,一年级、二年级学生课程较多,课程之外的时间较少,这也是一个原因。同时院系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活动通常会在大二结束之后的暑假和大三年级开展,这也导致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得分较低。这种情况将会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而得以改善。

图5 第8~13题各年级均值

第14~16题,测量的是师生互动学习行为的情况。这3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得分较高的是“向专业课老师请教课程或专业问题”2.6分,略高于理论平均分,而“和老师一起参与课程作业以外的活动(协会、学术报告、学生活动等”)1.91分,“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1.68分,则明显低于理论均值。这反映出师生互动学习行为的欠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能够就课程相关问题向教师请教,但是对课程以外参与教师的学习、科研活动的情况就十分欠缺了。

图6 第14~16题总均值

对比四个年级的情况,如图7所示,高年级学生的情况略优于低年级学生,这是积极的一面,表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参与教师学习科研活动的机会也开始增加。

图7 第14~16题各年级均值

第17~20题,测量的是学生的学术与交流情况。这4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这一组题目得分都比较低,远低于理论均值。“进行国外短期访学或交换留学”1.34分,“参加学术竞赛(挑战杯等)”1.35分,“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1.68分。仅“参与学术活动(学术会议、讲座)”2.25分,略高一些,但也在理论均值之下。反映出在学术与交流方面,我们的本科生是十分欠缺的。

图8 第17~20题总均值

对比四个年级的情况,如图9所示,差异并不十分显著,一年级略低,二年级和四年级略高。

图9 第17~20题各年级均值

第21~25题,测量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信念。这5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10所示。总体上来看,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是比较积极的。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如果我尽力去做,我有信心能够实现专业学习目标”3.21分。其次是“学习本专业知识时,我感到这些知识有用、有价值”3.14分,表明学生大多有坚定的自我信念和良好的学习感受。“我对所学专业具有浓厚兴趣”2.96分,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具有正向、积极的心理。“我会通过相关课程、讲座、文献阅读,主动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2.54分,“我在专业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和长期的规划”2.66分,这两项得分稍低,处于略高于理论平均分的水平,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实现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图10 第21~25题总均值

四个年级的情况,如图11所示,一年级和三年级得分较高,二年级和四年级较低,其中二年级最低。究其原因,一年级是进入大学的第一年,学生对专业充满了新奇感,对自我充满了信心。进入二年级,出现一定的学习倦怠,并开始产生专业迷茫感,而经过二年级的内心调整,到了三年级逐渐找到自我的方向,重燃信心。四年级则是面临毕业的年级,考研和就业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让他们一定程度上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所以得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图11 第21~25题各年级均值

(二)教学评价

第26~38题,测量的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这13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12所示。总体上看,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较高,都在理论平均值之上,而且,除“认真指导学生做研究报告或读书笔记等”2.94分,低于3分,其他题目的得分均高于3分。这表明,教师努力认真地上课,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两道题目是“提供教学案例或事例”3.65分,“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教学”3.61分,这两道题的高分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教学实践两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其余题目的得分分别是“介绍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3.34分,“实践教学课程充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36分,“注重课程与专业的相关性”3.54分,“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3.34分,“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注重学生参与”3.4分,“课程目标清晰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易懂”3.45分,“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3.34分,“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3.35分,“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3.06分,“重视考勤”3.34分。

各年级的情况,如图13所示,评价最高的是一年级,二、三、四年级略有下降,但均在3分以上。

图12 第26~38题总均值

图13 第26~38题各年级均值

第39~45题,测量的是学生对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整体教学的评价。这7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14所示。总体上看,学生对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整体教学的评价较高,大部分学生持肯定态度。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两题是,“教师品德素养”3.59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3.48分,反映出教师师德良好、教学水平较高,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实习平台建设”3.07分,对比前面“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实践活动”的得分2.53分,此的得分显示出学生能够客观评价学院在教学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课程体系建设”3.13分,“课堂教学效果”3.23分,“不喜欢课程占比”2.74分,“喜欢课程占比”2.74分。

图14 第39~45题总均值

各年级情况,如图15所示,三年级的评价低于3分,但也高于理论平均分,其他三个年级都在3分及以上。

(三)学生发展

第46~55题,测量的是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情况。这10道题每一题的总均值如图16所示。总体上看,这一组题目的得分保持在理论平均分上下,最高的是“社会责任感”3.12分。其中,低于理论平均分的有“对专业学科知识发展前沿的了解”2.38分,“专业学科领域的实践能力”2.38分,“理论性文章的写作能力”2.47分,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映出他们认为在这几方面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汉语国际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学生对自我的实践能力的期待较高,而对学术性、理论性强的问题不十分重视。因此,我们的教学中在这两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前面“介绍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得分是3.34分,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做出一定的努力,但是对学生课下的要求和指导有所不足。在学术性论文的写作方面,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较低,在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比较欠缺,大学四年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训练和论文写作只有毕业论文。其他几道题目的得分分别是,“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2.57分,“清晰有效的口头表达能力”2.82分,“外语听说和沟通能力”2.82分,“跨文化交往能力”2.79分,“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90分,“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能力”2.98分。除“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之外的其他几道题目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图15 第39~45题各年级均值

图16 第46~55题总均值

各个年级的情况,如图17所示,高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的得分,这说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逐渐获得了发展。

图17 第46~55题各年级均值

(四)整体评价

最后一道题即第56题,测量的是学生对整体的教育经历的评价。题目为“如何评价你在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整体的教育经历?”,该题的得分是2.81分,高于理论平均分,表明学生对在本学院本专业接受的教育的整体评价较高。

各个年级的情况,如图18所示,一年级评价最高,二年级评价最低,三、四年级居中。

图18 第56题总均值 a0VFNiX6UdgKpzkZD253WuKC3ccjnAqR3L+F8r/+DPhQcDIictjaf0pVk2rMDUE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