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求

未来三十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将迅速上升。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科技强国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价值专利、研发投入强度等领域仍占有优势,而中国将在新材料、智能制造、先进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海洋技术、太空技术等领域,实现由“跟跑”向“并跑”的转变,部分高端领域甚至可能实现“领跑”。 随着中国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中国在建成创新型国家后,将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目前中国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综合竞争力已居于世界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超过 70%,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国家引导和市场机制主导有机结合的中国创新发展模式已逐步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逐渐成为中国的“创新极”,中国科技创新空间出现“多点爆发”的态势。

以上海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为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上海科技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2020 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已达到全市GDP的 4.1%,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2020 年,上海在亚太地区知识竞争力版图中进入亚太地区前五名,位居第四。 上海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浦江创新论坛等国际级创新会展与论坛,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上海已形成较强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领域。光刻机、高端影像诊疗、重大新药等成果率先打破国外垄断,C919 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大科技任务有力推进。2020 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提升到 40%。在数字经济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12%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 6.2%,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上海被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面扩展到城市建设、教育文化、健康信息、民生服务、电子政务、经济发展等领域,上海的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网络游戏、第三方支付、信息资讯、贸易信息服务等齐头并进。 上海已实行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以大数据开放为政府管理效能提升、促进信息消费发展提供条件。

目前,上海具备较好的改革创新基础条件。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重大改革,上海开展了政府职能转变、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下放、国际人才引进、市场监管、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三合一”等改革创新实践,建立了多级政府联动的企业服务机制,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要求。2015 年 5 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确立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两步走”规划为:第一步,2020 年前,形成“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第二步,到 2030 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核心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上海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从而在“四个中心”的建设基础上,形成了“1+4”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布局。

尽管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良好进展,为新发展阶段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强,研发设施、平台和科技创新园区集聚不够、能级不高等突出问题,在政府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和退出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等方面也存在软、硬件障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Xb4KN/2CHr5TISEHTgbBJkYVjSuFksxyFl034hQBTlGFhb2BbQfr0Puv/I0spi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