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 2012—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主题,在科学准确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主标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几个方面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

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整合,提出“四个全面”这一战略布局。2015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向广大人民群众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幸福、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图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以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 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步走”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依据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解决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许多以前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中国国家统计局“2012—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国家统计局 2020年 2 月 28 日在其官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的数据,对该阶段取得的成效作出如下总结:

第一,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筑牢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不容小觑。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990865 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 14.4 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0892 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另一方面,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全国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新面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茁壮成长。2015—2019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 10.4%。2019 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 20.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创新指数上升到世界第 14 位。

第二,绝对贫困完全消除,夯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就是为了消灭贫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美好生活需要。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 年贫困线约为 3000 元),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 1978 年的 7.7 亿人下降到 2018 年的 1660 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97.5%下降到 1.7%,下降了 95.8 个百分点,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19 年,全国再减少 1000 万以上贫困人口,330 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2020年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是为全球减贫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第三,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居民收入增长迅速,2013—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7.1%,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教育科技硕果累累,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健康中国扎实推进,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比 2012 年末增长52.1%。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安居工程推进迅速,2013—2019 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 733 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第四,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构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9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3196 个、博物馆 5119 个,分别比2012 年末增加 120 和 2050 个。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节)”等文化品牌活动遍及全球。全年健身日益普及,2019 年有近 4 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13—2019 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 808 个世界冠军。

第五,民主法治不断加强,提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截至 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 9191.4 万名,党的基层组织共 468.1 万个。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底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绿色发展进程加快。2019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2 年下降 24.6%。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 年,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82.0%。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2019 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74 个。2019 年,完成造林面积 739 万公顷,比 2012 年增长 25.3%,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 22.96%。

从上面的回溯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社会范畴,还是一个政治范畴。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不仅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所要达到的程度,还包括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作为一个社会范畴,它是指整个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作为一个政治范畴,它被写入党的政治路线,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总任务。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着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不管任何时候,这一目标的实现都没有放松;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后出现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的主标题中。第三,在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从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小康社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目标和任务越来越清晰。第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完全重叠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 VzgTfBqtlCLyikDfsvPMl+fYdnDYc1UIbXiRHitWj8wg1VjGC2/PFMpoS98vlr8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