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回顾高教 40 载——见证与期待

周晔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1978 年,我刚上初一,清晰地记得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清晰地记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科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脑中的画面感就是,知识分子们振臂高呼,科学的春天来了。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百姓最关注的就是高考,改变自身命运,牵动整个家庭。改革开放 40 年,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不能不为中国高等教育点赞:输送人才源源不断,构筑民族脊梁;引领社会前行,铸就民族之魂。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路凯歌,无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规模发展、办学条件,还是科研转化、社会服务、综合改革以及国际竞争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尽显王者荣耀,如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占比稳定在 2 /3 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中国高等教育正由高等教育大国豪迈地走向高等教育强国。衷心祝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继续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时代发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为世界谋大同。

陈鷟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教授 ):

如果说改革之初,靠的是体制机制改革对能力存量的盘活,那么社会持续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跃升和发展,则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层次智力的支撑。而后者只能依托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40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到内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形成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分层次、分类别,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合理格局,其水平质量和规模数量都为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各行各业培育了充足的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国际高等教育舞台上逐渐走向前列。40 年来,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上述贡献,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是不可实现的事情。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前卒!面向未来,中国理念的不断明晰,中国道路的持续延伸,中国方案的日臻完善,中国文化的返本开新,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教舞台上,必将从学习追赶迈向创新引领。因为中国发展的需要是高教发展的“巨大引擎”,中国发展的空间是高教发展的“巨大课堂”。

李爱民 中央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

1978 年,我读小学;1990 年,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读本科,此后陆续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研究者和受益者。40 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平台整体抬高,实力显著增强,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位,质量水平显著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实力明显增强,高等教育公平取得实质性进展,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世界高等教育开始倾听中国声音、融入中国元素。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也应该看到,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治理结构尚需健全完善,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认真总结改革开放 40 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站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地平线上,不断引领新一轮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程华东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

回看我国高教 40 载的发展历程,远眺党的十九大擘画的教育现代化蓝图,环顾世界高教的发展态势,作为高教中人,感触最深的是“教育获得感”,可用三个关键词加以阐释:一是“教育自信”,这是“四个自信”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我国举办着世界最大规模、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特色的高等教育,高教水平处于世界中等偏上,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有充分理由树立教育自信。二是“中国特色”,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这是我国高教发展的方向,特色就是质量、就是竞争力,我国正在推动“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我们找到了高教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正确路径。三是“全面振兴”,刚刚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性、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开启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大会胜利召开,“新时代高教 40 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教吹响了全面振兴的号角,我们充满期待。

张春萍 北京工商大学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

40 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浓缩。恢复高考,为青年学子重启改变人生的大门。40 年前的那场重大变革,标志着知识和教育重获尊重,从此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积蓄已久的渴望,转变成回应呼唤的系列举措,筑牢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完善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持续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开放……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从此展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教育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如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高等教育要在变革中坚守育人根本,开拓创新、扎根中国、面向世界。只有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才能厚植中国改革发展的沃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中国教育发展。新时代,我们再出发。

铁铮 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教授 ):

40 年前,我通过高考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我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不断强大的见证人和受益者。40 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巨大成就有目共睹。昔日的赴外留学潮已出现了反转,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学成归来,选择在中国大学任教。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许多不足。我们期待,中国大学与世界名校的差距小些再小些,教育教学质量高些再高些,与社会的结合紧些再紧些,大师级人物多些再多些,培养出的学生强些再强些。认真研究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双一流”建设的规划、设想、口号,加速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行动。

罗涤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0 年来,大学生入党动机先是经历了 1978 年至 1988 年信仰型动机占绝对主导的一元化时期,再是经历了1989 年至 1999 年信仰型动机下降和功利型动机抬头的二元化时期,2000 年至今是信仰型、功利型、情感型、盲从型等多元化时期。40 年来,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之所以怀揣崇高理想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之所以在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华丽人生,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在于高校抓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生命线”,发挥出高校的政治优势和理论优势。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赢得时代青年,重在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上,高校应始终恒守“三个坚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始终遵循“三个规律”,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始终坚持“三因理念”,永远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李洪波 江苏大学副校长 ):

40 年来,高教事业发展与改革开放同向前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让人充满期待。一是从规模扩大到内涵提升。二是从同质竞争到差异发展。三是从影响国内到享誉国际。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跨国流动会更加频繁,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更大、更强。四是从严把进口到进出并重。40 年来,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大学生在各行各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新时代,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已成共识,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本着“三全育人”的原则加强过程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切实构建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韩宝志 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

小时候,觉得天安门就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而大学则是神奇的天堂。1990年,虽然高考录取率很低,但我依旧考上了南开大学。工作的 20 多年,见证了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战略布局的调整;更知道了当前教育正在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灵魂,努力实现“四个回归”。可以预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高校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将有更多的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更多的留学生来到我国学习,而我国高校随着发展,特色将更加明显、定位更加鲜明,中国梦将引领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 Tg6sn93kRWjHUyJOsNFhTGiCOtCFPp/o7Zh/PjVBpJp3ubcCUFtVjjmBYHtIQh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