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认知与基本词汇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除英语词典中所收录的词汇外,新词仍在不断地出现。英语学习者不可能掌握和记住所有的词汇。其中有些是最常用的,也是学习者首先需要掌握的词汇,这些词汇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所表示的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其形成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世界万物划分为不同的范畴是基于人的认知能力,涉及感知、判断、记忆等。人们通过范畴化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第一节 原型范畴与词汇

一、原型范畴与基本层次范畴

(一)原型范畴

客观世界纷繁芜杂,千变万化。人们为了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结构和事物间的联系,必须对各种事物分类,这样才能有效记忆和储存。人们根据事物和现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类。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分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过程(categorization),其结果是认知范畴(cogntive category)。范畴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如对自然现象的范畴化过程包括刺激、选择、鉴别、分类和命名。因此,范畴化是采取分析、判断、综合的方法将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由此看来,范畴并不是对世界现象的任意的区分,而是基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那么,人们如何对事物进行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原型(prototype)在范畴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认知参照作用。该理论是在批判范畴的经典理论(classical theory)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范畴观。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机械反映,是通过一组拥有共同特征而建构起来;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其所有成员均地位平等。哲学家L.Wittgenstein [1] 首先从“游戏”范畴发现了经典理论的局限性。Wittgenstein认为各种游戏是由交叉相似性网络连接起来的,并提出家族相似性原则(family resemblance)。后来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都对经典的范畴观提出大量反证。Berlin和Kay [2] 的研究表明,颜色范畴不是任意的,而是固定在焦点颜色上的。美国心理学家Rosch [3] 通过实验证明,焦点色在感知上比非焦点色显著;在短时记忆中得到更准确的记忆,并且在长时记忆中更容易保留;焦点色的名称能被更快地给出并为孩子更早习得。焦点色具有特殊的感知和认知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Rosch提出原型范畴,即范畴是围绕原型建构的,并将原型扩展到其他生物体、物体等实体上。如在对“鸟”范畴的研究中发现,知更鸟是这一范畴的最好样本,即原型样本,而鸵鸟则是这一范畴的差样本,即边缘样本。由此可见,原型范畴有以下特点: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内部成员依靠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具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即原型成员;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在边缘上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

(二)基本层次范畴

范畴化导致了等级结构的产生,从最具概括性的范畴到最特例的范畴形成的层次结构。例如:

认知科学发现人类是从基本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在范畴化的过程中,基本层次在认知上比其他层次更加显著。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basic level category)。基本层次范畴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感知: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整体感知形状和心理意象,能被快速识别。

2.功能:人类与外界事物互动时,对基本层次范畴上所进行的动作最为丰富和详细。

3.交流:基本层次范畴的名称最短,在言语交际中经常被使用,最先被儿童习得并进入心理词库。

4.知识组织: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最多的分类属性和信息量。这些属性使范畴内成员拥有相似性,并区别于其他范畴。

基本层次范畴之所以具有上述功能,是因为它们以原型为参照建构起来的。原型使得基本层次范畴的完型感知和区别性最大化。原型范畴在基本层次上得到最好的体现。所以,具有原型特征的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

上位范畴(superordinate category)寄生于基本范畴之上,缺乏完形特征。它们依赖基本范畴获得完形和大部分属性。其特点是突出所属范畴成员的普遍属性,这些属性也为所有的各个基本层次范畴所共有。下属范畴(subordinate category)是在基本范畴上进一步的切分,也是寄生范畴,其特点是突出特殊属性。与基本层次范畴相比,下位范畴成员之间的相似性高,其微小差别让人们难以区分原型、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

根据范畴的特点,认知范畴不是离散的,范畴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因而范畴层级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一个渐进体。例如flower的下位范畴中,rose已成为基本层次范畴。

二、基本词汇与非基本词汇

在不同范畴等级上形成了不同的词汇范畴,构成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基本层次词汇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全民性。基本词汇表示的是客观世界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事物、最基本的行为和最普遍的特性等概念的词语。由于人类生活在相似的客观世界中,因而这些词语所反映的概念,在人类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些词语也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的基础。

(二)稳定性。客观世界是变化的,词汇层面最能反映这些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词汇逐渐消亡、新词不断产生或旧词被赋予新义。但基本词汇指称的是普遍的事物与现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常用性。基本词汇在文体方面属中性词,可用于多种交际场合。基本词汇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使用频率最高。

(四)能产性。基本词汇的数量有限,但其构词和搭配能力强。基本词汇通过合成构词法形成大量复合词,而且构成大量短语、谚语和习语。

(五)多义性。基本词汇一般有具体的形象,容易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比起其他词汇具有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尤其是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基本颜色词、食物和人的身体部位的词汇蕴含丰富的隐喻意义,并且这些意义都具有文化含义。

非基本词汇分为以下类型:

古词语:古词语一般在现在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废弃不再使用,但在法律以及文学、新闻作品中偶有出现,以取得特定的效果或目的。如well nigh(= almost),albeit(= although),thou(= you),wilt(=will),hereof(= concerning this),hereat(= because of this);

新词语:新词语是指新造的词语或获得新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反映了各个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或是一些临时造词。这些词语使用范围有限或是没有被普遍接受,例如fire ant(火蚁),antimatter(反物质),moonfall(月面着陆),big foot(巨足兽),Christmasy(像过圣诞节似的);

俚语:俚语是通俗的口头词语,是只在一些特定群体中使用的词语。例如cancer stick(香烟),cut class(逃学),apple-polishing(拍马屁),smoke eater(消防队员),clock watcher(干活磨洋工的人),nut(怪人);

