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一)资源的概念

资源(resources)是一个历史的、可变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生产实践的物质基础和一切经济活动最原初的物质来源。换句话说,资源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辞海》将资源的定义表述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 。国外权威词典《韦氏新通用词典》(Webster's New Universal Unabridged Dictionary)将资源(resources)定义为:“①一种供应、支持或者援助的来源,尤其是作为一种储备而存在;②一个国家的集体财富或者生产财富的方式;③通常包括物力、资金或者可以转化为资金和资产的所有权”。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认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自然资源(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也明确指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可见,在他们看来,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基本要素,体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即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资源作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只有与人类社会相结合才能为人类创造社会财富,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此外,在人类基于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并通过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基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生产工具(科学和技术),使得可供人类社会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得以不断深化,因此,资源是一个可变的历史范畴。

在学术领域,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在经济学中,资源被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一般可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 而在资源学中,学者对资源的定义更加细致。郑佩昭(2013)认为,“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资源” 。胡跃龙(2015)认为,“资源是受一定时间定义域与一定空间定义域约束的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的集合(资源集),或者说,凡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因素,都可以统称为资源。资源的外延可以是有形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也可以是资产、资金等财政金融资源,还可以是制度安排或文化传统等非物质资源” 。因此可以看出,资源的本质是一种生产或生活要素,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部分,也包括人类社会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创造的内容,它可以是有形的实体存在物,也可以是无形的虚拟权力域,它是历史的、区域的、多样的。

在法律法规层面,我国目前并没有对资源这一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而是直接把资源当成一种锚定的后缀名词使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与“环境”界定对应的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等,以及城市和农村都可默认归为资源。

本书认为,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或者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有形或无形的生产要素集合。按照属性划分,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按照形态划分,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按照所有权划分,资源可分为私有资源与公共资源。从这个意思上说,公共资源是按所有权属性划分基础上作为资源的一个子集而存在的。

(二)资源的特征

资源的种类复杂多样,不同资源有其各自的特有属性,但各种资源也存在一些共同特征。正确认识资源的特征是进行资源探测、评估、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前提。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及人类与自然互动所衍生出的社会资源来看,资源的特征大体包括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体表现为系统性、层次性、区域性、多用性、稀缺性(有限性)、增值性等特点。

1.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各种资源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共同构成了整个资源系统,它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不同类型的资源处于不同层级,具有一定内在秩序。以气候资源为例,一直以来,由于人类过度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则进一步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被淹没,生物多样性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样,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必然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界各类资源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待。资源的系统性决定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基于资源的客观状态属性,避免因为资源系统中的某些成分改变而影响整个资源环境及其内部结构,从而导致资源的系统性破坏。

2.层次性

资源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资源的范围和结构两方面。以人类所处的地球为例,在空间范围上,可将地球分为地下层、地表层和大气层三个层次。地下层包括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地表层有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大气层则有空气。从资源结构方面来看,整个资源系统是由单个资源逐步组成的。如矿产、地表水、气候等资源共同构成了自然资源;而矿产资源又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地表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等,气候资源包括气温、降水、光热等。

3.区域性

区域性是指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资源储量和种类大不相同,有的地区资源丰富多样,有的地区资源贫乏且类型单一,各地区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遵循着不同的自然规律。以我国为例,受水分循环的影响,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形成了区域性的植被形态(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沙漠);我国又是一个南北跨度巨大的国家,随着太阳辐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纬度递变规律,从南海到我国东北,形成了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寒带等不同的气候条件;受地壳活动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而由此蕴藏和衍生出不同的资源类型。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因此人类与自然资源交互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工艺,同样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就要求人类社会在开发资源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只有将开发和保护并行,做到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才能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多用性

某类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称为资源的多用性。例如,土地资源既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也可以用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水资源既可以用来养殖,也可以用以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公众日常生活;森林资源既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又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局部气候环境。当然,资源的多用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功能和用途都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发和利用资源应当权衡其为社会带来的效益和危害,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资源的功能和效益。此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的机会成本,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一般会丧失用于另一种用途所能得到的效益,例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边缘和农村地区大量耕作用地被工业、交通、住房等建设用地侵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作物减产。

5.稀缺性

稀缺性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不仅体现在自然界资源本身的储量和种类上,还体现在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上。换句话说,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和一定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是无限的,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形成了经济学中所谓的资源稀缺性特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不断拓展,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似乎具有无限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在特定时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提供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更不必说储存于地球表面的各类不可再生资源,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土地、森林、水资源等,在一定时期内其可再生能力也有限。因此,人类开发利用一切资源都必须时刻警醒,从长计议,科学谋划。

6.增值性

增值性是指资源可供人类社会利用并经过劳动加工赋予其价值,内含于资源中的劳动量越大,资源的附加价值就越大。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和利用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因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增加,从而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用价值。

(三)资源的分类

在资源经济学中,大体按照属性把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其中,社会资源又包括经济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实体,如土地、矿产、森林、水等,是能够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一切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联合国环境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换言之,人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类成分,只要它能够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从广义上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一切要素,它既包括过去进化阶段中无生命的物理成分,如矿物,也包括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如植物、动物、水、空气、土壤和化石资源等。当然,自然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历史上人们不认为是自然资源的物质和能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被纳入自然资源的概念范畴。

目前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系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角度,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类方法,并且随着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自然资源的分类也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之中。例如,根据在地球圈层中的不同分布,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等;根据资源循环性特点,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和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等;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可以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等,但这一分类方法相对模糊,当一类资源同时用于农业、工业或服务业时,就很难对其进行科学归类。

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劳动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与自然资源不同,社会资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资源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资源一般包括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两大类,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如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科学技术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等;狭义的社会资源仅指人类劳动所提供的以物质形态而存在的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学中的概念不同,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源通常是指由于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形成的社会网络。因此,同一词汇在不同学科范围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由此导致的分类标准也大不相同。 sXo8VkTi4JzXK6XjeMNszXcNer2aKPwsy6VXm0JZnBWdqco2izNgDImhxqs4Kv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