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钢笔字

20世纪60年代,寻常百姓中拥有一支钢笔的人还不多,很多人把胸前的小口袋插上一支钢笔作为一种时髦和荣耀,往往以插钢笔的多少推断学问、学历的高低。记得曾有人把插有一、二、三支钢笔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标志——虽是戏言,但在我的心中仍有一种深深留恋;更有一种对钢笔字“情有独钟”的怀旧情结。

我是在小学五年级开始用钢笔写字的。我用的第一支钢笔是合肥金笔厂生产的“新农村”牌钢笔,用的墨水是上海产的英雄203纯蓝墨水。父亲在一家大学宣传处工作,钢笔字写得很漂亮,这样就省了买字帖的钱。父亲在方格练习簿每行的第一格里,写出点、横、竖、撇、捺,我就按照父亲写的临摹,每天一张。最初的练习是艰难而又枯燥的。幸得父亲的鼓励与指点,才让我坚持了下来,慢慢地,笔画写得好一点了,再后来整个字也看着有那么点样子了。

“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后,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楷体、仿宋体、魏体、隶书、庞体、司马体等各种字体的汉字。但当我刚刚有了此念头,换个写法时,父亲是坚决反对的,说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你这才哪到哪就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打好基础,你练什么体都没用。

上初中时,我向奶奶要了一元钱,买了一本当时风靡全国的《庞中华诗词钢笔字帖》。由于路远,父亲中午是不回家的,我就中午在家练习庞体书法字。从最初的楷体,到行书,到草书,一丝不苟地认真练习。最有收获的还是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熟读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想必自己爱好文字的习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养成的吧!回想当时,看着自己写的娟秀、清新的钢笔字,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中讲评,那时,一颗小小的虚荣心,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呀!若是放到现在,一定会从内心讥笑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后来工作了,父亲送了我一支黑色的“英雄”牌钢笔。也记不清搬了多少次家,但那支“英雄”牌钢笔至今依然放在我书案的笔筒里。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直。”由写字想到写文章。文章是由字词句、段落而组成篇章的,恰如书法中的笔画、偏旁和结体。书法讲究用笔,这正如我们写文章讲究炼字,写白话文虽不如文言那样讲究,但用词的准确、精到、简洁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功夫。用笔不好,写出来的字难免无力;用词不到位,写出来的文章难免意思含混,心笔不一。举例来说,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语言完全是平实一路的,读起来波澜不惊,却让人感觉很亲切,仿佛在听一位老人谈话。先生的文章正如魏碑书法,虽拙朴却意趣深远。我想这与季老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

稿纸上的沙沙作响是钢笔的吟唱,已被当下手指敲击键盘的乒乒乓乓所取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人心变得越来越远,虽然每到节日的时候,祝福的电子邮件也会接踵而至,但那全是一律的模式、一律的冰冷,丝毫感受不到书信里那种字如其人的亲切和温暖。这让我想起古人“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你说这是落后吗?即便是落后,从另一角度来说却比我们高明。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古人的那些信笺如此漂亮,用词精悍,笔法潇洒,游子的家书一铺开都可满室生辉。

有人说:当一个人开始怀旧了,就说明他已经老了。但我想,人活一世,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什么值得你去回忆的,那这一世是多么苍白与无力啊!如今到了耳顺之年,我想再次拿起钢笔练练字,想再次品味用笔把自己的一段思绪化作文字的妙不可言的过程。是啊,人在前进的路途中应当偶尔回头看看,身后的路边有哪些被匆忙赶路的我们丢落的情趣、操守和美好…… 4KY7pq1Q8fcVO2hGGgzCwSWpMVu3/eBdRSe9If1fLQR5LMqdhvRitnKDUuFS3z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