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内蒙古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但现代城市群的形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区仅有 4 个城市。经历了 70 年的城市建设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呼、包、鄂”核心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数量增长为 9 个地级市、11 个县级市,并形成了 7 个城镇群组。从区内城市的整体建设情况来看,“呼、包、鄂”三市成为内蒙古城市建设的核心代表形象,形成了内蒙古以中间地域为发展核心,向东、西两侧辐射发展的格局。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扩大城市规模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上,拆除破旧不堪的历史街区,建造了大量现代标准建筑,这些建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改善城市落后面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忽视了传统文化与城市文脉的挖掘和保护,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形象建设丧失特色。在国内、国际城市间实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城市形象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媒介,塑造特色城市形象也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全国城市建设横向对比来看,内蒙古地区城市的综合实力普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区内处于核心地位的三座城市在国内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成绩不尽如人意。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发展状态、经济环境等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内蒙古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开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历史背景下,内蒙古城市形象建设也必将成为进一步拓展内蒙古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书通过对内蒙古地区三大核心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市文化特征与形象的研究,探讨三大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城市形象系统建设提升途径,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的文化自信,稳步推进符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特征的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了对城市形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城市形象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 世纪中期以前的城市美学研究,经典著作有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的《建筑十书》等;第二阶段是 19 世纪末期至 20 世纪中期,这一时期城市美化运动兴起;第三阶段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中正式提出城市形象的概念,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城市形象的研究方法,此后,许多发达国家的大中城市纷纷在城市形象实践活动中塑造各自的形象以吸引投资者、游客和消费者,如纽约的“大苹果”与“I LOVE NY”城市形象标识设计、阿姆斯特丹的“I amsterdam”宣传口号设计,它们形成了组织—设计—传播的城市形象塑造系统。然而,至今为止,城市形象在国外还未形成系统的学科,城市形象设计目前还蕴含在城市营销学科中。

国内城市形象的研究是在企业形象构建的基础上逐渐由社区形象设计、地区形象设计扩展至城市形象的。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市形象建设理论,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形象构建的方法、层次以及城市形象营销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1989 年,郝慎钧翻译了日本学者池泽宽所著的《城市风貌设计》一书,并在书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形象的理念。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探讨城市形象塑造、宣传及推广问题,如陈俊鸿的《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的新课题》、张鸿雁的《城市建设的“CI方略”》、成朝晖的《人间·空间·时间——城市形象系统设计研究》、蒋丽的《城市形象的理论和实践——以广州市为例》、李兴国的《北京形象——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及舆论导向》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国掀起了视觉形象设计的热潮,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注意到了城市形象构建的重要性,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市形象建设理论,而且多个城市开始实践探索城市形象构建及城市品牌的营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率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越来越多城市开始进行城市形象建设,大连、深圳、秦皇岛、杭州、武汉等城市就先后进行了城市形象建设及品牌推广。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的诸多城市进行了城市形象建设,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满洲里、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等。内蒙古自治区70 周年大庆这一契机也大大推进了全区各地的城市形象建设。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形象建设还不够完善,城市形象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系统城市形象建设辐射的城市有限,形象建设存在表层化,缺乏地域文化特征、系统性等。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有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地区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对缺乏,在知网中能够搜索到的文献数量也极其有限,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形象建设层面的理论与实践都还处于开始阶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形象的塑造能够强有力地提升城市品位,激励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促进城市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发展。本书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文化载体研究入手,对内通过城市文化定位,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文脉的延续,突出民族地域文化精神,在增强市民归属感、凝聚力与自豪感的同时完善草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形象建设。对外通过城市美好形象的建立与传播,提升城市自身魅力,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本书以内蒙古自治区城市文化载体入手进行分析,探求城市文化的内核与城市文化定位,突出民族文化精髓,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探究城市文化,以期为城市更新及城市文化建设的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提供研究思路和设计依据。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高履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3]饶鉴.城市文化与品牌形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

[4]陈俊鸿.城市形象设计:城市规划的新课题[J].城市问题,1994 (5):24-27.

[5]张鸿雁.城市建设的“CI方略”[J].城市问题,1995 (3):2-6.

[6]成朝晖.人间·空间·时间:城市形象系统设计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7]蒋丽.城市形象的理论和实践——以广州市为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8]李兴国.北京形象——北京市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及舆论导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RQVq1IJkEJcFqCQFB/GOqyHXsWqMzxuw6kv54hYE9TYVfU5rsYogE1v/gtn0RdT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