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消费经济史研究是消费问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娱乐消费经济史又是消费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是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但国内外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的成果鲜少。课题组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存的近代名人日记、杂记、竹枝词、报纸、城市指南、社会调查报告、年鉴等文献资料,把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划分为娱乐消费和文化教育消费两大部分,1861—1894年、1895—1911年、1912—1937年三个历史阶段,全国划分为七大区域,每个区域选择若干代表性城市;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通过对每个历史阶段代表性城市的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变迁的动力机制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出对当前我国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和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启迪。

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化的基本趋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是一缓慢渐变过程。五口通商时期,赛马等西式娱乐活动已在上海出现,不过消费对象主要是外侨,西式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构成的一部分,应始于洋务运动期间,发展于清末“新政”时期,繁荣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天津等城市不仅传统娱乐消费需求有所增长,而且观看赛马、打弹子等西式娱乐活动已经进入部分华人的娱乐消费生活中。辛亥革命前十多年间,在上海、天津、汉口等重要通商口岸城市,北京等国家行政中心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结构中,西式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在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提高,这一变化趋势还以重要通商口岸城市为中心向其他城市发展。进入民国后,不仅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而且中西部地区城市居民娱乐消费也开始由传统向现代嬗变;随着社会教育运动的不断深入,公共文化消费支出也随之增长,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在转变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观念、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和文化娱乐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在主要通商口岸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带动下,中西部地区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也由传统向现代缓慢转型。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是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烙着时代印记,具体表现为:西式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兴起于中心通商口岸城市的租界内,然后中心通商口岸城市带动、引领其他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模式的变革。从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深度和广度看,以中东部沿海沿江地区通商口岸城市变迁幅度尤为显著,西部地区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幅度较小、速度缓慢。也因此,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格局呈现出中东部地区通商口岸城市的繁荣与西部地区城市的落后并存局面。

第三,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程度不均衡。从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幅度和影响力看,大城市变迁幅度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较强,中小城市变迁幅度较小,对经济社会变迁产生的影响较弱;同等规模的城市,通商口岸城市变迁的幅度、对经济社会变迁产生的影响大于非通商口岸城市。从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区域看,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的大城市、省会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化幅度较大。从文化娱乐消费主体看,中高收入群体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化幅度较大,消费水平提升明显,而广大劳工群体变化幅度小,消费水平低,即使有少量娱乐支出,也呈现产品种类单一、层次低等特征。

第四,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是在曲折发展中演进的。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是在各种掣肘力、推动力相互交织中曲折发展的,居民消费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总体上呈增长态势。

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化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其一,文化娱乐消费结构由单一向多元,由传统向现代转变。19 世纪 60年代后,在主要通商口岸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构成中,西式娱乐产品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到 20 世纪 30年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结构与鸦片战争前相比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个中国与西方、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由多种多样文化娱乐消费产品和服务构成的现代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体系已经形成。其二,文化娱乐消费主体由小众向大众,由居民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转变。鸦片战争前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主体是居民(包括个人、家庭),且主要为官绅、纨绔子弟、商旅等小众,发展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居民中不仅中高收入群体文化娱乐消费的种类、数量进一步增加,而且广大劳工群体也有一定的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文化娱乐消费由小众向大众转变速度加快。民国时期随着社会教育运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也逐渐发展成为文化娱乐消费的重要主体,公共文化消费需求显著增长。其三,文化娱乐消费观念由保守向开放,由落后向现代嬗变。文化娱乐消费逐渐由“玩物丧志”向开启民智、辅助教育的利器转变。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文化娱乐消费的教育、经济等价值。抑制女性文化娱乐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享受文化娱乐消费的女性、接受现代教育的女性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文化娱乐消费功能多元化发展,即文化娱乐消费的休闲娱乐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助赈功能、商业和社交载体功能等都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其四,文化娱乐消费对经济发展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近代中国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化及增长促进了现代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消费、文化事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过度娱乐消费观念、享乐主义盛行不仅挤压了发展性消费,而且造成黄赌毒娼泛滥,对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其五,文化娱乐消费节奏发生显著变化。文化娱乐消费由节庆、农闲向日常、夜晚发展。娱乐消费日常化、夜生活化是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基本特征之一。

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传统娱乐活动产业化发展。在戏剧消费需求扩大的刺激下,戏剧演艺业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促进了茶园戏园向现代戏院、剧场转型升级。在居民品茗、听书消费需求增长的驱动下,茶楼书场行业得到较快发展,而茶园、书场、茶楼等传统娱乐业的发展又带动茶叶、茶具的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推动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看电影、打弹子等现代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兴起与扩大对电影产业、体育产业、现代出版业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在电影消费需求增长的刺激下,我国电影放映业、电影制片业迅速发展起来,还带动了影片租赁、进口贸易等业务的发展。打弹子、游泳、打网球等体育活动已发展成为部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现代体育产业的兴起而且推动了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读小说、看报纸、逛书店成为近代中国城市知识分子的重要消遣方式,不仅推动了现代出版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书刊零售业、邮政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间接带动洋纸、印刷机器设备等进口贸易的发展。三是产生的其他经济影响,如“娱乐+宴饮+社交”一体化模式不仅促进了集吃、娱、购于一体商业新业态的出现,而且推动城市旅社、餐饮等产业的发展。此外,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增长还增加了城市的税收,推动广告业等产业的发展。

驱动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的力量是多方面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驱动。近代中国城市文化消费需求变迁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演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推动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重要力量。二是城市居民构成变化的促进。城市居民的籍贯、职业、文化构成多元化是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结构、消费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三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推动。收入是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模式变迁和需求规模扩大的基础,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等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近代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四是现代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随着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规模不断壮大,为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教育运动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增加了城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在转变居民文化娱乐消费观念、优化文化娱乐消费结构、提高文化娱乐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文化娱乐消费环境优化的影响。娱乐消费观念由“玩物丧志”转变为开启民智、辅助教育的利器,抑制女性享受文化娱乐消费观念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扩展。文化娱乐基础设施供给的增加、文化娱乐品供给环境的优化、闲暇时间的变化、社会运动等都是影响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的不可忽视因素。

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为当前我国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以下启示:

一是稳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关键在于释放中低收入群体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而释放中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我国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又重在稳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落后、居民文盲率高是制约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层次和文化市场扩展的关键因素。扩大文化娱乐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重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而且要提高社会教育的发展质量。

三是建构新时代文化消费观念体系。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和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离不开文化消费观念的变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消费观念体系。

四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政府应在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在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质量。

五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激发文化市场的创造力和活力,创新文化产品的供给形式,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完善对通俗性、娱乐性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引导和监管机制,提高其品质和趣味,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六是加快文化市场治理的现代化。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监管作用,为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9OCAq8ULBOS/RiImkTaEMHYl8pjgv/6hO22kfGwRSGrU4PiwbIS6P7tvysd8z+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