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疫情之下——高等教育变革

铁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疫情和灾难发生之后的被动反应和仓促应对,而应该未雨绸缪,在社会应对突发疫情和各种灾难中发挥积极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是进一步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面向未来可能发生的疫情和各种灾难,强化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设置一批直接为应急管理服务的专业,同时在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等人才培养中强化危机管理和科学应对教育;另一方面,将危机管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二是强化疫情及灾难发生后的积极响应机制,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疫情和灾难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是在应对疫情和灾难中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力争有更多的学者加入防控专家组,为科学防控提供智力支撑。四是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志愿者队伍,加强日常的演练及培训,力争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顶得上。五是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制定突发状态下的教学预案,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刘向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必将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影响和变革。一是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要入脑、入心,用疫情防控的鲜活事例,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充分理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强化“四个自信”;要补上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短板。二是学科专业优化。要更加重视关乎民生和公益事业的学科专业建设。如果一个国家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匮乏、生命科学和医学高端研究人才稀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堪忧;人们动辄就为西医好还是中医好“开撕”,很难想象如何打赢这场阻击战。三是教育技术提速。学生不能返校学习,教育部推出了 22 个线上课程平台、2.4 万门课程,各高校也都全力开发和运用技术手段,保证了“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高等教育发展插上了翅膀,教育技术的变革慢不得、等不起、要跟上。

李洪波 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 ):

疫情当前,对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来说确实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激发了高校变中求进和改革发展的新动力。一是深化互动教学的“新生态”。互动教学应通过信息技术支撑、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效能提升等方式,多维度组织“线上与线下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实现更加立体、生动、高效的教育教学,让其进入一种更加契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新生态。二是催生教师发展的“新动能”。高校教师应积极组建“学习共同体”,推动“小组学习、自主学习”,努力进行从“给予者、要求者、教授者”向“指导者、鼓励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只有顺应新环境、担当新角色,才能进一步发展与成就自身。三是强化办学治校的“新合力”。疫情当前,更迫切地要求各高校在各部门、各环节主动提升理念,完善运行机制,及时补齐短板,形成治理合力。应加快推进以师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以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的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形成运营合力,确保办学治校的整个系统效率和质量双提升。

任延明 青海大学副校长 ):

一是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越来越坚实。党的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最大优势,各高校党委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全面动员部署,全面加强工作。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自觉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教育教学改革迎接新挑战。疫情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教好课、如何学好习”是对高校师生的最大挑战,“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疫情过后,我们须对网络授课的质量进行再评估,把一些适于网络教学的优质课程保留下来。三是大学生思政工作体系更加完善。战“疫”期间,学校党组织、团组织主动进位、主动担当,大力弘扬正能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学生可以依靠的主心骨。应急状态下凝练出的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等宝贵经验,将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发挥强大作用。 au0oRyA28Sgcg4PxRHOoAxVnKg5OI2kmR0RsQhvigfRNAuVNLdqWbRdz3kw1DCt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