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善园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党委副书记 ]:
“时代”是具有范式和革命意义的。此时代与彼时代不同,是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状态划分的,如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驱动近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是科学技术的范式变革。例如:18 世纪的蒸汽机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 世纪的发电机技术催生了电气时代;20 世纪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宣告了信息化时代;21 世纪涌起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正在酝酿新时代的到来。掌握这些核心关键技术的是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钱学森之问”“李约瑟之问”的问题实质。人才问题,抑或是科学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问题。教育是触发范式变革的原动力。没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目标导向即教育评价的改革,就不可能有创新型人才的产出,科学技术创新更无从谈起。教育引领“时代”既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期待。
@ 张树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
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孕育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决定有什么样的未来。第一,教育要更加适应时代的新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作为国之重任,要处变局而不惊,立潮头而不乱,要继承优良传统,总结成功经验,树立文化自信,也要更加负责、诚恳、有效地学习先进经验,推动理念自省,促进制度自新。第二,教育要突出体现时代的新特征。应对飞速变迁的社会新期待,教育要发时代之先声,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更加注重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更加关注教育本体的科学性、前瞻性、世界性、革新性特征。第三,教育要加快引领时代的新发展。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现实,体现中国特色,要推动协同育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终身学习,要全面对标新发展格局,实现建成教育强国,强力助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 铁铮 (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
要想引领时代,就必须为时代服务,真正做到“寓引领于服务之中”。居高临下的训导、自以为是的指教,最终不但难以引领时代,还会成为时代的弃儿。要瞄准时代前沿,研究和破解时代所提出的问题,迎接时代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时代前进和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武装、人才支撑和科技动力。第一,教育要向时代学习。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引领时代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而且要先受最先进的、最超前的教育。否则,别说引领时代,不被时代淘汰就是万幸。教育要放下身段,虚心向时代学习。要不断汲取时代的营养,把握时代的风云变幻,使自身变得更加强大。第二,教育要与时代同行。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教育,只能被时代所抛弃。教育要有前瞻性、预见性,不能被动地面对时代的挑战,而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研究时代发展的规律、特点。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要做改革创新的“弄潮儿”。要真正解放思想,彻底更新观念,在不断创新中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
@ 刘向兵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
教育是推动时代发展的事业,又是引领时代进步的事业。2020 年这个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教育引领时代的作用更加凸显。一是教育规模和质量的提升,特别是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显著引领着时代进步的速度、效度和关键环节,有力推进了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目标的建设。二是教育方针的调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五育并举”,势必带动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全民的体育、美育和劳动素质。三是教育评价的改革,启发整个社会破除“唯名校”等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引领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四是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大中小学“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优秀成绩单,有力地激发了整个社会“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新动能,推动了终身教育时代和学习型社会的早日到来。
@ 李四平 (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
教育要引领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变局中坚守初心和使命,回应时代关切,解决时代命题,以系统思维深化综合改革。第一,教育的初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推动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第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立足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教育推动国家强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第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着眼未来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一代代新人,回应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目的。第四,教师是立教兴教的基础,必须坚持以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为己任,建设一支面向未来、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增强教育服务时代战略布局的能力。
@ 李洪波 ( 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 ):
教育引领时代之关键在于三方面:一是突出政治引领。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尤其是伟大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教育于此义不容辞。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坚守“党的领导”本质特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肩上有担当、胸中有人民的时代新人。由此,教育形成价值塑造,从而牵引时代发展。二是突出文化引导。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即文化,而积极的思想文化促进时代发展。因此,教育不是将知识“灌输”,而是将知识“建构”,更是让文化“升级”,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致力于持续知识迭代、以文化人。由此,教育养成文化自信,从而支撑时代发展。三是突出创新引航。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而教育则对创新起关键作用。因此,教育战线在人才培养中培育探索精神及创新思维,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在科技创新中注重面向世界和未来,推动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由此,教育孕育创新创业,从而引航时代发展。
@ 李秀云 (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中国政法大学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方阵,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任,提高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办好法学教育、培养法治人才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工程。学校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符合中国法治建设实践需要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创新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正确解读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提炼标识性学术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法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 覃川 (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 新闻中心主任 ):
第一,教育要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新时代新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的支撑。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第二,教育要塑造更融合的世界。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前沿创新,线下线上融合带来教育变革,中西古今融合推动文化传承。在人类加快形成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教育可以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增进了解、激发灵感、凝聚共识,为创造更加开放融合的美好世界做出独特贡献。第三,教育要成就有韧性的未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也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认知。在危机来临之时,我们需要有更强大的抗干扰、抗打击能力,更需要有转危为机、突破前行的意识和能力。教育正是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赋予社会更强劲韧性的重大利器。行稳致远,教育的力量将引领和支撑世界在正确轨道上前进,并塑造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