行话:行话是通行于某一行业中的特殊用语,这类用语对于外行人来说难以理解,如消防队员把最年轻的队员称为oyster;

专业术语:专业术语是某一学科内专门使用的词语,如物理学中superconductor(超导体),语言学中phoneme(音位);

方言:方言是一个地区或社会集团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种。例如“dragonfly(蜻蜓)”在美国的北部方言中是darning needle,在南部方言中是snake doctor,在中部方言中是snake feeder。

非基本词汇可以转化为基本词汇,如jeep,baby-sitter,bus,lab,jazz,pants,chap,VIP,bet,trip,fun等,原来是俚语,现已成为基本词汇。还有一些新词由于反复使用已被人们所熟知,也已进入基本词汇,如mail order(邮购),multimedia(多媒体),e-mail(电子邮件),network(网络),online(上网)等。

第二节 基本词汇与构词

一、基本词汇与复合词

基本词汇包括常用的具体和抽象名词。如指自然现象的air,sun,star,sky,earth,snow,rain,spring,winter,mountain;指人体各部分的head,foot,arm,hand,face,heart,mouth;各种动物的名称如horse,cow,dog,cat,bird;各种食物的名称如bread,water,milk,rice,meat;亲属关系词如sister,brother,father,mother;表示情感的名词如hate,love,fear,joy;表示基本行动的动词如go,come,run,walk,swim,see,hear,feel,think;表示基本性质的形容词,如good,bad,big,small,long,white,black等;表示空间关系的介词,如in,out,up,down,at,on,over,with等。基本词汇通过合成法构成大量的复合词。如复合名词airplane,raindrop,shoelace,apple juice,reading lamp,jump suit,nightfall,snowfall,sunrise,sunset,football,waterfall;复合形容词life-long,grass-green,home-sick,stone-deaf,care-free,icy-cold,red-hot,bitter-sweet;复合动词speed-read,honeymoon,outline,overlook等。

二、基本词汇与下位范畴词

英语中的下位范畴词有两种构成方式。

(一)独立型

指下位范畴词由单独一个词语构成。

1.tree

pine(松树),oak(橡树),willow(柳树),pear(梨树),cypress(柏树),birch(桦树),elm(榆树),spruce(杉树),ginkgo(银杏树),banyan(榕树),peach(桃树),mulberry(桑树),palm(棕榈树),cherry(樱桃树),poplar(白杨树),sycamore(梧桐树),maple(枫树)

2.flower

daisy(雏菊),rose(玫瑰花),daffodil(水仙花),lily(百合花),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hyacinth(风信子),orchid(兰花),chrysanthemum(菊花),crocus(番红花)

3.walk

hobble(蹒跚),amble(缓行),stroll(漫步),wander(漫游),stride(迈步),march(正步),pace(踱步),stamp(跺脚),tiptoe(尖起脚走),stagger(踉跄),shuffle(拖着脚步走),totter(趔趄着走),plod(稳步地走),trudge(吃力地走),stump(僵直地走),limp(跛行),waddle(摇摇摆摆地走),stumble(东倒西歪地走),strut(昂首阔步)

4.laugh

smile(微笑),snicker(暗笑),jeer(嘲笑),sneer(嗤笑),flout(耻笑),grin(露齿而笑),chortle(哈哈大笑),jest(俏皮地笑),simper(憨笑),guffaw(狂笑),mock(讪笑),scoff(取笑),smirk(偷笑),chuckle(抿着嘴笑),titter(嗤嗤地笑),fleer(轻蔑地笑),chaff(打趣地笑),twit(讥笑),snigger(暗笑)

5.look

gaze(凝视),stare(盯着看),glare(怒目而视),glimpse(瞥见),glance(扫视),peek(窥视),peer(仔细看),peep(偷看),squint(眯着眼看),scan(扫视)

6.fear

afraid(害怕的),scared(吓坏的),frightened(恐惧的),terrified(恐怖的),petrified(吓呆),horrified(毛骨悚然的),dread(害怕),alarmed(惊慌的),panic(恐慌的)

(二)复合型

下位范畴词由两个词语构成。

raincoat(雨衣),wheelchair(轮椅),blackbird(黑鹂),bluebird(蓝鹂),buttercup(毛茛),snowdrop(雪花莲),evergreen(常青树),cocktail(鸡尾酒),sling chair(吊椅),electric chair(电椅),easy chair(轻便椅),rocking chair(摇椅),armchair(扶手椅),coffee table(咖啡桌),blackberry(黑莓),strawberry(草莓),chestnuts(栗子),peanuts(花生),eggplant(茄子),pineapple(菠萝),mushroom(蘑菇),seaweed(海藻)

第三节 小结

范畴的经典论用一系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来界定范畴,认为范畴内成员的地位都是相同的,不同范畴之间存在清晰的界限。原型论认为范畴是围绕原型而构成的,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基本层次范畴是人类范畴化的基点,具有分类的中心地位特征。基本层次范畴是以原型为参照建构而成,因而在内部相似性和外部区别性达到了平衡。在此层次上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从而形成上下位层级关系的范畴结构。在基本层次范畴上形成的词汇具有全民性、稳定性、常用性、能产性和多义性,是语言习得的基础。

[1] Wittgenstein,L.,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Oxford:Black,1958.

[2] Berlin,B.&PaulKey,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Berkeley,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3] Rosch,E.,“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erceptual and semantic categories”,in Timothy E.Moore(ed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NewYork:Academic Press,1973,pp.111-144. 3AeQjtqn2+jwZfBjOAEOSmepdlCg/4erfyttyC0QWlFcVa/hvniCN6rD4HX0Qk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