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城市文化载体

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需要通过载体的传递才能够体现,就像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一样,文化也需要通过媒介把精神转化为动力以推动城市发展,这种介质就是文化载体。城市文化载体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表现。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城市发展史》中提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力。” 城市作为文化的容器,充分展示着文化的能量与魅力。

城市文化载体是城市文化存在的基础,展示着城市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城市文化在产生之初就在其载体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部分文化载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消失,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建筑、民俗等形式传承到今天。例如,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代建筑就向我们展示着古代人民的生活风貌与礼仪制度。

从文化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看,文化的内容是主体,欣赏文化的人是客体,城市文化载体是主客体之间的介质。城市文化载体将抽象的文化概念用各类客体能够接受的符号表示出来,从而达到客体理解主体,主体教育客体的目的。

一、城市文化载体的分类

城市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物质要素、行为要素以及精神文化要素。城市文化载体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表现,因此其内涵与城市文化一致。具体地说,从其形态上来分,城市文化载体可以分为物质形态载体与非物质形态载体,物质形态载体包括自然景观、休闲空间、建筑、公共设施等;非物质形态载体包括语言、文字、民俗活动、城市精神、法规等。从其表现形式来分,吴松涛在《城市文化载体》一书中将其分为城市空间载体、城市符号载体以及城市活动载体。而城市观念文化同样是城市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城市品牌、人民的价值观都是城市文化载体的具体展现。因此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载体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划分,探讨城市空间载体、符号载体、活动载体以及城市精神文化载体对城市形象建设的影响。城市空间载体包括自然景观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纪念空间、商业空间;城市符号载体包括建筑符号、城市小品与公共设施符号、城市标识与雕塑;城市活动载体包含休闲文化活动、民俗活动、商业活动、城市节事等;城市精神文化载体包含城市精神、城市品牌塑造、城市人民价值观等。

表 3-1 城市文化载体的具体类型

(一)城市空间载体

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类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奥地利建筑师罗伯特·克里尔(Robert Krier)认为城市空间是城市内部和其他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是一种文化的容纳体,文化通过交往的形式存在于空间的生命体中。它把人统一在自然、有机的环境中,对人的同一性来说必不可少。同时,它把人类归属于整个社会文化。

按照城市空间所承载的活动类型与文化特征可以将空间分为自然景观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商业街区以及纪念空间。

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城市的最基本的景观空间,水体、植被、山石等自然要素共同影响着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如我国南北方迥异的自然景观,就使南北方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风格。

休闲娱乐空间、纪念空间、商业空间均是人为设计的空间。休闲娱乐空间是人民日常活动与娱乐的场所,是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能够展示一个城市的性格,表现其精神特征。其中,城市广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休闲娱乐空间还包括城市绿地、公园等。

城市纪念空间指城市中具有纪念功能的场所。罗伯特·克里尔认为真正的城市是由纪念性建筑、广场、街道、住宅等基本类型构成的,而纪念性建筑与广场街道构成了城市的公共领域纪念空间。纪念空间偏重于精神因素,这些空间的建造不仅为了纪念过去和表现历史,也为了暗示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活动等,它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根基。城市纪念空间根据其客体功能发挥的不同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建筑环境纪念空间和非建筑环境纪念空间。其中建筑环境纪念空间又可以分为纪念馆、纪念堂、博物馆、纪念塔、故居、纪念碑、寺庙或祠堂;非建筑环境纪念空间可以分为纪念广场、纪念园、遗址公园等。

城市的商业空间是商业在城市空间的投影,是以空间的物质属性为视角界定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商业空间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特征,如今,商业空间的内涵不断丰富,除了商业活动外,它还包含商务、娱乐、休闲等活动,赋予了商业空间多样复合的功能内涵,同时商业空间还具有相当的辐射力与吸引力,代表着时尚文化。

(二)城市符号载体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中,人类通过运用各种符号传承自己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符号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最终形成并表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20 世纪 20—30 年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提出了文化符号学的概念,他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本质的区别在于符号,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征一定对象的标志物,是信息外在的形式或物质载体。

