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国经验

马陆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如果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么,形而中者即谓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我们的教育事业走的是一条世界先进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建设—实践”之路。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有着目标指向的发展过程,外部目标体现在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教育需求上;内部目标,即发展教育事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代表着对目标、方案、蓝图设计的主观追求,“实践”体现了达成目标、创造未来、实现蓝图的客观探索,二者共同构成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特征。这里面,既要宏观有序、又要微观搞活,体现着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及顶层战略规划设计和基层责任担当创新的统一。这一过程,伴随着前进中的不断纠“左”纠“右”,从而实现长期的“居中”发展,居中即正确的道路,保证了我们取得的巨大教育成就;伴随着突出重点建设,重点即政策,是工作抓手,保证了我们的实际工作成效。这一“建设—实践”模式或道路,需要我们好好地进行总结。

杨杏芳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经验”是个非常好的话题,既可以从宏观,也可以从微观层面来探讨,如“大学校长的办学实践”就是从微观的视角来归纳总结。而大学校长本身又可分为两类——“开创型”或者“守成型”,不同于“守成型”的校长,每个“开创型”校长的办学活动虽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其实都可以用一根主线来贯穿——“实践理性”智慧。哲学语境中的“实践理性”,源自对“现代性”的两种不同诠释:一种是“科学理性”(“know what”);另一种是“实践理性”(“know how to do”)。若以“实践理性”的理解来透视,在当代中国一些杰出的大学校长身上都充分彰显了“实践理性”的智慧,如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朱九思将大学分为“省部级或地方级别”的划分方式、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在全国率先推出“选课制”和弹性的“学年—学分制”等。总而言之,一所大学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这所大学的校长是否具有卓越的实践理性之智慧、在办学理念上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和超常的谋略有很大的关系。

方芳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

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逐渐探索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第一,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首要职能和根本任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二,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人才培养内涵、理念与目标,以契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第三,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制度化,为高校教师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提供专业平台,健全完善教师的准入、考核和评价制度。第四,完善各类学科“共同但有差别”的评估指标体系,创新学科交叉和融合机制,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开放合作。第五,建立高校分类分层发展的管理体系,引导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释放活力,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和社会多元化期待,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经验正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成果正确、优质、高效地转化为社会政策、经济与效益。

卢彩晨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

作为高等教育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历经 70 年艰苦奋斗之后,中国到底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了哪些智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通过这种反思,可以判断我国高等教育是否改变了“学生”角色,是否走上了“自立”之路以及是否能够扎根中国大地,是否能够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问题。有人认为,回顾世界大学史,从理念到制度,从内容到形式,似乎无一不是西方大学首创。是不是中国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没有任何贡献?事实并非如此。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经验贡献,从宏观层面来讲,至少有以下经验值得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参考:一是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二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三是支持“双一流”等重点大学建设。当然,在中观、微观层面也应该有很多值得总结提炼的经验。由此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和正在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宝贵经验。而且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越来越多中国经验。

叶赋桂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主编 ):

高等教育现代化正走向一个全球时代,其旨趣和内涵将与过去有很大差异。国家虽然仍居于主导地位,但跨国公司和国际社会已掌握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发展的控制权和决定权。技术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技术的更新和迭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盛衰。国家的强弱依赖对新兴技术的研发和掌握。国家和企业因此大力投资和发展高等教育,但会要求高等教育更多地致力于研究。而研究成果的公共性却不断削弱,越来越不公开。高等教育和人类文明会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全球高等教育的扩张导致全球毕业生就业的紧张,就业则分为两个割裂的市场:一个是全球人才市场,所有国家高等教育最顶尖的人才将在这个市场上竞逐;另一个是国内人才市场,这是最大多数毕业生找工作的目标。但因为顶尖人才的压力传递和跨国企业追逐超级利润而在全球流动,使得大学生就业预期和实际感受的压力空前之大,这是不确定的高等教育全球时代。

李盛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人民群众有更多机会接受高质量、可选择的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图景做出了规模、水平以及多样性的描述和规定。从我国政府的决心、高等教育发展成就以及高校发展的动力来看,这些目标的实现颇具可能性。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还需要从微观和整体入手,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研究评价从重视科研的项目、论文、获奖等数量转向宽松平和的研究环境和制度;二是从对学生课程的终结考试评价转向课堂评价、小组学习呈现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三是从大班教学转向小班教学;四是课堂教学从传统教授转向探究式、研讨式、项目式教学;五是从若干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转向整体高校的一流建设,构建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

卢晓中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高等教育现代化可以从目标意义上的现代化和过程意义上的现代化两个维度来认识:前者指的是高等教育现代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标准,包括高等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等,同时,这一理想标准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理想标准;后者则指的是达成高等教育现代化理想目标的过程与途径。从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来看,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都非常重视本土特色。这种本土特色通常是围绕两个维度来体现和彰显:一是本土特色表征高等教育现代化,即特色符合世界一流的事实特征;二是本土特色成就高等教育现代化,它主要涉及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从这一意义看,本土特色又是一种高等教育的发展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策略。中国高等教育也必须重视本土特色,从本土特色表征和成就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维度,来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尤其是在选择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上寻求中国特色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本质特征的高度内洽。

熊耕 南开大学周政学院高教所 ):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立足本国、向他国学习,并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以美国为例,自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大学一直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校内共同治理机制的创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构建和强化、学术自由理念不断地适时重申等自主创新都推动着美国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从来都没有脱离国际视野。从清末照搬日本和德国模式,到民国时,借鉴美国模式,到新中国成立后效仿苏联模式,再到改革开放后学习美国和英国模式,我国高校一直都是在汲取着他国高教的养分,滋养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在物质、观念和制度三个维度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物质维度的现代化进展最快,在高校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与先发现代化的国家已无太大差距。但在制度和观念现代化上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制度和观念的现代化过程需要持久的推动力。随着国家各方面改革逐步深化以及“双一流”建设的推动,相信这两方面的现代化也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N81D78fnuJOPDDYeGm7W2Fz5vDssO0cOopl72NknmAToWI8kDYnth0kBwSNi3v7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