文化符号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地域文化符号能够起到标识地域文化形象、提升地域文化价值的作用。具体到某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符号也就演变为城市文化符号。城市文化符号则是城市文化特色的典型表征,文化的凝结外化为特有的城市符号,代表了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例如,承德的避暑山庄、景德镇的瓷器、大同的云冈石窟都已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传递着特有的城市文化信息。在人、城市与文化之间,符号是纽带,如果城市中有丰富多彩的现象和事物,没有经人形成的符号意象,便不会产生文化。面对城市的繁华,有时需要用抽象的图形意象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所经历的一切。产生这种意象的过程,实际上人已经不自觉地用符号来解读城市了。

现代符号学理论认为,事物内在的变化与规律都能以可视的物象来表现,并以之作为信息外观表象的视觉元素。城市景观的视觉传达就是城市文化的可视物表现,是城市文化特征的外在表现。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建筑、雕塑、城市公共设施、城市标识等,都可能作为城市历史与文化表现的媒介,成为城市符号载体,使城市景观具有个性化的符号特征。

具体来讲,城市符号载体包括三个大的类别:城市建筑、城市小品与公共设施、城市标识与雕塑。

表3-2 城市符号载体类别

每个城市都有着大量的城市标识,它们或多或少地都会传达出城市的文化特质,张鸿雁曾说过:“城市符号在一个广泛的区域内起着凝聚文化、创造社会群体心理倾向心理归属感的作用。” 城市符号载体类别丰富,一部分城市符号载体突出“最”的概念,如在一定范围内最具有纪念意义、最高、最大等,体现城市文化的特别之处;另一部分则是传统文化与传统符号的体现,往往是城市居民所熟知的,如“老地方”“老街区”等。

(三)城市活动载体

城市与人是双向互动关系,人在城市中的活动塑造了城市的性格,同时不同城市性格又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行为。如在城市中自发的市民活动、市民生活场景,能够最真实地体现城市的人文精神,是最接地气的城市市井文化,这些活动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城市活动类型——休闲文化活动。除此之外,民俗活动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民俗是民间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包含了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中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习惯,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在商品社会,不仅消费活动会融入各种事件,各种活动也会融入消费活动,消费活动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缺乏、最普遍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商业活动了解一个城市和城市空间,进而了解城市的文化活动。

(四)城市精神文化载体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形象的灵魂,构建积极向上的城市价值观念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城市精神文化载体包括城市精神、城市品牌塑造、城市人民价值观等。

二、城市形象构建的途径

城市形象的构建依赖于城市文化载体的构建,城市文化载体作为城市文化物化的传播媒介能够集中地反映城市文化的本质特征,对城市文化载体进行统筹与规划是对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途径之一。从城市文化角度思考和塑造城市形象,运用城市形象规划的手段与城市文化进行呼应,有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与影响力,同时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与城市文化的发展有着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作用。

(一)城市文化定位

文化是城市的魂,形象是城市的品位。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和核心。

早在 201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在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时就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从这一指导意见就可以看出城市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城市文化定位的过程,就是厘清城市历史文脉、凝练城市内在精神、提升城市内涵与品位的过程。

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在厘清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整理、保护、传承优秀的城市历史遗迹、历史遗存;保持地方传统,形成具有标识性、地方性的特色城市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名片;指导城市形象建设走向,鲜活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内涵与品位。

(二)城市文化定位的原则

1.突出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是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人文特征,不同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因此城市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利用地域性创造特色城市文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城市文化定位的方法,也是目前许多城市进行文化定位时普遍选择的手段。

2.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其城市文化往往表现出多元性继承,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能够体现出厚重的城市文化历史感以及鲜明的特色。老街区、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这座城市浓缩的历史文化。对待新与旧的关系,在城市文化定位中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在城市文化特色定位的过程中,要注意特色文化的延续性,与城市各时期的形象建设相协调,有助于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个性原则

城市文化定位必须具有唯一性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形象,赋予城市光芒四射的个性魅力。如“漂浮的艺术城市”威尼斯、“动感之都”香港、“东方夏威夷”三亚,这些拥有独特个性的城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城市文化载体规划

1.城市空间载体规划

空间是物体运动范围的表现,既是客观的存在,又是人类的一种体验。人类生存与社会群体竞争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城市的空间是一个容纳体,是一种物质空间的集合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与文化存在的形式的空间。塑造具有城市特色且有活力的空间需要遵守以下两个基本设计原则。

首先,城市空间的塑造要注重空间规划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人在空间中的活动是极为丰富多变的,为避免城市环境的单调,城市空间的塑造与优化需要具有多样性,如小型的街头绿地、广场等,这些空间都具有强大的活力,是市民经常娱乐、休闲的地方。同时,还要有商业街、纪念馆、博物馆等多样的空间以满足市民对空间的丰富需求,支持市民进行多种类型的活动。在注重体验消费的新社会环境中,多样的空间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不同的情感需求。因此,要在保证多样性的基础上营造创新型的空间,追求灵活、自由的“场所体验”,打破功能主义式的空间,营造体验式的创新空间。

其次,城市空间的设计需要具有主题。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在《城市建筑》中写道:“场所不仅由空间决定,而且由这些空间所发生的古往今来的持续不断的事件所决定,而所谓的城市精神就存在于它的历史中,一旦这种历史精神被赋予形式,它就成为场所的标记记号,记忆成为它的结构的引导,于是记忆代替了历史。” 主题化不仅是必要的“情感设计”,还是增进公众的交流和社会的团结、促进地域归属感和可识别性形成的重要元素。新时代的城市空间不仅要有效地满足功能的要求,而且要能够起到表达意义、讲述历史、唤醒记忆的作用。

2.城市符号载体规划

城市是由建筑、道路、边界、节点、标志物等元素共同组成的整体,即使观察者只注意到了某个或某几个元素,由此传达的符号信息也会在脑海中聚成面,并进而形成完整的结构图,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对城市的喜好以及未来与城市的互动。在城市形象的规划过程中,景观与符号的合理规划至关重要,具体的规划构思可以依照以下三种思路:

(1)复制传统:从传统出发,充分继承运用现有历史文化中传统的文化符号,赋予各类符号载体典型的文化符号形象,充分运用现有的文化载体创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2)符号的创新继承:符号的创新继承是指在传统符号形式的基础上对符号进行抽象、组合、简化等设计,使传统符号在传达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具备新的形态的特征,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赋予传统符号时代特色,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创新重构:创新重构是指在充分理解与分析城市文化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创新的符号系统表达城市文化。文化载体的创新有赖于视觉符号的创新表达,现代城市形象最大的问题是“千城一面”,导致城市形象模糊,因此,应通过城市符号载体的创新表达,完成城市形象的差异化、个性化表达。

3.城市活动载体规划

城市活动载体主要是城市的各类活动,城市活动是城市活力的体现,众多城市都选择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活动来提升城市形象。这些活动中较知名的有“上海国际艺术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南宁国际民歌节”等,它们促进和带动了城市多行业的发展,城市本身也借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声名鹊起,使自身美誉度不断提升。因此,对城市活动的策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表 3-3 城市活动载体可利用资源统计表

4.城市精神文化载体的构建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支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精神理念,能够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传播城市的独特文化精神。与此同时,通过城市精神的深入挖掘与提炼来塑造城市品牌,也能够有效地加强城市的影响力,彰显城市的独特个性。

参考文献

[1]陈宇飞.城市文化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张鸿雁.城市建设的“CI方略”[J].城市问题,1995 (3):2-6.

[4][意]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M].孙艳晨,杜娅薇,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5]胡晓华.城市·文化·再现——“城市、文化及它们的再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

[6]吴松涛.城市文化载体规划[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安运华.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塑造探析[J].中外建筑,2006(5):92-94.

[8]王强.关于沈阳城市文化的定位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 (4):448-450.

[9]吴齐.城市文化定位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1):48-51.

[10]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城市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1]廖建良.全球化冲击下的亚洲城市文化[J].创新,2011,5(4):108-112,136. FvaC81BSAQjsQ5+PA2hJP75HgaWqcfUAuPhIV2CL5SLaEioEEpGUOs1VOR9wDVB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